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光:三朝权臣的传奇一生与功过是非

泡菜是中国的 2025-02-18 19:56:43

霍光(?-前68年),字子孟,西汉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河东郡平阳县(今山西临汾)人。他是西汉名将霍去病的异母弟,因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对汉室的忠诚,成为汉昭帝、汉宣帝时期的重要辅政大臣,权倾朝野。

早年经历

霍光出身寒微,其父霍仲孺为平阳县小吏,母为卫少儿(卫青的姐姐)。霍光是霍去病的异母弟,因霍去病的提携,得以进入仕途。霍去病在征讨匈奴时,途经平阳,将霍光带入长安,推荐给汉武帝。霍光初为郎官,后升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深得汉武帝信任。

辅政大臣

汉武帝晚年,因巫蛊之祸导致太子刘据自杀,朝廷动荡。汉武帝临终前,任命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与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等人共同辅佐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霍光以其沉稳果断的政治手腕,逐渐成为辅政集团的核心人物。

汉昭帝即位后,霍光实际掌握了朝廷大权。他推行了一系列稳定政局、恢复经济的政策,减轻赋税,整顿吏治,使西汉王朝从汉武帝晚年的动荡中逐渐恢复。霍光还成功挫败了上官桀、桑弘羊等人的政变阴谋,巩固了自己的地位。

权倾朝野

汉昭帝早逝后,霍光拥立昌邑王刘贺为帝。然而,刘贺荒淫无度,霍光以其不称职为由,联合群臣废黜刘贺,改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为帝,即汉宣帝。霍光在汉宣帝初期继续掌握朝政,成为西汉历史上权力最大的外戚权臣之一。

霍光执政期间,虽权倾朝野,但他始终以汉室利益为重,推行了一系列有利于国家稳定的政策。他注重选拔贤能,重用张安世、杜延年等能臣,使西汉政局趋于平稳。

晚年与去世

霍光晚年权势达到顶峰,其家族也因此显赫一时。然而,霍光的专权也引起了一些朝臣的不满。公元前68年,霍光病逝,汉宣帝为其举行了隆重的葬礼,并追谥其为“宣成侯”。

霍光死后,其家族因骄纵不法,逐渐失势。汉宣帝开始清算霍氏家族的势力,霍光的子孙相继被诛杀或贬黜,霍氏家族最终走向衰落。

历史评价

霍光是西汉中期最具影响力的政治家之一。他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和忠诚,成功辅佐两代幼主,稳定了西汉政局,为“昭宣中兴”奠定了基础。然而,他的专权也为后世所诟病,尤其是其家族后期的骄纵和覆灭,成为历史上外戚专权的典型教训。

司马迁在《史记》中评价霍光:“光为人沉静详审,长财七尺三寸,白皙,疏眉目,美须髯。”班固在《汉书》中则称:“霍光以结发内侍,起于阶闼之间,确然秉志,谊形于主。受襁褓之托,任汉室之寄,当庙堂,拥幼君,摧燕王,仆上官,因权制敌,以成其忠。”

霍光的一生,既是西汉政治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中国古代权臣政治的缩影。他的功过是非,至今仍为历史学者所探讨。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