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文化书香行:让京剧艺术在图书馆“活”起来

中国文化传媒网 2025-04-15 16:18:33

当读者在图书馆邂逅京剧艺术,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前不久,由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首都图书馆承办的“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活动深入挖掘图书馆丰富的京剧相关馆藏资源,同时将京剧服装、人物扮相、京剧名段、经典唱腔等元素进行整合,把京剧的艺术元素转化为观众可感知、可体验、可交互的沉浸式京剧盛宴,让京剧艺术在图书馆“活”起来。

“北京城市图书馆承担着非遗文献典籍收藏与非遗技艺传播的重要功能。”首都图书馆馆长毛雅君表示,此次活动既是对京剧这一文化瑰宝的深情回望,也是对非遗保护与创新传承的坚定承诺。

“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将非遗技艺与国粹京剧紧密结合,构建“展演+体验+传承+传播”四位一体的京剧文化体验矩阵,满足不同年龄层、不同职业读者的多层次需求。其中既有传统的展览展示,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欣赏京剧相关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感受京剧历史的厚重,又重点打造了沉浸式体验模块,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京剧的世界中。

“我们家对京剧艺术很感兴趣,平时也比较关注图书馆的主题活动,这次正好看到‘非遗印象——京剧文化书香行’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举办,就带着孩子过来了。”市民王淑华与6岁的女儿一起体验了“国粹扮相”项目,她们脸上带妆、身着戏服,穿梭在图书馆内,沉浸式感受京剧艺术的魅力。“这次活动内容非常丰富,我们约了三场,孩子特别喜欢,我也觉得非常有趣、有意义。”

活动现场   主办方供图

首都图书馆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基地和北京文脉传承阵地,从“贴近大众、走向世界”入手精心策划此次活动,同时充分发挥北京城市图书馆作为全球100佳旅行目的地的价值,打造一条集沉浸式体验、展览展示、名家演出、国潮手作于一体的“京剧walk”线路,将名家名角、非遗传承人、民间票友连接起来,让读者在开放包容的图书馆里,亲身感受京剧的丰富内核,种下文化传承的种子。

在北京城市图书馆B1层前厅,互动体验“国潮手作”活动区域热闹非凡,“面人郎”“泥人张”和景泰蓝等具有北京特色的非遗体验活动吸引了不少观众。非遗传承人一边亲自指导,一边讲述着该项工艺的历史与演变、不同流派间的相互融合发展,深入展示传统工艺的独特魅力。体验者听得津津有味,手上的动作也越发熟练起来。

怀着对传统工艺的敬仰和好奇,北京市第五十七中学初二学生李雨泽体验了景泰蓝填色制作,用小铲子铲起釉料,小心翼翼地往铜丝勾勒的轮廓里填放……“这次体验,不仅让我掌握了一项独特技艺,更让我深切领悟到景泰蓝工艺的魅力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它承载的是历史的厚重,是无数匠人的心血,值得我们永远珍视。”李雨泽说。

活动期间,“大师讲堂:京剧的历史与中国近现代文化”“大师讲堂:一起来学欣赏”“舞台表演:京剧名家名段赏析”“舞台表演:京剧经典剧目观演”等活动在北京城市图书馆线下举办的同时,还开启了线上直播,扩大活动覆盖面,让更多观众了解京剧、感受京剧、爱上京剧。

此外,本次活动还邀请京剧演员齐亮相,行当齐全、流派纷呈。活动根据京剧人物的特色选取了60余位不同角色,演员们依此扮上京剧扮相,在北京城市图书馆内5处唯美打卡点与读者近距离接触、合影留念,同时还会带领小读者模仿基础戏曲动作,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引导小朋友了解戏曲、欣赏戏曲、热爱戏曲,让戏曲文化的种子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

中国戏曲学院京昆表演专业大一学生李奕霏的装扮吸引了不少读者上前合影。“作为戏曲艺术的传承者,能在此次活动中以这种形式普及戏曲艺术,对我来说是一件非常开心且有意义的事。”李奕霏说,“我们走出舞台、走进图书馆,向大众展示京剧魅力,激发他们对戏曲的兴趣,也能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剧场。”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