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安全局已对北溪管道爆炸事件调查,初步怀疑“蓄意破坏”

德温的日常生活 2022-10-07 15:48:41

瑞典安全部门在10月6日完成了对“北溪”天然气管线的泄漏地点的调查,称该管线被怀疑是“蓄意破坏”。瑞典检方还说,在现场发现了几件可能影响案件判断的关键物品,并将继续调查。

瑞典调查人员表示,造成泄露事故的直接原因是“北溪-1”和“北溪-2”管线的爆炸。瑞典检方官员伦奎斯特表示,“北溪-1”和“北溪-2”管线的泄漏点已经被清除,最初的调查已经完成。调查人员在事故发生的地方找到了几件东西,并对其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继“北溪”天然气泄露事件后,瑞典和丹麦已经着手对四个泄露点进行了研究。对此俄罗斯官方也给出了自己的态度,由于北溪管道爆炸已经直接侵害了俄方利益,虽然瑞典和丹麦已经拒绝了同俄国在调查方面进行协作,但是俄罗斯并不放弃自己对该起爆炸调查的权利。

北溪1号和北溪2号天然气管道,可谓是整个欧洲的能源命脉。德国超过50%的天然气供给都需要通过这两条管道进行输送。这次的爆炸可谓直接将欧洲各国能原味鸡破局仅存的幻想切断。今年冬天,整个欧洲将迎来“至寒时刻”。

自从9月份以来围绕北溪管道的政治博弈就没有停止过。说到底,这是俄罗斯和欧洲国家在能源领域进行了一场竞争。欧洲各国本来是打算通过“要挟”俄罗斯,削弱俄罗斯的综合力量,进而对俄乌两国的战事造成负面的冲击,但没有想到,伤敌一千自损一万。欧洲自身遭受了沉重打击,整个欧洲在能源危机的笼罩下,陷入了绝对的恐慌。俄罗斯“北溪1号”已经完全失灵,欧洲局势愈发艰难,凛冬的难熬已经由传言变成了现实。对于英法德等欧洲国家而言,恐慌将随着凛冬迫近的脚步逐渐蔓延。

在此次事件之前,北溪1号管道已经平稳运营了11个年头,在2011建成后,俄罗斯的 Viberburg的天然气可以直接经由波罗的海的海底运送至德国。在巨大利好的驱使下,“北溪-2”管道也被提上日程并于去年竣工,虽然因为俄乌冲突延缓了投入使用的时间,但有些管道中已埋设了部分气体。

“北溪1号”是俄罗斯和欧洲之间的主要合作项目,也是欧洲进口天然气的主要来源,自从俄罗斯宣布停止使用后,欧洲地区的天然气供给就开始紧张起来。捷克民众在街头游行,七千余人涌向布拉克,谴责当局的行为,英国、德国等国家也有大批民众走上街头,喊着“反对欧盟、退出北约”,足见民众对天然气断供的恐慌。

这次爆炸导致的管道瘫痪,更是让欧洲各国雪上加霜。一些人士表示,如果欧洲政府无法在目前高昂的天然气价格中寻找适当的出路,那么未来将面临更多的问题。

四声巨响彻底打破了欧洲人的幻想,看来今年冬天无论如何也无法从俄罗斯获取天然气用于供暖了,英、法德等各国,因为越来越多的石油资源,再也支撑不住,他们开始寻求其他的解决办法,而现在,各国都在做着“大动作”。

首先谈谈英国,英国因为能源问题受到严重打击,英国重新开启了页岩油的开采,“水力压裂法”或可引发地震的风险也被抛之脑后,但英国的电价和油价也不断攀升,让民众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对英国政府而言,从能源危机中破局已经是最大的难题。

法国方面也做出了反应,法国总理马克龙在法国第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工厂的开幕式上表示,此举将极大地促进法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可是仅仅凭一个海上风力发电工厂,就真的能解决能源危机了吗?

除此之外,德国也采取了重大举措,在将俄罗斯最大的天然气进口企业尤尼珀国有之后,德国还计划将欧洲的“能源企业”也纳入国有。德国还把目光投向了其他的石油输出国,据说德国首相朔尔茨即将前往中东地区。

欧洲各国都在寻求解决能源危机的方法,例如削减灯光的销售和控制气温,法国埃菲尔铁塔的夜间熄火也要早一个钟头。另外,西班牙的冬天供暖也有严格的要求,不能超过19摄氏度,但是这只能给人们带来一些不便,而欧洲的当务之急是寻找更多的燃气。

作为欧洲亲密盟友的美国。在欧洲各国面临困境的危机面前,也大发横财。面对德国的天然气危机,美国以高出本国价格10倍的天价向德国出口天然气,这一举动连德国副总理都开始在新闻媒体上吐槽美国盟友的卑鄙行为。

当然,欧洲国家现在的处境也是他们自己造成的,如果没有追随美国的盲目制裁俄罗斯,欧洲国家也不至于沦落到如今的境地,毕竟“北溪”双线管道损毁之后,基本已经堵死了俄罗斯向欧洲送气的途径。欧洲诸国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欧洲国家能够在这次的能源风暴中支撑多久?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0 阅读:17

德温的日常生活

简介:努力让思维变得更有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