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发现艾滋病信息突然增多那么需要注意了可别给自己心理暗示

恐艾干预心理 2019-08-02 23:46:24

小李发现最近在网络上留言信息的时候,艾滋病这三个字是高频率的出现。划一下刷新,几十条信息里面至少有三分之一都是有关艾滋病的。比如什么艾滋病初期症状,艾滋病感染了有哪几个症状特征。其中有一条是你早已经感染艾滋病,只是自己未发现。瞬间就让小李不寒而栗,小李强迫自己想想以前是不是有什么疏漏,突然记得以前有一次出差,在小旅馆门口拾到一张小卡片,漫漫长夜无心睡眠,小李有了那么一次风花雪月。只是当时身体并没有特别的异常,小李自己也没有特别去担心。

在这个时候,小李突然记起,好像那次销魂以后,自己曾经感冒过。这不想不要紧,一想就开始觉得全身不适,暗示自己可能有感染风险,并且把变成了艾滋病恐惧症患者。从此,小李就开始在网络上疯狂搜索艾滋病相关新闻,结果越搜,相关的艾滋病信息越多,小李觉得那是上帝给他的暗示,就是想告诉他,他已经被“感染”了。全国知名艾滋病防治专家,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副理事长陈晓宇医生在全国艾滋病防治专家组群里面向其他的医生说出了这么一个故事。

艾滋病恐惧症患者很容易自我心理催眠

大部分艾滋病恐惧症恐友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恐惧上艾滋病的,本来觉得艾滋病离自己很远,可是为什么一下子就突然出现了这么多艾滋病信息,难道说艾滋病真的离我们很近,给自己这么强烈的暗示呢。特别是一些过往有过接触行为的就开始强迫自己去想过去,甚至有一部分人连和自己的性伴侣都开始怀疑。成都市恐艾干预中心曾经对艾滋病恐惧症做过恐艾原因的调查,除了有90%以上是因为行为上导致害怕感染艾滋病,还有80%的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都是因为在网络上看了一些自相矛盾的信息开始怀疑人生。

那为什么在某一段时间网络上会突然出现大量的艾滋病信息呢,专业人员称这个为大数据的定向投放,名字叫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的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由于信息技术提供了更自我的思想空间和任何领域的巨量知识,一些人还可能进一步逃避社会中的种种矛盾,成为与世隔绝的孤立者。在社群内的交流更加高效的同时,社群之间的沟通并不见得一定会比信息匮乏的时代来得顺畅和有效。但是同时,信息茧房也有可能变成一种毒药式的强化,将人在有意无意间引导到一个极端,不仅艾滋病信息,其他严重后果疾病的信息看多了,人的心态就变得极度不稳定。多看几次很容易就被温水煮青蛙式的进行了心理暗示。

信息茧房的存在有利也有弊

那么发现艾滋病信息突然增多是什么原因呢,首先对于艾滋病专业研究学者,他们几乎是每看几条新闻就会出现一条有关艾滋病的相关新闻,因为平时也会搜索艾滋病相关的信息,自然而然信息茧房就定义他们对艾滋病很感兴趣。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侧面补充很多专业领域的知识,缺点就是在下班回归家庭的时候,还被这样的信息环绕,极其容易导致工作疲惫。

而另外一类作为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大部分初期恐友都觉得自己是艾滋病知识不足够,在段时间内不分昼夜的反复看艾滋病相关信息。没想到因为信息茧房的作用,就算在艾滋病窗口期四周六周或者三个月后因为艾滋病检测没有任何问题,可以安全的离开艾滋病恐惧症圈子,可是网络还在不断的展示艾滋病信息,让其难以自拔。从而开始担心自己是不是可能还有什么感染可能被遗漏,比如说万一艾滋病没检测出来,万一抽血的时候自己被二次暴露,万一用试纸被哪个报复,太多的万一情结逐步把艾滋病恐惧症恐友变得泛化,开始恐惧日常行为。

最后还有一类人可能觉得自己无厘头式的就出现了这么多艾滋病信息,只是因为自己对健康方面比较关注,可能就身体的一些症状去搜索。咱们都很清楚,现在在网络上搜索,基本都是重症起步。稍微不注意,点了一条有关艾滋病相关信息的新闻,那么也很有可能性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断出现相关的新闻了。有一些内心敏感的朋友就会开始在想,这是为什么呢,最后不得不想出一些莫名其妙的假设来暗示自己是不是和艾滋病有必然的关系。又或者,只是突然出现了一条有关艾滋病的热点信息,我们饶有兴趣的点进去进行浏览,或许过了几天我们都忘了这件事,但是曾经的上网残留痕迹可不会忘记您的行为,就开始将艾滋病信息优先送给了您。

我们主观的认识大多是心理暗示

突然发现艾滋病信息增多这个并不代表什么,还希望无论是普通朋友还是艾滋病恐惧症患者,都不要给自己做刻意的心理暗示。这样才能在网上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否则很容易受到各种信息的冲击,从而自己变得越来越偏激。心态良好是我们提高学习工作生活品质的基础。祝各位朋友都能健康的生活下去,如果您还有什么其他的想法和建议,也欢迎在下面留言互动讨论。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