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发生战争,来到荒岛避难,可以用加热海水获取盐食用吗?

德温的日常生活 2022-10-15 14:12:56

前几天看到了一个网上的提问,假如发生战争,逃到无人的荒岛避难。可以用海水蒸馏的方式获取食盐吗?

随着局势的推进,俄乌冲突陷入了重重迷雾,美国政府已经购入了部分核战防御物资并向普通民众发放,世界局势变得极其微妙起来。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核战争,也成为了最近网上热议的焦点。既然要躲避战争,寻找安全屋,储备应急物资是人们面临的首要难题,盐作为人体所需的必备元素之一。更是应当储备的重中之重。或许你会疑问,盐真的就这么重要吗?人不吃盐会怎么样呢?

盐对人体的重要作用,来源于其本身丰富含的钠钾离子。钠钾离子可以帮助人体细胞进行物质交换。并可通过体内钠钾离子的浓度控制细胞膜的渗透压,达到营养吸收和废物排出的目的,可钠钾离子并不能通过人体自身的化学反应产生,只能依靠外界摄入。如果长期没有钠钾离子的摄入,人体的营养吸收就会失衡。人体会不可抑制的出现无力以及疲劳感,体内循环由于缺乏营养,便会自主提高血液流动以维持身体的各项机能。经过调查统计,长期低钠摄入的人群,罹患心脏病,中风以及死亡的风险将大大提高。

所以基于盐的重要作用,在社会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古代,盐铁专营一直是封建王朝维护其统治力的重要手段之一。盐的供给甚至可以决定一个王朝的兴衰,这里可能会让人产生一种错觉,地球上到处都是海水,随随便便就可以将海水煮沸获取食盐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吗?为什么封建王朝竟然要通过食盐来维持统治呢?这里需要引入一个成本比的概念,在生产力极为不发达的古代,能源燃烧比例极低,可以获取热量的能源也十分稀缺。古代的生产力是无法提供让人烧水煮盐的能源供给的,就算强行烧水制盐,也势必会将盐的成本提高到天价。试想,一个王朝如果连最基本的生活资料——盐都要高价供应,他的存续年限还会久远吗?

哪怕到了生产力极为发达的今天,这种方式也依然不可取。如果消耗大量能源最终仅获取极少部分的盐,这笔账怎么想都不太划算。如果真的前往无人荒岛避难,能源是维系生存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比盐的重要程度高得多,与其烧水制盐,还不如捕猎小型动物茹毛饮血来的实际一些,毕竟动物的血液就可以提供人体所需的盐分。

我们的古人早就在对自然现象的观察中发现了提炼食盐的办法。古人发现,天气晴好的大潮过后,在太阳的暴晒和海风的吹拂下,海水退却后留下的沙滩会出现亮闪闪的盐晶。根据这种特点,古人在岸边构建网状的堤坝,当涨潮时,海水随着翻涌的潮水进入堤坝。堤坝的阻隔让大部分进入网格的海水不会随退却的潮水流回大海。随着时间的推逝,留在堤坝内的海水反复的蒸发,又反复地填满,网格内滞留海水的盐度将越来越高,当海水盐度达到一定程度,就是我们常说的“卤水”,卤水中含有的钠钾离子将是普通海水的数倍甚至数十倍。这时仅需极少的能源对卤水进行加热,便可以得到粗制的盐晶。

卤水蒸发后留下的盐里面还有许多杂质,并不能直接食用。如果长期食用粗盐,在众多杂质的影响下,人体内的电解质可能会失衡。想要得到食用盐,只能再次对其加热,利用氯化钠和氯化钾之间饱和溶解度的差值进行二次提纯。听到如此复杂的制盐过程,逃难者应该没有在海边炼制、提纯食盐的雅性吧。

假如真的发生战争,逃亡荒岛并不是最佳的选择。在我们的城市中,其实有大量的防空设施和避难场所。应急管理部门在这里储存了大量的物资。厚实的混凝土建筑也能为避难的人群提供最大限度的安全保证,最高等级的防御设施甚至可以抵挡住原子弹冲击波的威力。逃亡荒岛虽然没有直接遭受空袭的顾虑。但假如真的发生世界性核大战,对人类危害最大的并不是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而是遮天蔽日的烟尘和辐射。这将对整个地球环境带来毁灭性的影响,从这个角度来看,处于荒岛上的避难者不具备任何优势。

如果硬是要选择避世逃生,从超市买几袋盐背在身上从容出发,远比自己制盐来的轻松。而且避难者要面临的食物危机远比没有盐对人体造成的损害大得多!除了食盐和食物之外,糖分也是人体必须要摄入的元素之一,有研究显示,在危机情况下,如果仅提供清水,人将会在七天左右失去生命。如果可以保持糖分的摄入,人体存活的时间将延长至21天。由此看来,在处于危机状态时,糖分比食盐重要得多。

看完了这些,如果真的发生战争,需要逃入深山或荒岛,你认为还要带些什么东西呢?

0 阅读:37

德温的日常生活

简介:努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