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道德经》没进步时,不妨看看这两本书

呱呱呱文化 2024-03-14 00:49:44

实话实说,头条上众多“解老”的同道们,绝大多数都在从为学上做文章,真正明白什么是“道”的人,我还没遇到。

不可否认,为学也重要。为学和悟道,是变量和质变的关系。

我先告诉大家一个“明道”的标准:

如果你认为你当下悟道了,过了一年,你认为自己对“道”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这就是典型的不悟。

实相是:如果你悟了,你便对“道”不会再有更深刻的认识,不论是1年,10年,还是100年。

老子曰: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已经悟到了,那就没有再进一步悟的空间了。

关于什么是悟道,我有很多比方。

今天用这个比方:

悟道如登山。

如果用登山比喻悟道的话,那么登到山顶的最后一步,就是那个“悟”的最后过程。

这个过程:

对于慧能,就是听到了“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对于王阳明,就是问自己“圣人处此,更有何道”。

对于我来说,就是问为什么老子要说“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到了山顶,你就无山可登,无步可迈。

话虽如此,不悟者不知其妙。

如果大家读《老子》多年,还是没有明白“道”是什么,我推荐大家读读这两本书:

1,《老子的智慧》。林语堂著 2,《老子 庄子》。夏国强著

前者是用庄子讲老子;后者是把老子和庄子分开来讲。

第1本书,我是10年前读过。第2本书,我是今天才读。

我一直坚持这样的观点:

直接解老的,从文采上,精采莫过于王弼。但是王弼的问题在于他没有明道。

间接解老的,从准确性上,莫过于庄子。但是庄子的人生选择落入了“小我”。

换句话说,王弼没悟道。庄子虽悟道,但是在个人选择上,他开辟了一条自己的路。

当然,庄子之路,不在老子之外。只不过是他过于强调他走的路罢了。

今天,时隔10年我再一次读《庄子》内篇中的《齐物论》,真正地明白了庄子在讲什么,而10年前我计《庄子》时,如在雾中登山,只是知道大概的方向。

如今,我登过山顶10年之际,再回头看《庄子》,更加佩服他的文采和想象力。

更难能可贵的是,同为文章大家,庄子相比于司马迁、屈原等人,他更明白“道是什么”。

世界并不是丰富多彩的,但我们用丰富多彩的眼睛去看它。

-----------------------------------

本文作者:

王鸿飞,大蓄书院国学讲师

代表作《老子略释》

0 阅读:1

呱呱呱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