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荆州古城,那可是块藏着千年故事的宝地。打从古代起,这儿就是帝都、藩都、郡府的治所,城墙根下踩一脚,说不定就踩着哪朝哪代的历史碎片。您看那密密麻麻的历史景点、数不清的文物,妥妥代表着长江中游古文化的“最高段位”。所以,把古城当旅游的中心,说白了就是得把这份“古”味儿守好、修好,让游客来了能实实在在摸到历史的纹路,回去还能念叨着这儿的“古”劲儿。

要突出古城特色,城墙、城楼、护城河、古建筑这些“老宝贝”是关键。就说古城墙,现在看着还算硬朗,荆州人说起这个都挺骄傲。可仔细瞧瞧,墙缝里长满了杂草,乍一看像披了件“野衣裳”,但您知道吗?这些跟着城墙长了近两千年的植物,可是妥妥的“活历史”。植物学家数过,这儿有400多种植物,东南西北、城墙内外,连护城河两岸都各有各的品种,活生生一个城墙植物“博物馆”。所以修护城墙的时候,可得和专家好好商量,哪些该留、哪些该整,千万别一股脑儿全砍了。到时候城墙既是老祖宗留下的文化见证,又是古植物的“标本库”,人文和自然凑一块儿,那才有意思。城墙外环路跑马车,护城河里划船,游客来了能看、能摸、能感受,这才是真正的古城游览。

城楼也得精心护着。北门城楼是明代的底子、清代重修的,那木梁砖瓦里全是故事,游客见了准得挪不动步,得好好拾掇。还有开元观、玄妙观、太晖观这些地儿,既是老建筑,又是能看能研究的景点,得让它们的价值全“冒”出来。游客登着古城楼,看着护城河波光粼粼,再逛逛古观,这不比光看几栋新楼有意思多了?

说到底,荆州古城的“古”不是死的,是活着的、能摸得着的。修复古城不是简单刷层漆、换块砖,而是让老城墙、老建筑带着它们的故事、它们的“脾气”接着往下走。保护好这些“古”东西,其实就是给荆州留着最独特的名片——别的地儿仿得了样子,可仿不了这儿千百年攒下的“精气神”。游客登上城墙,脚底下踩着的是两千年前的土,身边拂过的是带着植物香的风,那时候就知道,这“古”字里藏着的,全是荆州的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