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孩子学习是自己的事

返本归真 2022-01-01 20:52:04

独立学习

父母对孩子的关注和呵护是必要的、应当的,但是有些父母包揽了孩子在学习中许多本应由他们自己去做、去负责的事。在这种过分的关注中,孩子常常变得依赖性很强,心理十分脆弱。久而久之,他们把学习当成了为父母而完成的一项任务。

我认识这样一位父亲,他对无微不至,在孩子学习时甚至于把孩子要读的那一页书都翻好了他这样做是为孩子节省时间,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孩子学习。然而事与愿违,他的儿子不但成绩不好,而且养成了.一种不良习惯,只要父亲不在身边相陪,他就无法独立完成作业。

孩子都有一种依赖性,只要有人替他着急,他自己就会懈怠。当父母过多的参与他的学习时,他就会认为学习是父母和他共同的事,甚至于完全是父母的责任

既然什么事情父母都替他想好了,他也就用不着操心了。这一点,其实是父母教育孩子的大忌。

尽管孩子在家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是家庭的中心,可是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懂得,孩子一旦离开家庭,今天去到学校或者明天走向社会,哪怕是小皇帝也得服从集体需要,不会再是中心了。

因此,父母应当使孩子认识到,学习是他自己的事。现在艰苦的学习,是为了将来他自己有一个好的前途,而不是为了父母在学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如果没有足以维持自己生存的能力,那么总有一天会被淘汰的。只有当孩子认识这一点,他才能不等不靠,加倍珍惜学习的机会而越发投入,学习也就更有收获。

宋明的妈妈从儿子上学开始,就坚决不做孩子的“拐杖”。即使在儿子小学低年级,老师要求父母检查作业、签字时,她也只管签字认可,儿子写作业的时候,她从来不陪伴。她告诉儿子,妈妈有自己的事情,而你的任务就是学好功课。作业的目的就是复习所学的知识,有了错误不要紧,学习上犯的错误越多,就会发现自己的漏洞越多, 只要把不会的.不懂的及时向老师请教就可以了。

在给儿子请家教学习奥数之初,宋明有点找不着北,听老师讲课时似乎都会,可自己做题老出错。

“妈妈和我去听课吧,人家的妈妈都去陪孩子。”宋明请求妈妈。妈妈回答:“我可不去。我的数学还不如你呢。要是你听完课原意给妈妈讲一讲,我倒可以从头学习。”

看到没有依靠了,宋明只能靠自己了。就这样,宋明只能开动脑筋琢磨,自己有哪里不懂,就向老师求教,很快宋明就具备了及时发现自己学习问题的能力与及时和老师沟通解决问题的能力。到了六年级时,宋明兴奋地告诉妈妈,老师说他接受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

听到这句话,妈妈非常高兴,说只要他坚持下去,将来一定会考上北大或清华。

许多事实证明,父母只有放开手,不过多地干涉孩子的学习,孩子才能够更积极主动地学习。如果父母过多地辅导孩子,看着孩子写作业,一心只围着孩子的学习转,势必会把孩子和父母都变成学习的奴隶,学习也就变成了一件枯燥的事情。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特别是在人生的开始,在学习和活动的过程中,父母应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对于孩子感兴趣的、想知道、想探索的事情,让孩子主动探索,要做孩子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因为孩子将来的学习和工作甚至是生活,靠的都是自主,而不是被迫。

也就是说,父母应该做的是激发出孩子的潜能,把他的热情调动起来,让他自己干劲十足地学。这里有一些给父母的提醒:

1. 让孩子自己单独处理功课,让他自己多动脑筋,多探索。

2. 当孩子做作业遇上难题向你请教时,千万不要立刻为他讲解,应该问问孩子是怎么想的,看一看他在什么地 方想得不对,这可以使你了解他的思维,以便有的放矢地指导孩子学习。

3.切记不要替孩子做功课,即使孩子不停地央求你,或是你很同情孩子要完成大量的家庭作业。你需要引导孩子对自己的事负责。

4. 当孩子对某位老师有意见时,要告诉孩子,你可以不喜欢老师,但你不能拒绝学习知识。学习是为了自己,是为了以后的需要老师也终将会离你而去,而知识却是你的,是你终身的财富。

3 阅读:1205
评论列表
  • 2022-01-18 16:56

    可要谢谢您的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