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上课走神的毛病

返本归真 2022-02-12 22:36:16

孩子的大部分学习活动都在课堂上进行,而上课集中精力是学好功课的关键。但在课堂上,许多孩子思想不集中。容易即所谓的“走神”。

语文老师正在讲《散步》,抑扬顿挫的语调还是不能换回李聪的思绪。同桌王翔看李聪那副呆样,就知道他又走神了。王翔扯扯李聪的衣角,李聪也没有什么反应。王翔又用力拽了一下,李聪这才回过头:“怎么了?”王翔小声说:“ 我问你呢,怎么一直发呆?”李聪吐着舌头说:“刚才又走神了,正想起《萍踪侠影》里双剑合壁的精彩场面呢。”王翔斜着眼睛看他一眼: “小心又被老师发现。”李聪想起自己上回,也是上课走神,当时自己正看《城市猪人》。上课铃响了,后来上课的时候就一直想着《城市猎人)下一篇是什么情节,结果就“出事”了。老师让他回答问题,他连问题是什么都没听见。向王翔求教,谁知道王翔也开小差了,爱莫能助。李聪想想心里有些发慌。王翔又扯他下:“干嘛?又想什么?李聪赶紧收拾心情听讲了。

走神了

上课走神是目前好多小学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它不仅影响孩子当前的学习成绩、个性培养和习惯养成,还关系到孩子未来的人生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有50%是通过听讲本身获取的。除此以外,还包括课堂上和老师的目光语言交流、课堂上的小组活动等。所以上课时走神、注意力不集中会使孩子无法认真听取老师所讲的知识。不能听取老师所讲的知识,就不能通过听讲获取信息。

有的孩子在说起自己走神时,常常把原因归于老师,说老师上课没有激情,讲课内容太过枯燥,或者说授课方法不好。这种情况也不排除,但不能否认的是,孩子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孩子对所学学科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对所学学科不感兴趣,对老师所要讲的内容比较熟悉或基本上已掌握,不善于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等等。

为了克服孩子上课“走神”的毛病,父母应指导孩子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教导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父母应该让孩子明白,在学习某门功课或完成某科作业时,必须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有明确的认识。每弄懂一个问题、做好一道题,都在向成功之路迈出重要的一步,由此来提高自觉性、加强责任感、集中注意力。坚持这样做,即使注意力一时分散了,也会立刻引起自我警觉,把分散的注意力收拢回来。

引导孩子进行情境想象。无论多么爱走神的孩子,当参加重要的考试或竞赛时,他也会尽可能地集中注意力作答,发挥出最佳水平。因此,可以让孩子在每次上课和做作业时想象自己是在参加某次大考或竞赛,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提高单位时间内的效率,这样可以使自己真正紧张起来,注意力就自然集中了。正如著名数学家杨乐所说,“平时做作业像考试一样认直,考试时就能像做作业一样轻松。”

注意克服内部和外部的干扰因素,听课其实是一种能力,好多孩子上课的时候容易走神,效率不高,其实是因为他们某些能力存在缺失,而这些能力中,首当其冲的当然是注意力,所以听课时要避免自己注意力分散,排除干扰。注意力分做与内外部干扰有关,外部干扰主要是指无关的声音、分心的视觉刺激以及自己感兴趣的事物等:内部干扰,主要是指疲劳、疾病、与学习无关的思想情绪等。克服内部干扰,除了培养正确的思想、情感外,还要积极的锻炼身体、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脑过度、防止身心过度疲劳等。克服外部干扰,除了要尽力避免影响注意力的外界刺激,例如学习时把桌面上的报刊收掉、自习课不听收音机等,还要有意识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力,培养“乱中求静”的本领,使注意力能够始终高院集中。

请同学帮忙进行监督。有些孩子本身克制力较弱,或者有时自己走神但是不能注意到,这时只能借助外界的力量。可以请同桌或者和自己邻近的同学,一旦发现你出现发呆走神的情况,一定要及时把你唤回。这种方法很有效,一般同学提醒之后,都能使走神的孩子注意力回到课堂上来。要不然有些科目逻辑性很强,比如数学、上课中断往往就较难接下去,对于保持课堂高效率很不利。

0 阅读: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