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SU7事故五大疑点引热议,专家解析物理按键必要性,AEB未触发或与距离无关

范伟明说车 2025-04-06 22:49:35

小米SU7事故,这事儿闹得沸沸扬扬,不禁让人灵魂拷问一句:雷军吹上天的智能驾驶,到底靠谱不靠谱?

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让人唏嘘。

3月29号,一辆崭新的小米SU7在德上高速上出了大事儿,直接撞上水泥护栏,车里仨人,都没能出来,没了。

这消息一出,舆论那可是炸开了锅,各种质疑、猜测,全都涌上来了。

一边是血淋淋的事故,一边是雷军“遥遥领先”的豪言壮语,这反差,搁谁身上都得掂量掂量:这智能驾驶,到底是真智能,还是玩儿命?

说起雷军,那可是互联网圈儿里的风云人物。

2021年3月30号,小米正式宣布造车,直接甩出100亿美元的“小目标”,当时就有人说,雷军这是要All in啊!

这可不是闹着玩儿的,100亿美元,那得是多少个“小爱同学”才能挣回来?

雷军这步棋,下的可是够狠,也够险。

到了2024年3月28号,小米SU7终于千呼万唤始出来。

发布会上,雷军那叫一个激情澎湃,恨不得把小米SU7直接搬到保时捷的展台上,跟Taycan一较高下。

这操作,有人觉得是自信,也有人觉得是碰瓷儿。

毕竟,一个是老牌豪车,一个是新晋选手,这差距,明眼人都能看出来。

不过,雷军这招“拉大旗作虎皮”的营销策略,确实成功地吸引了眼球。

小米SU7还没上市,就已经赚足了话题。

这不,小米SU7上市后,那订单就像雪片一样飞来,直接把小米的服务器都给干崩了。

但是,订单多了,问题也就来了。

4月3号,有媒体爆料,小米SU7的预计交付时间又延长了,有些配置的车型,甚至要等半年以上才能提车。

这下,那些早早就交了定金的“米粉”们,可就有点坐不住了。

等车嘛,可以理解,但是等半年,这时间也太长了吧?

这期间,要是再冒出点啥幺蛾子,那可就真成“猴年马月”了。

更让人头疼的是,小米SU7上市没多久,网上就冒出了一些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内饰做工粗糙、智驾系统体验不佳等方面。

这年头,消费者可不好糊弄,谁也不是傻子,好不好用,一上手就知道。

要是真像网上说的那样,小米SU7的质量和服务,可就真得好好提升一下了。

当然,也有人对小米SU7的市场表现表示肯定。

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就公开表示,小米SU7的定价策略非常成功,对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都产生了积极影响。

这话听着,好像有点“商业互吹”的意思,但仔细想想,也确实有道理。

小米SU7的出现,确实给新能源汽车市场带来了一些新的活力和竞争。

不过,也有分析师指出,小米SU7的上市,可能会加速中国智能汽车市场的洗牌,一些技术实力较弱、品牌影响力较小的企业,可能会面临更大的生存压力。

这话说得可不客气,但却是大实话。

在智能汽车这个赛道上,要想跑赢,光靠营销是不够的,还得有过硬的技术和产品。

说回到这次事故,真是让人痛心。

3月29号那天,一辆小米SU7在高速上撞上了水泥护栏,车毁人亡。

这事儿一出,之前那些关于智能驾驶的质疑,全都变成了现实。

事故发生后,大家最关心的,就是这辆小米SU7的智能驾驶系统,到底有没有起到作用?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严重的事故?

按照小米官方的说法,当时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时速116km/h。

事故发生前,车辆发出了风险提示并请求减速,但是,从发出提示到撞上护栏,只有短短的几秒钟。

这几秒钟,对于一个普通驾驶员来说,根本不够做出反应。

更让人不解的是,事故发生时,车门竟然被锁死了。

这下,那些关于电动车安全性的担忧,全都涌上来了。

电动车的门把手,大多采用隐藏式设计,一旦发生事故,外人想打开车门,可能会找不到门把手,或者不知道怎么打开。

而且,很多电动车的电瓶都安装在车辆前部,一旦发生碰撞,电瓶容易受损导致断电,进而使车门无法打开。

还有人质疑,这次事故中,小米SU7的AEB功能,也就是自动紧急刹车系统,到底有没有发挥作用?

按照小米官方的说法,小米SU7配备了前向防碰撞辅助功能,包括碰撞预警和紧急制动两个子功能,但是,这些功能只对车辆、行人、二轮车有效,对锥桶、水马、石头、动物等障碍物无效。

这就让人有点纳闷了,难道只有撞上车辆、行人、二轮车,才能触发AEB吗?

撞上石头、护栏,就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撞上去?

更让人担忧的是,这次事故中,车辆在碰撞后,竟然发生了剧烈燃烧。

这下,那些关于电动车电池安全性的质疑,全都冒出来了。

电动车的电池,一旦发生短路,很容易引发热蔓延,甚至爆炸。

虽然国家标准要求,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但是,在实际事故中,谁又能保证一定有5分钟的逃生时间?

说白了,这次小米SU7的事故,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智能汽车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

智能驾驶技术,确实能给人们带来便利,但是,安全性才是最重要的。

如果安全性都不能保证,那所谓的智能,就只能是空中楼阁,不堪一击。

雷军砸下100亿美元,想在智能汽车领域大干一场,这魄力,确实值得敬佩。

但是,在追求智能化的道路上,不能光顾着跑得快,还得保证跑得稳。

如果只顾着营销,忽略了技术和质量,那迟早得出事儿。

毕竟,汽车不是玩具,而是承载着生命的交通工具。

安全,才是消费者最看重的。

雷军这100亿美元的豪赌,最终能否赢得市场和用户的信任?

小米SU7又将走向何方?

这事儿,悬!

0 阅读:0

范伟明说车

简介:分享汽车知识,传递正能量,求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