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地利用时间

返本归真 2022-02-15 21:20:36

一天,一个少年正埋头在阁楼上学习,母亲几次叫他下楼吃饭都不见动静,只好把饭菜端上去。?少年一面看书,一面下意识地将盘子里的东西夹起来往嘴里送,很快就将它们一扫而光。母亲上来收拾盘子时问:“鱼子酱的味道如何?”“鱼子酱?”少年赶到莫名其妙。“你刚才吃的呀!”母亲也莫名其妙。“它是鱼子酱?”少年深感遗憾。要知道,这是他最爱吃的食物,母亲今天特意为他做了一盘。谁知光顾看书,竟不知道吃的是一盘向往已久的鱼子酱。

故事中的少年就是1970年诺贝尔生理学及医学奖获奖者朱利叶斯。从这则故事中我们了解到朱利叶斯之所以能够取得成功,跟他抓紧时间有关。对此,贝多芬和莫泊桑也深有同感,贝多芬说:“我的一切成就取决于我对时间的珍惜。”莫泊桑感慨:“世上真不知有多少能成就功业的人,都因为把难得的时间轻轻放过以致默默无闻了,

帮助孩子取得好成绩,父母有必要让孩子学会珍惜时间,并且学会科学地利用时间。

首先,要求父母明白珍惜时间并不等于长时间学习。为了把握好-分一秒的时间,有的父母经常让孩子长时间的学习。比如,在休息日的时候,父母也会抱着望子成龙的心理,送孩子去上各种各样的学习班,孩子儿乎没有时间自由地玩耍。父母认为,孩子学习就应该这样争分夺秒地利用时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心理学家解究发现,学习时间长并不等于学习效果就好,要提高学习效率,要先了解孩子的学习心理规律,处理好学与玩的关系。否则只会得不偿失。有个孩子叫小龙,天资聪颖,父母觉得光在学校学习还不够,又给他报了电子辈、钢琴、绘画、作文、围棋等学习班,结果这个孩子患了抽动症,需要进行心理治疗:还有个孩子已经上了数学奥林匹克班,父母又给他报了物理奥林匹克班,孩子不堪重负,患了强迫性思维症,只好停学休息。

上述两个例子告诉我们,过重的学习负担不仅没有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反而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障碍,影响学习。

其次,对孩子运用“先苦后乐”或“先乐后苦”的“目标倾斜”法。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人们在努力工作或学习时,“痛苦”作业的前方应同时安排有快乐的报酬。也就是说,不管多么痛苦的作业,只要前方有自己最期待的东西,就不太觉得痛苦了,这就叫做“目标倾斜”,预示着人们在接近目标之前的时刻,工作或学习的曲线会显着地上升。

比如,父母可以运用这个心理原理,先了解孩子想看的电视节目,把这个节目开播前的30分钟或10分钟,定为孩子学习结束的时间。这样,孩子不仅乐意接受,而且即使比平时多加一些内容,也能轻松愉快地消化掉,这是“先苦后乐”的“目标倾斜”。顺序倒过来也一样,“目标倾斜”还可以“先乐后苦”。

如果孩子正在入迷地看漫画书,或者已经开始看他喜欢看的电视节目,你中途打断他们,要他们去学习,他们肯定会很不高兴,甚至反感或反抗。即使他们被迫坐在桌子前,也是心不在焉,或者赌气地翻书,噘起嘴巴,胡乱地做作业,或者仍在想着刚才的漫画书或电视节目的内容,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做功课的效率肯定高不了。

父母要善干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比如下面的这些:

1、?学习时间的安排要服从学习内容。

学习的内容有主次,详略之分,因此,在安排的学习时间上要根据学习内容合理地安排,才不至于浪费时间。

2、充分利用零星时间。

零星时间看似很少,利用价值很小,但集腋成裘,聚沙成塔,将零星时间集合起来,就是宝贵的整段时间。

8.提高时间的利用效率。

一天的时间里,人的精力不可能始终都保持同样的旺盛。根据自己的特点,分出轻重缓息,合理分配时间,可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4.制订一些时间限制。

连续长时间的学习很容易使自己产生厌烦情绪,这时可以把功课分成若干个部分,把每一部分限定时间,例如一小时内完成这份练习、八点以前做完那份测试等等,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效率,还不会产生疲劳感。

6.注意休息。

教导孩于要把学习活动和其他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安排,这样即保证了各项活动的顺利完成,也保证了大脑得到休息和身体机能得到较好的维持。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