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汽车关税,到底是“美国优先”的灵丹妙药,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全球汽车圈最近都炸了锅,特朗普政府又出幺蛾子,挥舞着关税大棒,这回瞄准了进口汽车。
这消息一出,欧洲、日韩的车企们立马“原地爆炸”,股价那叫一个“跌跌不休”。
要知道,这些老牌汽车强国,对美国市场可是依赖得很,这关税一上来,那可真是要了老命了。
说起特朗普,那可是个“语不惊人死不休”的主儿。
他信誓旦旦地说,这关税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让“美国制造”重回巅峰。
听起来是不是很燃?
但问题是,这算盘打得响不响,还得两说着。
别的不说,就说这“232调查”,当年特朗普政府为了找个加税的理由,愣是调查进口汽车是不是威胁美国国家安全。
这理由,也是够奇葩的。
结果呢?
拜登政府上台后,虽然没像特朗普那么激进,但也没完全否决前任的政策,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还是收着关税,只不过给欧盟这些小伙伴开了个“豁免口子”,前提是你们得限制对美出口。
这弯弯绕绕的,说白了还是贸易保护那一套。
这关税一出,受伤的可不只是那些跨国车企,首当其冲的,还得是美国的工薪阶层。
为啥这么说?
因为在美国市场上,3万美元以下的“经济适用型”新车,几乎都得靠进口。
像通用、福特这些美国本土车企,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早就把生产线搬到墨西哥、韩国这些地方去了。
你想想,关税一上来,进口车价格肯定水涨船高,那些本来就预算有限的工薪阶层,还能买得起新车吗?
到时候,要么咬咬牙买二手车,要么就只能继续开着老旧的“老爷车”了。
更扎心的是,这关税就像多米诺骨牌,一倒全倒。
墨西哥、加拿大这些美国的汽车零部件主要供应国,那也是“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
供应链压力骤增不说,还得担心自己的产品还能不能顺利进入美国市场。
而且,这成本最终还是得转嫁到消费者头上。
车企们也不是傻子,关税增加的成本,肯定会想方设法地转移到车价里。
到时候,新车价格上涨,二手车市场也会跟着“鸡犬升天”,老百姓的日子更难过了。
当然,也有人觉得,这关税能逼着车企把生产线搬回美国,增加美国的就业机会。
但问题是,建厂哪有那么容易?
动辄几十亿美元的投资,短时间内根本不可能完成。
更何况,现在汽车产业都在搞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强行“脱钩”,只会让大家“两败俱伤”。
说起全球化,就不得不提一下WTO。
当年特朗普政府对钢铁和铝产品收关税,结果被WTO裁定违规。
这说明啥?
说明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根本行不通。
咱们再来看看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
现在都啥年代了?
电动化、智能化才是王道。
与其把精力放在搞贸易保护上,不如多花点心思搞技术创新,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就像大众和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电子架构、奥迪与上汽集团合作开发电动车型,大家都在抱团取暖,共同应对汽车产业的变革。
你欧盟也别得意,虽然也对中国进口新能源汽车征收关税,结果中国还是欧盟最大的汽车进口来源国,规模蹭蹭上涨。
这说明啥?
说明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最后再回到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上。
不管他的初衷是啥,但结果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关税这东西,就像一把双刃剑,伤人也伤己。
在全球贸易的大棋局中,单打独斗是行不通的,只有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这出大戏,谁是赢家,谁是输家,现在还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全球汽车产业,都得跟着“遭殃”。
所以啊,这豪赌的代价,最终还得由大家一起来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