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胡琏晚年的家庭照,两位夫人坐两侧,享受儿孙绕膝的快乐

史在没有弦 2024-09-07 02:45:08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 | 编辑:史在没有钱前言

1974年,胡琏的大夫人曾广瑜迎来了六十岁寿辰,胡家子女齐聚一堂为母亲祝寿,并拍下了一张全家福。这张合影中,除了子女外,胡琏的孙辈、女婿、儿媳也都在场,场面温馨,胡琏在儿孙环绕中露出满意的笑容。胡琏的家庭生活颇具话题性,因为他有两位夫人,而且两人关系和睦、相处融洽,这在当时引发不少议论,究竟是什么样的家庭背景造就了这样特殊的婚姻结构呢?下面小史就带大家一起了解一下。

胡琏,1907年出生于一个贫苦的农家。因为家庭条件艰难,他只能勉强读完高等小学就被迫辍学。他的母亲希望他能够留在家乡,靠教书维持生活,过上安稳的日子。

胡琏却不甘心在乡间度过平凡的一生,他立志投身军旅,1925年年仅十八岁的胡琏南下加入黄埔军校,启动了他军事生涯的第一页。胡琏出身农家,体格健壮,又有私塾学养,这些背景使他轻松通过了黄埔的严格选拔。

黄埔军校的天才云集,胡琏虽然不是其中的佼佼者,但他明白只有付出超越常人的努力,才能在这群天才中脱颖而出。因此,他深入研究军事理论,勤练战术技能,不断提升自我。这种持之以恒的努力使他的军事才能快速增长,不久便在军校中崭露头角。

军校毕业后胡琏被派往北伐战场,他的军事才华在实战中迅速显现。初次上战场,他就表现得像个老兵,无惧生死,敢打硬仗。作为前线指挥官,他不仅亲自冲锋陷阵,而且展现出高超的战术灵活性,经常以小代价换取大胜利。

胡琏的这种敢战善战的风格很快让他获得了指挥官和同僚的赞誉,并引起了高层的注意。蒋介石和陈诚都对他青睐有加,频繁提拔他,使他迅速成为国民党军中的佼佼者。

到了抗战时期,胡琏已经是国民党的主力军指挥官之一。1943年,他在长沙保卫战中大放异彩。当时的形势对国民党极为不利,民众恐慌,士兵士气低落。蒋介石把重担交给了胡琏,命令他率领第十一师前往湘西地区组织防守。

胡琏深知任务艰巨,但未曾想到敌情比预期还要复杂。日军兵力众多,装备先进,从多个方向对石牌发起了攻势。胡琏原计划使用集中炮火进行防守,但石牌四周山地环绕,不利于火炮部署。他迅速调整战略,利用石牌的地形优势,策划了一场精妙的口袋阵埋伏。

他命令部队利用山谷地形,将主力隐藏在两侧,诱使日军深入。当日军在自信中轻敌前进时,胡琏的部队等待时机,发起致命一击。这场战斗中,日军由于过于自信而轻率行动,最终陷入了胡琏精心设计的陷阱。

这场胜利极大地提振了国民党军队和民众的士气,也让胡琏的军事才能得到了极大的肯定,白崇禧特别赏识他,视他为不可多得的军事才俊。然而,在政治洞察方面,胡琏并不如其军事才华那样出色。他过分忠于蒋介石,未能识别其政策对国家和人民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尽管胡琏在军事上屡屡获得成功,但他始终未能摆脱蒋介石的影响力,最终导致他在解放区的军事行动中遇到重重困难。尽管他装备先进,战术高超,但历史的潮流和人民的意愿是不可逆转的,最终这些行动未能改变国民党的败局。即便如此,胡琏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依然举足轻重,即使在白崇禧等资深将领中,他仍然是最受尊敬和敬仰的军事领导之一。

1943年,胡琏在四川的石牌保卫战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这场战役虽以少对多,但胡琏凭借卓越的战术和坚定的决心,成功挫败了敌军的进攻。这场胜利不仅让胡琏一战成名,也使石牌保卫战被载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经典战役之列,极大地提升了他在国内外的声望。这场战役成为他军事生涯的高光时刻,也让国军上下对他刮目相看。对于这样一位能在战场上创造奇迹的将领,敌方自然不敢轻视,连许世友也对此深有感触,尤其是粟裕,在下达命令时,更是心怀警惕。

到了1946年末,蒋介石制定了一项大规模的围剿解放军计划,旨在通过多线作战压制中共军队的势力。胡琏被任命为整编第十一师的指挥官,另一位重要将领戴之奇则领导整编第六十九师,二人的部队被作为围剿苏北地区解放军的主力。在商讨作战计划时,胡琏向蒋介石表达了自己的担忧。他指出,陈毅的部队向来神出鬼没,难以预测其动向。如果陈毅率部支援粟裕,那他们将面对十几万解放军,局势将十分不利,戴之奇却显得有些掉以轻心,认为胡琏的担忧过于夸大。

在1947年的孟良崮战役之后,粟裕决定再次发起攻势,目标是彻底消灭国民党的主力。他选择了南麻地区的整编十一师作为突破点。蒋介石得知后,立即派遣了胡琏前往南麻,要指挥防守还要设法吸引解放军的精锐部队,以便国民党能实施反包围战术。

胡琏抵达南麻后,迅速着手加固防御工事,仅子母堡就修建了超过一千个,其外围据点更是如同恒河沙数。他对自己的防线布置极为自信,坚信解放军无法突破这一防线,安心等待国民党反攻部队的到来。

胡琏未能预见到的是解放军的装备水平已大幅提升。若是在解放战争前,这些防御工事还可能难以攻破。但此时解放军已经得到了蒋介石丢失的大量重炮,其攻城能力大幅增强。

战役一开始,粟裕便用密集炮火铺开攻势,随后解放军分波进攻,胡琏的外围防线迅速被摧毁,只剩下核心防御区域尚未被攻破。胡琏在绝望中甚至祈求佛祖保佑。

正当粟裕准备发起总攻时,连续七天的大雨突降,中断了解放军的进攻计划。国民党的援军得以抵达,将南麻战役拖入了消耗战的泥潭。此战后,胡琏因能够坚守阵地而受到蒋介石的赞赏,但黄百韬对此评价不高,他认为如果不是那七天的暴雨,胡琏的命运恐怕无异于张灵甫。

不久后在曹县粟裕再次包围了胡琏。虽然胡琏再次成功突围,蒋介石对此大感欣慰,屡次表彰胡琏。然而他们的最后一次交锋发生在淮海战役期间,当时黄维的部队被团团围困。胡琏因黄维曾对他恶语中伤,选择了袖手旁观。

蒋介石在此时极度焦虑,认为黄维掌握着他仅存的精锐部队,急令胡琏救援。胡琏认为问题出在黄维的指挥不当,于是提议亲自空降支援。蒋介石同意了此计划,胡琏空降至被围部队中,让士兵们大为震惊,没想到还有人能突破重围进入。

尽管胡琏曾多次逃脱解放军的包围,他的到来反而稳定了国民党的军心。但随着解放军的包围日益严密,胡琏不得不建议黄维采用坦克突围。在激烈的交火中,黄维被俘,而胡琏再次成功突围,返回到了蒋介石的身边。

随着国民党军队的彻底失败,蒋介石带领残余部队退往台湾。胡琏也随同前往,此后由于对战争的恐惧,他再也未涉足任何军事活动。在晚年,胡琏的思乡之情愈发强烈,留给家人的遗物中,有一张标注着老家位置的地图,显示他生命的最后仍旧渴望归乡。

在1967年的春季,越南共产党派遣的特工小队曾策划暗杀胡琏将军。他们在其办公室安置了一个计时炸弹,意图在一次常规会议期间引爆。然而,幸运的胡琏在炸弹爆炸前刚离开会议室,从而侥幸逃过一劫。

五年后的1972年,胡琏因健康原因结束了他在外的军事生涯,回到台湾,并被提升为陆军一级上将。随着地位的提高和年龄的增长,胡琏基本退出了日常的军事活动,逐渐步入退休生活。他开始享有更多个人时间,这使得他能够追求个人兴趣。因此,在1974年,他进入了台湾大学历史研究所,致力于宋朝历史和近现代历史的研究。

在台大的学习和研究期间,胡琏通过查阅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档案资料,发掘了一些重要的历史真相,最震撼的发现之一是关于华东共军的实际指挥官。原以为是著名的陈毅,但胡琏的研究表明,真正的军事领导者其实是粟裕。这一发现颠覆了胡琏过去的认知,也深深地影响了他对过往战争的看法。

胡琏的儿子,胡之光回忆称,虽然家中有许多关于过去战争的记载和资料,但胡琏一直非常谨慎,极少提及双堆集战役和粟裕的事迹。直到晚年,胡琏曾深情地感慨,“一生战斗,未曾识得真正的对手。” 这句话折射出胡琏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复杂情感——一方面是对未能彻底了解敌人的无奈,另一方面则是对可能改变战局的不甘。

胡琏的最后感慨中,流露出对过去的深刻反思和历史真相的渴望,这使他对自己的军事生涯持有一种更加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通过他的研究和著作,胡琏希望能为历史留下更真实、更全面的记载,让后人能从中学习和领悟。

胡琏的第一次婚姻是通过家族安排的,与吴秀娃结为连理,但两人并未建立起深厚的情感联系。随着胡琏在军队中的地位日益提升,他的同事曾伯熹看好他的未来,主动促成了胡琏与其妹妹曾广瑜的婚姻。曾广瑜不仅美貌,还多才多艺,精通音乐、绘画、文学和棋艺,成为胡琏理想的人生伴侣。

胡琏与曾广瑜的婚姻非常幸福,两人育有四名子女,其中三男一女,他们的家庭生活充满了欢声笑语。曾广瑜经常陪同胡琏出席各种社交活动,成为他的得力助手。随着时间的推移,胡琏在曾广瑜的建议下,又迎娶了她的堂妹曾广仙。曾广仙同样贤惠,给胡琏带来了四个女儿。

胡琏的家庭由此成员丰满,共有八个孩子,成为了一个大家庭。尽管胡琏的事业和家庭看似完美,但他的晚年并不如他所期望的那般平静。在1977年,胡琏在70岁高龄时因病去世,未能享受更多的家庭乐趣和退休生活。

10 阅读:5294
评论列表
  • 2024-09-07 16:49

    胡编乱造,石牌是湖北的不是四川的

  • 2024-09-09 20:35

    抗战功臣 断了小日本子进军重庆的幻想

  • 2024-09-09 13:59

    抗日英雄[点赞][点赞][点赞]

  • 2024-09-13 08:37

    不读史就出来瞎编。无知不是问题,到处炫耀就是人品问题。

  • 2024-09-07 19:01

    黍大将,许上将那是抗日的中坚力量[抠鼻]

史在没有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