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副国务卿:比起中国带来的挑战,冷战不值一提,释放什么信号

小正知识局 2024-11-09 18:40:14

据路透社、法新社和香港《南华早报》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当地时间9月18日,美国副国务卿坎贝尔在国会众议院的听证会上语出惊人。

他表示:“中国是美国史上最大的挑战,冷战与中国带来的威胁相比简直不值一提。”

这一言论无疑在美国国内引发了巨大反响,也让外界再次关注中美之间日益紧张的关系。

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于19日回应称,美方官员的相关言论严重背离事实,刻意渲染“中国威胁”。

作为拜登政府的“印太沙皇”,坎贝尔的发言是否预示着美国对华政策的进一步升级?

坎贝尔的角色与“印太战略”的野心

坎贝尔的名字或许对许多读者来说比较陌生,但他在美国政府的亚太政策中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年67岁的他被称为美国政府的“印太沙皇”,是多项对华强硬政策的主要设计者。

2018年中美贸易战的发起、四国联盟(美日印澳)的建立以及AUKUS安全伙伴关系的组建等多个对华战略中,都能看到坎贝尔的身影。

坎贝尔的“印太战略”核心是围绕我国周边进行“包围圈”建设,以遏制我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

近年来,美国不仅在台海和南海问题上频频挑衅,还加强与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的军事合作,试图在亚太地区形成一个联盟。

坎贝尔认为印太地区是中美博弈的主战场,美国必须在这里掌握主导权。

坎贝尔为何认为冷战“微不足道”?

坎贝尔对比了当前的中美关系与当年的美苏冷战,声称与中国的竞争更加复杂,冷战时期的苏联威胁简直就是“过家家”。

在他看来,苏联虽然在军事和意识形态上与美国对立,但其影响力仅限于东欧,且经济实力相对薄弱。

然而,中国的崛起不仅体现在军事实力和科技水平上,更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当前中国在多个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在高科技和制造业方面,已经直接挑战了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

例如,我国在5G技术、量子计算、人工智能等高新科技方面实现了快速突破,并且在国际市场上展现出巨大的竞争力。

美国担心,若让我国在技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将彻底颠覆美国在全球科技和经济中的优势地位。

美国的多维打压策略

为了“应对”坎贝尔所谓的“全方位威胁”,近年来,美国针对我国采取了一系列遏制措施,其中最为人熟知的就是中美贸易战和技术封锁。

2018年,美方对我国多个高科技企业实施出口管制,试图通过限制芯片等关键技术,遏制我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尽管美国封锁了诸如半导体和芯片等重要资源,但我国通过加大自主研发力度,在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迅速实现了技术突破,减少了对美方供应链的依赖。

美国的这些举动虽然对我国科技领域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激发了我国科技领域的自力更生精神,推动了国产替代进程。

从另一层面解读,坎贝尔口中的“威胁”正是我国在技术自立自强道路上的成果展示。

海上对抗与地缘战略的加剧

坎贝尔在听证会上也特别提到,中国海军的发展已成为美国面临的“史无前例的挑战”。

美国海军在冷战时期的主要对手是苏联,而现在则不得不面对更强大的挑战者。

近年来,我国海军的造船速度被形象地比喻为“下饺子”,其数量和技术水平的提升给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海上控制权带来了巨大压力。

例如,我国目前的航母数量和舰队规模快速增长,未来十年内还将形成三航母编队,这一趋势意味着我国海军已具备在亚太地区与美军正面对抗的能力。

美国多次在南海问题上对我国进行挑衅,意图通过所谓“自由航行”来维护其在该地区的军事存在,但我国对此表现出强硬的态度,通过高频次的军事演习和战舰巡航,展现出强有力的防御能力。

经济、科技、外交多方角力加剧亚太格局不稳 除了军事对抗,中美在经济和外交层面的博弈同样激烈。

坎贝尔在会上多次提到,要联合美国的盟友共同遏制我国的崛起。

这其中包括拉拢英国、澳大利亚等传统盟友,通过AUKUS和四国联盟等机制,在印太地区构筑“反华联盟”。

然而,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东南亚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与我国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难以被美国轻易“拉走”。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许多亚太国与中国市场建立了紧密的联系。

而国际关系说到底还是国家间的利益关系。

即便是一些传统的美国盟友,如日本和韩国,在经济上无法避免与我国保持紧密合作。

美国想通过经济手段遏制我国崛起的难度可见一斑。

当然国家间的对抗,即便并非热战,也会对双方产生不小的影响。

但这种影响始终是相互的,我国会面临不小的挑战,但美国也不可能占到上风。

无论是历史还是现实都证明了,对抗的结果最终是两败俱伤,只有合作才能走向共赢。

0 阅读: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