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女:不生娃,真摆烂

小哲谝传子 2023-07-18 21:46:46

近日,热搜榜上赫然出现,#韩国首尔地铁里的催生广告#,广告上是亲子的有爱互动,但网友显然关注点清奇:“仔细看图片,就只有母亲和孩子,更像宣传单亲妈妈和丧偶式家庭的广告”,“这催生广告叫爸爸去哪儿了”。

如果了解了韩国国情,就知道韩国出现这样的催生广告,一点也不奇怪。

根据韩国统计厅发布的资料,2022年韩国出生人口数为24.9万人,死亡人数为37.28万人。这意味着去年韩国人口自然减少逾12万,这一数据也创下历史最高纪录。

同年,韩国出生率仅为0.78,再次刷新最低生育率记录。

此前就有韩国专家预测,如果国家生育率再不提高,等到500年后,韩国就会在地球上消失。

当然,这绝不是危言耸听,毕竟,韩国目前人口5200万,每年减少12万,433.3年后,人口将接近0。

低迷的生育率背后,暴露年轻人尤其是韩国女性对生育的“摆烂”态度,6月14日,《美洲韩国日报》5版刊登了整版广告词:“女性最强大的力量,就是不生孩子。”

划重点,不是选择不生孩子,而是不生孩子,颇有“破罐子破摔”的姿态。

出生率的断崖式下跌,带来的是学校“倒闭潮”蔓延,韩国政府甚至计划到2027年将中小学教师招聘人数削减20%至30%。

“不生娃,真摆烂”现象背后,是深层次的社会问题。

不生娃的年轻人,大多有两种考虑:一是自己过得不幸福,不希望这种不幸福传递;二是自己过得还算幸福,但生娃会影响这份幸福。

咱们先来说说前者,“你幸福吗?”曾一度成为网络段子,突然问一个人是否幸福,当然是十分唐突的,毕竟,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因时而变,因地而变,因情而变。

但总有标准可以衡量。根据伊斯特林悖论,即“幸福悖论”: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国民的快乐与幸福感不再随着收入增长而增长。

也就是说,咱们生活过得富足了,吃喝不愁了,幸福感会增加,但随着更加富足,幸福感反而可能不升反降,一是因为大家的需求变成了精神享受,其次是社会不平等的加剧会让自己心理不平衡。

也就是大家说的,希望你过得好,但不希望你过得比我好。互相比较,是焦虑和痛苦产生的来源。

韩国变态的内卷恰恰证明了这种焦虑和不幸福。

成年人内卷,比如韩国咖啡文化,韩国人一年每人平均能消灭300多杯咖啡,因为他们工作和学习压力特别大,需要喝咖啡提神。

未成年也内卷,在韩国,学生中流行“四当五落”的说法,意思是“一天睡四小时的考生会考近理想学校,睡五小时则可能落榜”。

韩国高考纪录片《学习的背叛》中,深刻揭露韩国教育的不公平,身处韩国偏落后地区的学生想要得到”优质未来“,就必须得比大城市里的学生多付出好几倍的努力。

故事主人公允叶媛睡觉时间每天不足3小时,在她的”计划本“上,除了写满每日学习任务,还写着吃饭、上厕所的时间,作为给自己立下的限制。

在社会内卷的大环境下,催生出“三抛族”。何谓“三抛族”,顾名思义就是“抛弃三种东西”:抛弃恋爱,抛弃结婚以及抛弃生育。

首都女子小惠从首尔的专科毕业后,在一家贸易公司做秘书工作,日子过的还算滋润。但以她的收入在首尔买房都尚且困难,更别说谈恋爱、结婚、生孩子了。这样的收入,让她没法考虑孩子,她选择享受属于自己的幸福。

对生娃摆烂,也是对自己的认真。

而且,因为很多韩国年轻人第一份工作为一年以下的非正规职位,工作稳定性越来越差,年轻人因此不敢恋爱,不敢结婚,甚至不敢生育,“三抛族”因此增加。

《动物世界》说:“当生存环境恶劣的时候,动物会自动减少生育。”

令人却步的房价、高昂的育儿成本、女性的社会地位……韩女选择不生育,也跟严峻的外部环境有关。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发布的《2023年全球性别差距报告》,日本排名125名,倒数第9,创历史新低,榜单中韩国105,中国107。虽然同样兼顾事业和家庭,韩国女性显然要承担更多家庭责任。

韩国统计厅6月27日公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女性的家务劳动负担将一直持续到84岁。在家务活最多的年龄段,女性承担的家务达男性的7倍。男尊女卑仍然存在并侵蚀女性尊严。

如果要寻求家庭事业平衡,韩国女性只能寻找兼职或不稳定工作。这也意味着,韩女将在本就不平等的家庭中变得更不平等。

经济不独立,自然没有人格独立,特立独行的韩女,决定用“不生育”寻求相对平等的地位。

性别差距除了体现在家庭责任上,还有对女性的“性剥削”,如一场26万人围观的犯罪——韩最大性剥削案“N号房”事件。

很多男子进入N号房,还偷拍自己母亲、妻子、姐妹、女友、同学等人的私密视频和别人分享,骨子里流露着对女性的不尊重。事发后,没有安全感的韩国女性陷入“参与者会不会就在身边”的疑虑,引发巨大的信任危机。

韩国女性权益倡导者之一郑淑妍演讲中说,“我的胯下不能生出歧视我的性别,我的血肉不能变成刺向我的尖刀。”何其悲哀!

小编讨论韩女生育问题,无意制造男女对立焦虑,而是希望大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对于生育问题,生与不生都是个人自由,虽然身边大部分朋友都打算要孩子,对于那些不想生娃的,小编也表示尊重。

毕竟,生娃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不生可以享受自由之乐。要么吃带娃的苦,要么吃老年孤独的苦,其实选择哪一种生活,都各有利弊。

最怕那些上来指责不生娃女性的人,丢了口德,也丢了心德,不管到何时,尊重都是人和人相处的底线。

在意愿上自由和平等后,就是解决现实问题。

职业女性普遍焦虑,怕生娃疼、怕养娃累、怕影响工作,相对应的,就应该在医疗、育儿、就业等方面“行个方便”,让愿意生娃的女性免除后顾之忧。

其次是家长对孩子未来的担忧,教育机制也应当完善,调整专业和院校设置,引导学生发挥个人才智,用能力端好属于自己的“饭碗”。

不可否认,孩子是社会的未来,低生育率已不再是家庭和个人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需要全社会去关注、去思考。

但不管怎样,仰望未来的前提永远是,直视当下。

- 推荐阅读 -

张雪峰,不贩卖理想

胖东来,太离谱

0 阅读: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