谁能想到,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红毯,没等来多少电影相关的讨论,倒是被明星造型的“美丑大战”刷屏了?

4月18日开幕当晚,倪妮、张婧仪、李梦等明星刚走完红毯,#北影节红毯生图#就冲上热搜——有人被夸“大花气质”,有人被吐槽“像乡镇企业家”,更有人靠一套绿裙逆袭成“全场最佳”,这届红毯的热闹程度,比电影本身还精彩!

今年北影节赶上15周年,又是世界电影诞生130周年、中国电影诞生120周年的特殊节点,按理说该是一场“新质光影”的艺术盛宴。

可红毯一开场,观众的注意力全被造型“带偏”了:张雨绮和许魏洲复刻《花样年华》,一个像“中年女模特”,一个像“黄包车夫”;汪东城和阿娇的《罗马假日》造型,精修图里是浪漫情侣,生图下却被网友调侃“像剪彩仪式的企业家夫妇”。

更扎心的是张子枫,毛躁的头发、随意的妆造,被说“像睡醒直接来走红毯”;金晨前一天还买“变美了”的热搜,生图却暴露医美痕迹,网友直呼“被诈骗”。

这届红毯的“翻车”,本质上是观众审美升级与明星团队“摆烂”的碰撞。

以前明星靠精修图、打光滤镜就能糊弄,现在手机直拍、生图直播让所有细节无处遁形。

网友的吐槽也直白:“电影节不是选美,但至少尊重场合吧?”“造型敷衍、状态松弛,是觉得观众只看脸不看电影?”[参考内容1][参考内容9]

在一片吐槽声里,李梦的出现像股清流。

绿色设计感长裙没翻车,淡绿色眼影和耳钉呼应“春天的气息”,生图下骨相抗打、皮肤紧致,连怼脸照都扛住了。

网友直接盖章“今晚最美”,甚至有人翻出她之前的红毯造型感叹:“这次终于找对造型师了!”

李梦的“赢”,赢在“不刻意”。

没有夸张的设计,没有过度的修饰,绿色作为跳脱色反而衬得她更鲜活;妆造的“小巧思”——比如和裙子呼应的淡绿配饰——既精致又不抢戏。

更关键的是,她的状态自然:皮肤有正常肌理感,面部没有僵硬的医美痕迹,连网友都感慨:“这才是电影脸该有的样子,抗老又抗镜头!”

对比之下,那些被吐槽的明星,要么是造型团队“抄作业”翻车(比如强行复刻经典电影造型却没气质),要么是过度依赖医美导致面部僵硬(比如金晨的“科技感”生图),要么是根本没把红毯当回事(比如张子枫的“睡醒妆”)。

网友说得扎心:“电影圈要的是‘电影脸’,不是‘精修脸’;观众想看的是‘鲜活的人’,不是‘完美的假人’。”

热闹归热闹,北影节的核心终究是电影。
今年电影节主题是“新质光影·美美与共”,15部入围影片里有聚焦女性觉醒的《好好的》、犯罪题材的《大风杀》,还有12部国际影片;评委会由姜文任主席,陈冲、倪妮、《哈利·波特》导演大卫·叶茨等组成,阵容堪称“硬核”。
[参考内容1] 倪妮作为评委准备两套服装,朱一龙为新片《抓特务》站台,雷佳音和胡歌同框——这些才是红毯之外更值得关注的“电影信号”。
网友的吐槽里藏着期待:红毯可以是电影的“开胃菜”,但别让它成了“主菜”。
观众想看明星,但更想看他们为电影而来的真诚;想看造型,但更想看和电影、场合契合的巧思。
就像李梦的绿裙,不是多贵多华丽,而是“为电影节而来”的用心,反而让人记住了她,也记住了这场电影节的“春天感”。
从1905年《定军山》开启中国电影史,到2025年北影节15周年,电影的魅力从来不在红毯的光鲜,而在银幕上的故事。
这届红毯的“美丑大战”或许会被遗忘,但那些真正用心做电影的人,终会被观众记住。
毕竟,电影圈最该“卷”的,从来不是谁的裙子更贵,而是谁的作品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