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自杀前说了两句千古名言,曹操十分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

趣史談过去 2024-08-14 17:46:59

每一个王朝的建立,其背后都离不开忠臣良将的辅佐,但他们这些人中,恰恰有一些因为这份忠,丢失了性命。

激昂读着“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岳飞,一心想要一统河山,但却因为不懂朝堂斗争,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被处决。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例子,在秦王朝也曾发生过。他手握三十万大兵,也没逃脱被残忍杀害的结局,临死前说下的肺腑之言,更让曹操十分推崇,每当委屈时必读一次,那么他是谁呢?

蒙恬出生于秦国名门,他的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蒙恬也自小深受影响,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将军。

他天资聪颖,白天练武强身健体,晚上就埋头苦读军书典籍,为将来上战场做好准备。蒙恬九岁时,第一次随父兄踏上战场,虽然他不能亲自去往前线,但他也因此见识到了战争的残酷。

公元前221年,蒙恬奉命攻打齐国,因立下战功被封为内史。六国统一后,秦始皇的目光转向了北方的匈奴。

长期以来,匈奴一直在骚扰边境,给百姓造成重要损失,秦始皇决定派蒙恬率领军队北击匈奴。

在接下来的十年里,蒙恬驻扎在北方边境,让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此外,更是修长城和直道,阻拦匈奴向南的铁骑。

这一时期,蒙恬的弟弟蒙毅则在朝中辅佐秦始皇处理政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诸将相莫敢与之争焉”。兄弟俩一主外,一主内,一时间风头无两。

不过,这样的两兄弟,却没落得一个好结局。公元前210年,嬴政在沙丘病死。

随后,局势发生了重大变化。赵高与胡亥封锁秦始皇去世的消息,立胡亥为太子,合谋篡位。“太子已立,遣使者以罪赐公子扶苏、蒙恬死”。

胡亥继承皇位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处理扶苏、蒙恬。赵高唐胡亥捏造了一份圣旨,给扶苏和蒙恬编造了多项罪名。扶苏本来是皇位的最佳人选,但他在听闻父皇怀疑自己后,就准备自杀。

但蒙恬却怕有诈,劝他说“使臣将三十万众守边,公子为监,此天下重任也。今一使者来,即自杀,安知其非诈!复请而后死,未暮也。”

不过,听闻此时的扶苏明显听不进劝告,一心求死,二话不说就自杀了。

扶苏自杀后,蒙恬一心怀疑圣旨有假,“疑而复请之”,想要复诉。将兵权主动交给王离,甘愿被关押在阳周。

处死扶苏后,胡亥本想释放蒙毅、蒙恬二人,但赵高却害怕他们坏他好事,就对胡亥说“先帝欲举贤立太子久矣,而毅谏以为不可,不若诛之!”让胡亥改变主意,赐死他们。

蒙毅死后,蒙恬等了许久,等来的只是一句“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

心如死灰的蒙恬,最终在忠义的驱使下,步扶苏后尘。在他死前,还不忘“自吾先人,及至子孙,积功信於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馀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倍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

这两句遗言,充分展现了他的忠君思想。

那么,这句遗言是怎么和曹操扯上关系的呢?

建安十五年,在完成统一北方的大业后,曹操更想一统中原。不过,他却面临着朝堂众臣的质疑,指责他是“汉贼”,想要“废汉自立”。

他还为此写下《述志令》表明自己的忠诚。在文中,他以齐桓公、晋文公为例子,也写到周文王对殷王室的尊敬,表明自己绝无二心。

只是,当他写到胡亥毒杀蒙恬时,“未尝不怆然流涕也”,让他看到蒙恬的遗言流泪,或许正是英雄惜英雄吧。

蒙恬北击匈奴和他一统北方的目的都是一样的,而蒙恬却落得个如此下场,不被人信任,让他也难免有几分“兔死狐悲”之感。

参考资料:

《史记》

0 阅读:129
评论列表
  • 2024-08-16 16:09

    所以曹操是为了保命,才狭天子以令诸侯???

  • 2024-08-22 10:39

    曹操很委屈的把皇后杀掉了然后让自己女儿嫁给汉献帝[笑着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