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点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评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送人玫瑰,留有余香
在当时,僧人守一在《龙井方圆庵记》中记载,由于访客络绎不绝,辩才特立清规并张贴于龙井寺内,言道:“山僧年迈,精神不济,难以应酬。特此预告二则:殿上言谈,最久不过三炷香之时;山门送客,最远不过虎溪之界。望大人垂顾,乞请体谅。”虎溪,即龙井水流经的一条小溪,因溪中巨石形似伏虎而得名。
一日,苏东坡来访,二人相谈甚欢。辩才送别时,言谈依旧不绝,不知不觉间已越过虎溪桥,至风篁岭下。侍从惊讶道:“远公已过虎溪矣!”辩才方觉,笑言:“杜子美(杜甫)有诗云‘与子成二老,来往亦风流’,吾等岂非如此?”此事亦被苏东坡记入其《次辩才韵诗》中,该作品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成为二人深厚情谊的见证。
为纪念这段佳话,溪上小桥被改名为“过溪”,辩才更在山岭上筑一亭,名曰“过溪亭”,亦称“二老亭”。亭成之日,辩才作诗《龙井新亭初成诗呈府帅苏翰林》,其中有“过溪虽犯戒,兹意亦风流;自惟日老病,当期安养游;愿公归庙堂,用慰天下忧”之句,表达了与苏东坡的深厚情谊及对国家的忧虑。
苏东坡亦和诗以应,对辩才之风范大加赞赏,对二人情谊倍加珍视。诗中言:“去如龙出山,雷雨卷潭湫。来如珠还浦,鱼鳖争骈头。”“我比陶令愧,师为远公优。送我还过溪,溪水当逆流。”“聊使此山人,永记二老游。大千在掌握,宁有离别忧。”字里行间,尽显二人情深意重。
辩才身材颀长,清瘦外表下透露出仙风道骨之气。苏东坡诗中赞其:“瘦长如鹳鹄。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见之自清凉,洗尽烦恼毒。”足见对其敬仰之情。
即便苏东坡离开杭州后,仍常书信致意辩才,询问其身体状况并嘱咐“惟千万保爱”。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深的思念和关爱之情,足见二人情谊之深厚。这段跨越时空的友谊,不仅成为了文学史上的佳话,也见证了两位大师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鉴于平台规则,只有您点了“关注”,与我互动才会成为铁粉。可天地间以享受第一时间收到文章的推送。谢谢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