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国灭亡时有多惨?比"靖康之耻"惨十倍,皇帝被人劈成两半
世人皆知靖康之耻,宋徽宗、宋钦宗被掳至金国,受尽屈辱。然而,天道轮回,那个曾让大宋蒙羞的金国,最终迎来了更加凄惨的结局。公元1234年,当蒙古铁骑与南宋联军一同踏平蔡州城的那一刻,金国末代皇帝的下场令后人震惊。他不仅客死他乡,尸身更被分尸,这般境遇,比当年金人对待宋室还要凄惨十倍。而更令人唏嘘的是,昔日金人设下的"牵羊礼",如今竟轮到金国贵族们亲身体验。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因果,让这个曾不可一世的金国,最终落得如此下场?当年他们是如何对待宋室,又为何会遭到蒙宋联军的疯狂报复?
一、金国的覆灭之路
公元1189年,金世宗完颜璟驾崩,这位励精图治的明君走后,金国的国运开始走向衰落。继位的金章宗完颜璟,年少登基便沉迷享乐,大肆挥霍国库。在位期间,他不仅修建了号称"万间楼阁"的储祥宫,更扩建了号称"天下第一园"的万岁山。这些奢靡工程耗费了金国数十年的积蓄。
金章宗在位期间,朝中宦官势力逐渐坐大。宦官高裔宁等人把持朝政,任人唯亲,致使朝廷上下贪腐成风。当时的状况是:官员们争相效仿皇帝,大兴土木,建造豪华府邸;贵族们穿金戴银,举办奢华宴会;而普通百姓却在重税之下苦不堪言。
更为严重的是,金国统治者逐渐抛弃了女真部落的传统。他们放弃了祖先传下的骑射技艺,转而追求汉族的文化生活。许多贵族子弟不再习武,终日沉溺于诗词歌赋之中。这种变化导致金国的军事实力大幅下降,再也不复当年"铁浮屠"的威风。
金卫绍王继位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他不理朝政,整日沉醉于声色犬马之中。朝廷内部党争激烈,权臣之间互相倾轧。完颜守绪、完颜匡等人为争夺权力,不惜制造冤案,陷害忠良。一时间,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与此同时,金国的军事防御体系也开始瓦解。边境将领为了中饱私囊,克扣军饷,导致士兵逃亡。原本精锐的骑兵部队,因为缺乏训练和装备维护,战斗力大幅下降。守卫边疆的要塞,也因年久失修而摇摇欲坠。
更为致命的是,金国统治者对外战略出现重大失误。他们一方面继续向南宋索要岁贡,加重了与南宋的矛盾;另一方面又轻视北方新兴的蒙古势力,对铁木真的崛起视而不见。甚至在与蒙古的早期冲突中,金国统治者采取了高压政策,激化了与蒙古各部落的矛盾。
公元1210年前后,金国的财政已经难以为继。朝廷不得不加征赋税,甚至开始变卖官职来维持开支。这种做法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许多地方爆发了农民起义。而此时的金国军队,已经无力同时应对内忧外患。
二、蒙宋联军的形成
铁木真崛起之时,金国对蒙古诸部的压迫已达到顶峰。公元1190年前后,金国在蒙古各部落中实行"定额繁衍"政策,规定每个部落的人口数量不得超过特定限额。一旦发现超生,金国军队便会进行血腥镇压。这种残酷的人口控制政策,成为了蒙古各部落联合起来对抗金国的重要导火索。
在克烈部的一次秘密会议上,铁木真联合札木合等部落首领,共同商议反抗金国的计划。会议决定先联合各部,积蓄力量。公元1206年,当铁木真被推举为大蒙古国可汗后,立即着手整顿军队,为日后攻打金国做准备。他创立了"千户制"的军事体系,将游牧民族的骑射优势与严密的军事组织相结合。
与此同时,南宋朝廷对金国的怨恨也达到了极点。自从靖康之耻后,金国每年都要求南宋进贡大量金银财物。据统计,从绍兴和议到蒙宋联军形成期间,南宋向金国上缴的岁币总值超过两亿贯。这笔巨额贡品不仅让南宋国库空虚,更让朝野上下怨声载道。
公元1214年,蒙古军队首次对金国发起大规模进攻。金国京城中都被围困,情势危急。此时的南宋朝廷开始暗中观察战局。宋廷派出密使潜入蒙古军营,试图与蒙古方面建立联系。经过多次秘密接触,双方开始商讨结盟的可能性。
在谈判过程中,蒙古方面提出了"共同进攻、分区占领"的方案。这个方案规定:蒙古军队主攻金国北部,南宋军队则负责收复河南等地区。对于战利品的分配,双方约定按照各自占领的区域划分。这个方案最终得到了南宋朝廷的认可。
公元1221年,南宋与蒙古正式缔结军事同盟。双方签订的《蒙宋共伐金国盟约》中明确规定了联合作战的具体细节。蒙古派出使者赵良嗣抵达临安,与南宋官员商定了进攻路线和时间表。南宋则派遣大将岳飞之孙岳翻作为联络官,随蒙古军队行动。
为了配合蒙古军队的行动,南宋开始在长江沿线集结兵力。大将史嵩之、赵范等人率领的水师部队,在荆州、襄阳等地整装待发。陆军主力则由邓友贤统领,在淮河流域布防,准备随时配合蒙古军队展开进攻。
蒙宋联军的形成,标志着金国的灭亡已成定局。这支联军不仅具有强大的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他们都对金国怀有刻骨铭心的仇恨。蒙古人要报被压迫之仇,南宋人要报靖康之耻。这种仇恨使得他们在后来的战斗中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凶狠。
三、围攻蔡州的惨烈战役
公元1233年冬,蒙宋联军终于将金国最后的抵抗力量围困在蔡州城内。此时的金哀宗完颜守绪已经退无可退,蔡州成为金国最后的堡垒。城内驻扎着金国最后的精锐部队,由大将军完颜昌、崔立等人统领。
蒙古大将军塔察儿负责城北围攻,南宋统帅史嵩之率军守住城南,断绝了金军逃往南方的退路。联军在城外构筑了三重壁垒,环形包围整座城池。城内的金军试图突围,但每次出击都遭到惨重损失。
随着围城时间的延长,蔡州城内的状况日益恶化。粮食储备逐渐耗尽,城中百姓开始食用树皮草根。到了1234年初,情况更加糟糕,有记载称"城中易子而食,析骨而爨"。即便在如此困境下,金哀宗仍然不愿投降,他下令所有守军战至最后一人。
转机出现在正月十五。镇守北门的大将军崔立,在一次守城战斗中被蒙古军队的火箭射中。虽然伤势不重,但这位年过六旬的老将军却突然改变了主意。当晚,他派出心腹,秘密与蒙古军队取得联系,表示愿意开城投降。
二月初三,崔立趁夜色打开北门,放蒙古军队入城。守城的金兵还未反应过来,蒙古骑兵已经冲进城内。金哀宗得知城破的消息后,仓促间带着几名亲信逃出皇宫,试图从南门突围。然而南宋军队早已布下天罗地网,金哀宗一行人在混乱中被冲散。
城内的战斗异常惨烈。蒙古军队对抵抗的金兵展开无情屠杀,南宋军队则专门搜捕金国宗室成员。大将军完颜昌在巷战中被乱箭射死,其余将领也相继战死或自尽。皇宫内的贵族们四处逃窜,有的投井自尽,有的放火自焚。
金哀宗最终被抓获于城南的一处民居内。按照当时的记载,这位末代皇帝被乱军当场砍成两段。他的人头被送到蒙古大营,身躯则被南宋军队带回临安,以示复仇。宫中的后妃、皇子们也未能幸免,大多被俘虏后遭到凌辱和杀害。
蔡州城的陷落标志着金朝的彻底覆灭。据史料记载,仅在城破当天,就有超过十万人在战火中丧生。城内的金国贵族们遭到了比当年"靖康之耻"更为惨烈的报复。他们被俘虏后,不仅要接受"牵羊礼"的羞辱,更要面对被分尸、弃尸、戮尸等残酷处置。幸存的金国遗民被强制驱赶,踏上了流亡之路。
四、金国贵族的凄惨结局
蔡州城破后,金国贵族的命运比起当年的宋室更为悲惨。蒙宋联军对他们实施了一系列残酷的报复行动,这些行动不仅针对皇室宗亲,还包括所有金国高官显贵及其家眷。
首先是宗室贵族的处置。完颜氏族人被集中关押在蔡州城外的临时营地中。他们被剥去锦衣,赤足戴镣,每日只给极少的食物。据《蔡州陷落记》记载,营地中的囚犯被分成三等:一等是直系皇族,二等是旁支宗亲,三等是高官权贵。每一等级的待遇都各不相同,但都极其严酷。
对于一等囚犯,也就是直系皇族,蒙古军队采用了最为残酷的处置方式。他们被迫穿上囚服,脖子上套着铁链,像牲口一样被牵着游街。这种待遇被称为"牵羊礼",正是当年金人对待宋徽宗、宋钦宗时使用的羞辱方式。但蒙古军队更进一步,他们还在囚犯身上刺字,标明身份,以示惩戒。
金国的皇子们遭遇尤其凄惨。年幼的皇子被送往蒙古,充当奴隶。成年皇子则被押送至各地处决,他们的头颅被悬挂在城门上示众。据《三朝北盟会编》记载,仅在蔡州城的四个城门,就悬挂了二十多个皇子的头颅。
皇族妇女的命运同样悲惨。公主、贵妃们被分给蒙古将领为奴,有的被送往各地充当军妓。那些年老色衰的后妃,则被强迫为军营做杂役。更有甚者,一些年轻貌美的皇族女眷被当作战利品,在将士间进行分配。
金国的文武百官也未能幸免。那些在战前投降的官员,虽然保住性命,但要被刺字为奴。坚持抵抗到最后的官员,则被当众处决。他们的家产被没收,家人被发配充军。据统计,仅在蔡州城破后的一个月内,就有超过三百个金国高官家族被处置。
特别令人震惊的是对金国功臣的处置。那些曾在对抗南宋战争中立下战功的将领,被专门挑出来受刑。南宋军队将他们押往临安,在端平门外建立刑场,当众处决。处决前,还要强迫他们跪地认罪,承认当年侵宋的罪行。
金国的文人士大夫也难逃厄运。那些参与过编纂《金史》的官员,被指控为"金国遗毒",全部下狱。他们收藏的书籍、字画被付之一炬,住宅被查抄,家人被流放。一时间,金国积累的文化典籍损失殆尽。
更为残酷的是,蒙宋联军还对金国贵族的坟墓进行了破坏。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陵墓被挖掘,棺椁被焚烧,陪葬品被掠夺。其他皇陵也遭到类似对待,有的甚至被夷为平地。这种行为不仅是对死者的亵渎,更是对金国统治者的终极羞辱。
五、金国灭亡对南宋的影响
金国灭亡后,南宋朝廷表面上沉浸在复仇的喜悦中,但实际上已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原本作为缓冲地带的金国消失了,蒙古的铁骑直接压境,这让南宋的处境更加危险。
首先是边境形势的急剧恶化。金国覆灭后,蒙古军队立即在淮河流域集结,开始对南宋施加军事压力。原本属于金国的州县,大部分被蒙古占领。南宋在收复失地的过程中,处处受到蒙古军队的阻挠。双方在黄河、淮河流域频繁发生军事冲突。
随后是军事部署的被动调整。南宋不得不加强北部边境的防御工事,从东南沿海调集大量兵力至淮河一线。这种调动严重削弱了沿海地区的防御能力,导致倭寇趁虚而入,东南沿海地区遭受劫掠。同时,大规模的军事调动也给地方财政带来沉重负担。
经济上的影响更为深远。金国覆灭后,南宋与北方的贸易渠道被切断。原本通过与金国进行的茶马互市、盐铁贸易都陷入停滞。各地商贾为避免战乱,纷纷迁往江南腹地,导致北部地区经济萧条。临安府的物价开始飞涨,市面上出现了粮食短缺的现象。
政治上,南宋朝廷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主战派认为应该乘胜追击,收复中原;主和派则主张与蒙古议和,以图自保。这种分歧导致朝廷决策出现反复,军事行动缺乏连贯性。有的将领甚至私下与蒙古使者接触,试图单独议和。
外交方面,南宋的处境更加孤立。原本依附于金国的高丽、大理等国,纷纷向蒙古称臣。南宋派出的使节团,在这些国家受到冷遇。甚至连日本方面也开始疏远南宋,转而与蒙古建立联系。南宋在国际外交上陷入空前的孤立境地。
社会秩序也受到严重冲击。大量金国难民南逃,涌入江淮地区。这些难民中既有普通百姓,也有官宦后裔。他们的到来加剧了当地的社会矛盾,引发了多起民变。地方官府不得不加强治安管控,增加驻军数量。
文化领域同样发生巨大变动。金国灭亡后,大量北方文人南下,带来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这些人中有些进入南宋官场,有些则在民间传授学问。他们的存在促进了南北文化的交融,但也加剧了思想领域的混乱。一些金国遗民私下传播女真文化,引起南宋官府的警惕。
最严重的是军事情报的泄露。一些投降南宋的金国将领,暗中向蒙古提供南宋的军事部署信息。这导致南宋在后来的军事行动中屡遭挫败。特别是在襄阳、钓鱼城等重要战役中,蒙古军队对南宋防御体系了如指掌,这与金国降将的通敌行为有直接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