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那句平静的“爸,大姑来了”,如同一颗石子投入静谧的水潭,迅速搅起家中深埋十几年的情感暗涌。而父亲的反应,也在瞬间将这些积压在心底的矛盾勾了出来。
父亲一边看似淡然地抽烟,一边不经意地颤动手指,当烟头灼到指尖,他猛地将它掷掉,带着一份隐藏不住的忐忑和不情愿说:“她来干嘛?”这句话像一把虚无的刀,划开了彼此十几年来的疏离与伤痛。
一段久远的隔阂
大姑的到访让人意外。从奶奶去世那年,父亲与她几乎断了来往。一句“以后别来了”,成了那段兄妹关系的结局,甚至成了“隔墙”故事的绝对符号。这些年,村里人提起大姑,父亲嘴硬,选择沉默,而母亲默认深夜里偶尔的叹息,却再无提及。
如今,大姑偏挑了我结婚的前一日登门。看到她佝偻的身影站在院门口,我内心复杂。那蓝色的棉袄袖口已泛白,布包简单而旧,像是岁月沉积的痕迹。她似乎变了很多,却又仿佛是记忆里爱哈哈笑的大姑,只是这份笑意里,添了岁月的无奈和些许酸楚。
久别重逢的第一声问候
看到我,大姑的笑容一如既往,“大侄儿,咋不迎接你大姑?”一时间,那熟悉的音调竟让我心头一暖。她递过来的布包,藏着几十年的沉默和回忆。“爸在屋里呢。”话语出口,我赶忙迎她入院。
父亲抬头的那一眼,带着强忍的冷漠,但没逃过大姑的眼睛。他说:“你咋来了?”如预料一般的语气。大姑却拍了拍他的肩,“向东,我大侄儿结婚,我能不过来吗?还有,这么多年没见,不看看你?”
一句话,似是轻描淡写,却瞬间将多年的冷战解锁了些许。父亲一句“你倒是稀罕”,藏着难掩的情感裂痕。而大姑放下的那双未曾穿过的布鞋,是奶奶当年留下的遗物,最终无言地交到父亲手上。
家,终是放不下的地方
晚饭桌上,两个曾在家族关系中剑拔弩张的人,竟罕见地坐在了一起。亲戚们虽多有惊讶,却无人敢轻易插嘴。席上父亲举杯,说出的一句“以后咱一家人别再这样了”,让多年龃龉最终落地。而大姑笑着回敬了一句:“向东,咱妈如果地下有知,肯定高兴。”
晚饭后,我与大姑坐在院子里,她抬头看着星光,微笑道:“大侄儿,我这次能和你爸和好,心里踏实多了。以后,常来看你们。”
那些年埋藏的恨,不再重要。人这一辈子啊,哪有什么真正解不开的羁绊。只要心里还有惦念,总能找到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