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ASL2025丨徐小元教授团队在肝病领域收获多项研究成果

建中康康 2025-04-18 02:54:44

编者按

3月26日~3月30日,第34届亚太肝病学会年会(APASL 2025)在北京隆重召开,来自世界各地的肝病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分享交流肝病领域最新研究进展。会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徐小元教授团队多篇研究入选大会口头报告或壁报交流,内容覆盖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HCC)、肝损伤等多领域临床及基础研究。本刊特进行整理报道,供广大同道参考。

研究一

SOF/VEL12周方案联合TAF治疗中国初治基因1-6型HBV/HCV合并感染的疗效和安全性(大会编号:OP0085)

蔺宁博士

本研究是一项多中心、前瞻性、开放性临床试验。研究纳入中国13家中心的105例HBV/HCV合并感染患者。患者根据是否伴有代偿期肝硬化分组。研究的主要观察终点为停止SOF/VEL治疗后,HCV RNA低于最低检测下限的患者比例,和导致研究药物停用的不良事件。研究结果显示SOF/VEL可明显降低HBV/HCV合并感染患者的HCV RNA水平,改善其肝功能,安全性较高。合并代偿期肝硬化的患者在接受抗病毒治疗后,其肝纤维化指标也有明显改善。此外,HBV/HCV合并感染患者预防性使用TAF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HBV再激活。

研究二

中国医生应用白蛋白治疗肝硬化并发症的策略:一项全国性问卷调查研究(大会编号:OP0120)

曾湛博士

本项研究旨在探讨中国医生在肝硬化并发症治疗中应用人血白蛋白的策略与习惯,并分析不同等级医院及职称医生间的应用差异。通过全国性问卷调查,收集来自29个省市531名医生的反馈。结果显示,44.0%的医生首要应用人血白蛋白治疗肝硬化腹水,28.4%用于治疗低白蛋白血症。医保被56.7%的医生视为限制白蛋白使用的首要因素。在治疗实践中,95.7%的医生曾用白蛋白治疗腹水,82.5%选择初始剂量10-20 g/天,中位治疗时间7天;75.3%的医生用白蛋白治疗自发性腹膜炎,82.6%同样选择初始剂量10-20g/天,中位治疗时间5天;87.4%的医生用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79.6%选择初始剂量10-20g/天,中位治疗时间7天。白蛋白也常被医生用于治疗胸水和休克等并发症。比较发现,三级医院医生更倾向选择10-20g/天作为初始剂量,高职称医生在治疗其他并发症时策略更灵活。总体而言,中国医生应用白蛋白基本遵循指南,但存在医院等级和职称差异。

研究三

pgRNA对中晚期乙肝相关HCC的预后价值及其潜在机制(大会编号:OP0341)

韩一凡博士

本研究针对前基因组RNA(pgRNA)在中晚期乙肝相关HCC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展开深入探讨。鉴于目前相关研究不足且机制未明,本研究聚焦于pgRNA水平及其动态变化,评估其对中晚期HCC复发的预测价值,并通过体内外实验探究其对HCC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研究选取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接受统一治疗的73例中晚期乙肝HCC患者(BCLC B/C期)为研究对象,运用单因素与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筛查HCC复发的潜在危险因素。结果显示,基线pgRNA阳性是HCC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阳性组复发率显著高于阴性组。此外,通过慢病毒感染技术构建pgRNA过表达的细胞系,发现pgRNA过表达可显著增强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本研究为深入解析HCC复发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视角,揭示了pgRNA在HCC复发中的重要作用。

研究四

一项多中心现实世界研究,评估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改善肝损伤患者肝功能的疗效(大会编号:EP0481)

多烯磷脂酰胆碱(PPC)注射液是临床中常用的肝损伤治疗药物,广泛用于治疗各种病因的肝损伤。患者数据收集自全国多中心注册数据库。研究结果显示,自身免疫性肝病和非肝硬化患者经PPC治疗后,ALT和AST水平均有较快下降。DILD患者的ALT水平和ALD患者的GGT水平的下降速率较其他肝病患者更为明显。基线ALT越高的患者接受PPC治疗剂量越大。在不同剂量组中,患者ALT和AST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相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