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介入治疗是一门新兴的临床学科,是微创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于临床传统内科学和外科学之外的第三大临床学科。介入治疗在不开刀暴露病灶的情况下,借助先进的影像设备(如DSA、B超、CT等)在皮肤上作直径几毫米的微小通道,将特殊的穿刺针、导管等插到病变器官、组织,通过穿刺针或导管直接注入药物、栓塞剂或置入支架等方式对多种疾病进行治疗。为给广大同道提供肝病介入治疗的前沿进展,《国际肝病》携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罗薛峰副教授共同创办“国际肝病-介愈肝胆”栏目,每月定时分享介入领域的最新研究,传达规范治疗理念,追踪介入治疗的最新动态,以期对相关领域专家、研究人员及一线医务工作者的研究或工作有所裨益。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第二大癌症相关死因,多继发于肝硬化。肝硬化引发门脉高压及水钠潴留,导致腹水形成,严重影响患者预后。BCLC分期系统被广泛推荐用于HCC分层及治疗决策,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是中期HCC的标准治疗,也常扩展用于早、晚期肝癌患者联合其他治疗。尽管合并腹水是患者TACE术后预后的负面因素,但其具体容积(如少量肝周积液与大量腹腔积液)对生存的影响尚未明确。该研究极具创造力,提出腹水量是独立于“有无”的关键预后指标,首次通过精确量化腹水容积,探索其对TACE患者生存的预测作用,为临床分层提供新依据。
该研究由德国美因茨大学医学中心牵头,联合肝病科、放射科、外科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完成,发表于Scientific Reports。研究通过精确量化腹水容积,旨在探讨其对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预后的影响。
研究纳入2010年至2020年间327例初次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纳入年龄>18岁、符合欧洲肝病学会(EASL)肝癌诊断标准、术前已完善增强CT。排除既往接受过其他治疗(如手术、放疗、靶向药物等)、TACE术后接受肝移植或肿瘤切除、影像数据缺失的患者。由医师使用LIFEx软件在CT横断面图像上手动进行腹水区域的分割,进而计算腹水总容积。
重要研究结果分析及其临床意义01
患者基线特征
327例患者中位年龄为69岁,男性占84.4%。酒精性肝病(47.7%)为首要病因,其次为慢性丙型肝炎(16.8%)。Child-Pugh分级B级占40.7%,36.7%为A级。HCC分期方面,50.8%为BCLC B期。(表1)
表1. 患者基线特征

02
腹水患者基线特征
102例患者(31.2%)在术前CT检查中存在腹水,腹水中位容积为613.5 mL(IQR:111.8~1559.8 mL)(图1)。直方图显示腹水量呈右偏态分布,大部分患者腹水量较低(集中于0~2000 mL),38.2%(39/102)的腹水患者处于HCC分期为C或D期。其中9例患者合并肝外转移,1例合并腹膜转移。腹水量与白蛋白水平呈中度负相关(r=-0.36,P<0.001),与胆红素水平呈弱正相关,而与肿瘤大小及数量无显著相关性。

图1. 所有患者腹水量的分布
03
腹水与预后的关系
将全部327例患者均纳入分析后,与白蛋白、胆红素及AST等因素一同考虑,腹水量作为连续变量时在多因素Cox分析中被确定为影响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1.4,P<0.001)(表2)。
表2. 所有患者生存相关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结果

Kaplan-Meier曲线显示,无腹水患者中位生存期达17.1个月,而有腹水者仅6.4个月(P<0.001),两组生存率从第3个月开始出现显著差异(图2)。

图2. Kaplan-Meier曲线显示有腹水和无腹水患者的生存率
腹水量≤中位值(613.5 mL)的患者中位生存期为8.6个月,显著优于腹水量高的(3.6个月,P<0.001),但仍短于无腹水组(17.1个月,P=0.002)(图3)。即使以腹水量<300 mL为阈值(既往研究推荐),患者生存期(9.9个月)仍显著差于无腹水者(17.1个月,P=0.02)。

图3. Kaplan-Meier曲线显示所有患者中无腹水、低腹水量和高腹水量患者的生存率
将166例(50.8%)BCLC B期的患者进行亚组分析,腹水量高的患者中位生存期(5.0个月)仍低于腹水量低的患者(12.3个月,P<0.001)。而腹水量低的患者生存期相较无腹水的患者(20.1个月)仍显著差于无腹水患者(20.1个月,P=0.04)(图4)。

图4. Kaplan-Meier曲线显示了BCLC B期亚组患者中无腹水、低腹水量和高腹水量患者的生存率
04
腹水限制续贯治疗
仅41.2%的有腹水患者能接受多次TACE(无腹水者81.3%,P<0.001);腹水量>中位值者接受多次TACE的比例更低[n=21/51(41.2%)vs. n=39/51(76.5%),P<0.001]。能接受多次TACE的患者腹水量显著更低(228 mL vs. 954 mL,P<0.001)。
有腹水患者仅11.8%能接受靶向或免疫等其他序贯治疗(无腹水者26.7%,P=0.002)。腹水量>中位值者能接受其他序贯治疗(如靶向药、免疫治疗等)的比例显著减少[n=1/51(2%) vs.低腹水组n=11/51(21.6%),P=0.003]。
05
TACE对腹水患者肝脏储备功能的影响
术前ALBI分级1级或2级的腹水患者TACE术后3个月ALBI分级升高的比例显著更高[n=23/37(62.2%)vs.无腹水组n=38/160(23.8%),P<0.001]。
06
研究优势
作者提出利用AI模型(如3D-UNet)实现CT影像的自动分割,未来可整合至临床流程。
总结与展望腹水容积不仅是肝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还直接影响TACE治疗的可行性和后续选择。临床可通过增强CT影像来精准量化腹水容积,对患者进行分层以避免对腹水量大的患者的过度干预。TACE术后需将腹水量视为动态监测指标,若短期内腹水增加,需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未来可利用AI模型实现CT影像中腹水容积的评估,使其更便于用于临床诊疗。同时,该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未来需通过多中心前瞻性研究、AI模型,进一步验证并优化分层治疗策略。

专家简介
罗薛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博士、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四川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
Baveno VII门静脉高压共识专家组成员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 委员
国家卫健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介入医学专家委员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病相关消化疾病协作组委员兼秘书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 肝病基础医学与实验诊断协作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微创治疗专委会 门脉高压专委会常委
四川省医促会消化分会 常委兼秘书长
于Hepatology,Journal of Hepatology,Radiology等SCI收录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
作为主要执笔人参与《Baveno VII门静脉高压共识更新:门静脉高压的个体化管理》、《中国门静脉高压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临床实践指南(2019版)》等多部国内外指南,参编Portal hypertension,Cardio-Hepatology等多部专著
2018年UEG “Best Abstract Presentation Prize”,2019年”BEST of DDW“,2021年中国介入新锐,2021年中国静脉介入新锐
2019年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22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

翻译&解读
肖颂驰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医学硕士、住院医师
解读 肖颂驰
审校 罗薛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