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很老的故事了:
两个朋友去非洲丛林打猎,却迷了路。走来走去,就是走不出丛林。两个人都已经是饿得前胸贴着后背,几乎连走路的力气都没
屋溜偏逢天下雨。两人在饥饿和沮丧中,猛然间发现远处有头狮子,两眼放光,正朝他们走来。天哪,这怎么还能有活路?
但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尤其是在困境中。?两个人顿时抖擞精神、各自准备对付这顶灭之灾。伙伴A想招呼伙伴B-起快速逃跑,但是他看见伙伴B却快速蹲下,系起了鞋带。他非常纳闷地问伙伴B:“老兄,你以为你这样就可以跑过狮子了吗?”
“我当然跑不过狮子,可是我只要跑过你就行了!”
谁跑在后面,谁就会被狮子吃掉。在现代社会里,竞争无所不在,而且、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竞争也会日益激烈。孩子只有学会竞争,将来才不会被社会所淘汰。
因此、父母要将培养孩子良好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有了竞争意识,形成竞争习惯,孩子才会主动去学习,主动超过别人,同时,对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也具有重大意义。竞争意识可激发孩子强烈的求知欲望。竞争会使孩子认识到只有具备知识和能力才能领先,因而他们会努力学习各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可增强孩子的参与精神。竞争意识可帮助孩子克服胆怯心理、保守心理和自卑心理,提高他们善于抓住机的能力,会使孩子对自己做出肯定的评价。
但是现实中,孩子的竞争意识没有得到很好的地养。在生活中事事被包办代替,缺少锻炼,生活不能自理,爱依赖别人,在学习上,读书好像是为了父母,学习不主动,不积极进取。这样长大的孩子就没有跟别人竞争的意识。为了孩子的将来,父母小时候就开始有计刘地培养孩于的竞争意识。
父母在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过程中,应让孩子明白,竟争不应是狭隘的、自私的,竞争者应具有广阔的胸怀;竞争不就是阴险和胶诈、暗中算计人,而应是齐头并进,以实力超越:竟争不排除协作,没有良好的协作精神和集体信念,单枪匹马的强者是孤独的,也不容易取得真正的成功。
鼓助孩于勇于创新。没有创新就不可能进步。没有进步则失去了竞争取胜的基础。父母在教育孩子时,要善于激发孩子的求知欲望和求知爱好,鼓励孩子多参与动脑、动手、动眼,动口。使其等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问题。不要用传统的现成答案和传统的教育模式来限制孩子,束缚核子的思维的手脚,当孩子表现出其“新思想”、“新发明”?时,父母应及时给子肯定和表扬,并鼓励孩子坚持探索。
让孩子去寻找对手。每个孩子都有-定的好胜心和虚荣心,不甘心落后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每一个孩子都不愿落在他的对手后面。只要对手有一定的进步,与他竞争的孩子也会想有一定的进步。你攻下了一题,我也一定要把这个题目做出来。你被老师表扬了。我也不甘示弱。逐渐地就形成了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从而也提高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孩子之间形成竞争以后,每个孩子也只有不断自觉、主动地学习,才能立足于不败之地。这样就迫使每个孩子不断进取,从而提高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端正孩子竞争的心态。如果父母对孩子竞争欲望过强感到忧虑,应该先帮孩子端正心态,要让孩子明白竞争是展示自身实力的机会,是件美好的事,要用从容的心态看待超越和被超越,不应充满嫉妒和愤懑。现实生活中,部分在竞争中失败的孩子,往往会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会对获胜的一方充满敌对情绪,表现为不再和对方交朋友,甚至从恿别的伙伴孤立他。
告诉孩子,参与竞争的意义之一,?就是学会有风度地接受失败,并且诚心实意地祝福对手。在竞争中取得胜利固然值得骄傲,但和同伴之间的团结协作精神,也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父母如用自身行动做出良好的示范,孩子自然会感同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