纨绔子弟浪子回头——晚清中兴名将胡林翼外传

凡旋聊历史 2025-01-24 14:44:34

益阳会龙山——栖霞寺

胡林翼(1812-1861),字贶生,号润芝,汉族,湖南益阳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为晚清中兴名将、湘军重要首领。他出身官宦之家,早年纨绔不羁,风流倜傥,后发奋读书,求取功名,曾任贵州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道员。于咸丰四年率乡勇回湖南抗击太平军,迁四川按察使、湖北按察使、湖北布政使,后官至湖北巡抚,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胡林翼于政治、文章、经济、军事无所不学,无所不致其用,是一个文武双全、治国安邦的复合型将才。他主政湖北七年,恪尽职守,呕心沥血,在萑苻遍地、兵连祸结之秋,不独坐镇于武昌,而是深耕荆楚,擘画全局,使湖北成为镇压太平军的重要基地,为晚清中兴立下了汗马功劳。

胡林翼像

一、风流倜傥,纨绔不羁

胡林翼爷爷胡显韶为益阳当地宿学旧儒,精通经史;父亲胡达源为嘉庆二十四年(1819)己卯科恩科一甲第三名,高中探花,直入翰林院,授编修,后官至詹事府少詹事,为四品京堂。母亲汤氏生有七女一子,胡林翼最小上有七姐。他幼承家学,五岁始读《论语》,出言能诗,有神童之誉。八岁时,爷爷在益阳修志馆编修志书,他随侍在侧。当时三湘名宦陶澍将赴任川东兵备道,顺路回老家湖南安化探亲。他在益阳修志馆见到胡林翼,出于喜爱,伸手摸了胡林翼的头。不料胡林翼却有模有样地说,男子汉大丈夫的头不是随便可以摸的!陶澍惊为伟器,说:“我已得一快婿“,遂订下娃娃亲,招胡林翼为乘龙快婿,将自己五岁的女儿琇姿(字静娟)许配给他。

胡林翼故居

陶澍乃嘉庆七年(1802)进士,办事练达,政声极佳,是近代经世致用派的开山鼻祖。道光皇帝赞其“实心任事,不避嫌怨”,后官至两江总督。嘉庆二十五年(1820)胡林翼随母亲从益阳到北京与父亲团聚,开始了长达八年的京城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结交了一些官宦子弟,一度纨绔不羁,甚至流连于青楼酒肆。道光八年(1828)胡达源任云南乡试主考官,旋任贵州学政。是年,胡林翼府试不中,父亲命其随往贵州,师从浙江籍进士郎保辰。两年后,已通过府试为秀才的胡林翼,受父母之命回到益阳,在桃花江陶氏别墅与琇姿完婚。新婚当夜,胡林翼还在酒楼喝得烂醉,把陶家老夫人气得不行,埋怨丈夫误了女儿一生。

两江总督陶澍像

谁知时任两江总督的陶澍却说:润芝瑚琏之器,他日勤劳将十倍于我,后此将无暇行乐,此时故纵之,不足深责”。婚后,陶澍让爱婿师从同里名师蔡用锡攻读经世致用之学两年。蔡用锡为嘉庆十八年(1813)拔贡,素谙兵略吏治,却科场失意,屈以游幕为生,晚授石门教谕。道光十一年(1831)五月,沅湘大水,益阳受灾严重,饥民流离失所。时在家受学的胡林翼担心饥民无食一变而为乱民,慨然曰“秀才便当以天下为己任”。他挺身而出,面见县令,“请按灾区编户口,劝富民出钱粟以赈”。他先请岳父家捐出两千两银子以作表率,然后对其他富户苦口婆心劝导,“以至诚感之,以大义责之,以危言动之,以赏劝诱之”,终使富户踊跃捐款,立致数万金,用于救济灾民。

陶澍故居

道光十二年(1832),胡达源秩满入京,晋右庶子,转左庶子,迁翰林院侍讲、侍读,直升至学士。道光十三年(1833),胡林翼偕夫人琇姿送岳母贺夫人去南京陶澍两江总督任所,留居节署一年。江南之行,胡林翼耳濡目染岳父陶澍经世之术的躬行实践,深受熏染。他在给父亲胡达源的信中说“精神殊为一变“,“岳丈公退之余,辄与男长谈。岳丈胸中本极渊博,加以数十年来宦途阅历,上下古今,融会贯通,每及一事,旁证曲引,判断洞中窃要,于男进益,非浅鲜焉”。从此,他发奋读书,潜心钻研经世致用之学,笃嗜《史记》《汉书》《左氏传》《资治通鉴》及中外舆图地志等,对山川扼塞、兵政机要探索尤力。曾绘制中国早期较完整的全国地图《大清一统舆论图》。

胡林翼手书

二、进士及第,仕途折翼

道光十五年(1835),胡林翼即将回籍乡试。离开江宁时,陶澍摆下筵席,广邀佳宾,为其送行。陶澍让胡林翼坐首座,自己陪同在侧。他端起酒杯对众宾客说:润芝即日离宁,此去其必有遇。人患子婿之不努力,我独望润芝莫过于努力。陶澍不愧是点石成金的高人。他别出心裁的临别寄语,让人回味无穷。当年秋闱,胡林翼乡试中举。 次年春闱,他进京赶考,遇见了第二次参加会试的左宗棠。胡林翼与左宗棠同庚同年,师出同门,两人先后入读长沙城南书院,受业于湖湘名儒贺熙龄,私谊甚笃。且父辈胡达源与左观澜曾同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师从乾隆年间进士岳麓书院院长罗典,既为同窗,亦是好友。

长沙城南书院旧址

他乡遇故知,胡林翼分外高兴。他们共居一室,连床抵足,秉烛阔论,纵横古今,指点江山,臧否人物,睥睨一世,大有舍我其谁之气慨。左宗棠感叹于西北地区战乱频繁,即兴手抄了自己的《癸巳燕台杂感》送给胡林翼:西域擐兵不计年,当时立国重开边。橐驼万里输官稻,沙碛千秋比石田。置省尚烦他日策,兴屯宁费度支钱。将军莫更纾愁眼,生计中原亦可怜。胡林翼对左宗棠忧国忧民的远大志向钦佩不已。会试揭榜后,胡林翼高中进士,殿试二甲第二十九名,朝考第九名,被选为庶吉士。而雄心勃勃的左宗棠却名落孙山。两人依依不舍,挥泪告别。

左宗棠手书

胡林翼供职翰林院期间,依托岳父家的雄厚财力,充分发挥自己善于交际的专长,结交官场各路朋友,上到大学士、军机大臣,下至尚书侍郎,经常与他们把酒言欢,谈天说地,了解官场动向,为岳父陶澍治理地方提供决策参考。这其中寻花问柳之事仍然难免。道光十九年(1839)六月,陶樹病逝于两江节署,时年62岁,晋赠太子太保,依尚书例赐恤,谥号"文毅"。道光二十二年(1842),29岁的胡林翼充任江南乡试副考官,主考官是满州镶红旗人文庆,为道光二年进士,历任通政使、左副都御史、内阁学士、军机大臣等要职。乡试期间,文庆突然病倒,胡林翼只好代替文庆阅卷。由于卷子太多,他竟请湖南举人熊少牧协助初阅考卷,后违禁被人告发。

南京江南贡院

按照大清律法,胡林翼将被重惩。但“文庆重林翼才识,以为将来必能大有展布,若以新进获重咎,将难再起”。他主动承担责任,被道光皇帝降了四级为鸿胪寺卿,谪戍新疆;胡林翼仅被认定为失察降一级,左迁内阁中书。历经这次科考违禁事件后,文庆视胡林翼为知己好友,两人的关系更加密切。从此,文庆对汉人官员的看法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曾多次建言:"当重用汉臣,彼多从田间来,知民疾苦,熟谙情伪。岂若吾辈未出都门,懵然于大计者乎"?他在被重新重用后常密请破除满汉畛域之见,不拘一格用人才。他深知胡林翼的才略,屡密荐,为胡林翼日后的快速升迁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为胡林翼在仕途上的政治靠山。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道光皇帝像

三、历练贵州,平定匪乱

受胡林翼科考违禁事件的打击,最疼爱他的爷爷胡显韶忧虑过度当年去世;父亲胡达源亦于次年去世。因该事件影响,丁忧三年起复后的胡林翼只能在京候缺补官。亲人去世,官场失意,胡林翼的人生步入了至暗时刻。他痛定思痛,反躬自省,决心收敛纨绔子弟的风流本性,不再沉迷于风花雪月,干出一番事业,以光宗耀祖。他深知,在人才济济的皇城,靠一步一步升迁,希望渺茫。决定离开京师,外放地方历练,力求在地方官职位上有所建树。按照清朝制度,经会試取中的进士,可以直接进入仕途,封官加爵;而进士落第的举人可以走捐納入仕的途径。

故宫保和殿

胡林翼已是正途出身,捐纳为官让他蒙羞。但为了尽快摆脱候缺补官的尴尬,他从诸多亲友处筹借一万五千两银子捐納一个知府衔。他选择到父亲曾经任职的边远之地贵州任知府。赴任前,他“遍谒先茔,誓不取官中一钱自肥以贻前人羞”。在给堂弟的信中,胡林翼直言不讳地说:“天下官方,日趋于坏。输金为吏者,类皆择其地之善者,以为自肥计。黔,硗瘠之所,边僻之境也,为人所掉首而不顾者。然兄独有取于黔者,诚以黔之官吏尚能奉上以礼不以货,以礼则知自重,不以货则知恤民,而治理庶几可冀”。当时贵州民风未开,盗匪遍地。就任安顺知府后,胡林翼主张“用兵不如用民“,“用兵“只能治标,收一时之功;“用民“才是治本,享长久安定。

贵州安顺——黄果树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胡林翼组织团练协防、强化保甲制度,经常芒鞋短衣,深入乡村,了解民意,打探匪情,缉捕盗匪。前后不到一年,他先后亲自率兵捕获有名大盗二百余名,得到时任云贵总督林则徐的赞赏和器重,并先后被调任为镇源府、黎平府知府,较快地平息了当地的匪乱。胡林翼与时任兴义知府的张瑛、都匀知府的鹿丕宗被称为“贵州三贤吏”。虽然张瑛、鹿丕宗的名气不大,但他们的儿子确是晚清政坛的风云人物张之洞与鹿传霖。张之洞在贵州时曾拜胡林翼为师,是胡林翼的得意弟子之一。面对云贵地区的盗匪猖獗及苗民起义,胡林翼曾多次向林则徐推荐好友左宗棠:湘乡有大才者,无出其右;纵览七十二州,推左季高第一。他将当年左宗棠写成的《燕台杂感》组诗呈送林则徐。

云贵总督林则徐

当年因虎门禁烟遭诋贬新疆多年的林则徐看后大为惊诧,想不到一个三湘举子竟对治理新疆有如此抱负和远见。左宗棠开始进入林则徐的视野,这为他们之后的湘江夜话埋下了伏笔。道光二十九年(1850),新任云贵总督吴文镕器重胡林翼的文武双全、先后让他带领官兵、团练率兵镇压回民叛乱。他参与指挥作战数百次,镇压黄平、台拱、清江、天柱等地苗民起义,并在广西永福、荔浦、修仁等处成功狙击湖南李沅发起义军的流窜骚扰。历经大小几百次作战,胡林翼积累了丰富的领兵作战经验,编成了《胡氏兵法》。谁也没想到,这样一位文韬武略的知府大人,几年前还是一个青裘宝马、纵酒狂歌的纨绔子弟。

贵州贵阳——甲秀楼

三、湖北巡抚,和光同尘

咸丰元年(1851)1月11日,洪秀全在广西金田举事,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了。湖南是太平军进攻的重点。咸丰二年(1852)6月,原云南巡抚张基亮调任为湖南巡抚。当太平军围攻长沙省城危急之际,胡林翼向张亮基推荐左宗棠出山。在左宗棠的筹划下,张亮基赢得了长沙保卫战的胜利,左宗棠的一生功名从此开始。咸丰三年(1853)九月,云贵总督吴文镕调任为湖广总督,在武昌对抗太平军。他看重胡林翼的军事才干,急向朝廷求调胡林翼来湖北支援。咸丰四年(1854)春,已擢为贵州贵东道道台的胡林翼带领六百乡勇来到湖北。而湖广总督吴文熔却在黄州(今湖北黄冈)被太平军打败,投水自杀。在得知正在长沙的湘军统帅曾国藩将率湘军东征援鄂的消息后,胡林翼前往长沙拜访了曾国藩。

曾国藩像

胡林翼小曾国藩一岁却早两年进士及第。他们既是湖南同乡又曾是翰林院同僚。曾国藩以其“才大心细“加以奏保,朝廷升胡林翼为四川按察使,并令其自领一军,驻防湖南,随同作战。当年10月,曾国藩率领湘军在长沙誓师,兵分东、中、西三路开始出征。胡林翼率领中路军夺取了通城、崇阳的太平军粮草后,三路大军合兵一处,收复了岳州,直达湖北,攻占了武昌及汉阳。咸丰帝收回曾国藩署理湖北巡抚成命,赏兵部侍郎衔;改命湘系政敌陶恩培为湖北巡抚,胡林翼调补湖北按察使。令曾国藩率军乘胜东下江西,进攻九江。九江为江西重镇,扼长江中游,具有“七省通衢”的战略地位,是太平军的一个重要大本营。九江城防由翼王石达开主持。

九江琵琶亭

翼王虽然年轻却文武双全,在太平军中享有崇高威信。曾国藩指挥湘军四面合围,全力攻打九江城,却被石达开打退。咸丰五年(1855)2月石达开率军反攻,曾国藩兵败退守南康府。此后,太平军接连攻占了江西十三府中的八府五十四州县,湘军被困守在南昌和南康两府的狭小地区,动弹不得。随后,石达开挥师湖北,朝廷授胡林翼为湖北布政使,令其自领一军,回援武昌。自此,胡林翼脱离曾国藩开始独自经营湖北。3月,当他率军到达湖北沌口时,太平军已三克武昌,巡抚陶恩培被杀。清廷以胡林翼署理湖北巡抚,负责长江南岸军事。次年9月,太平天国内部发生了天京之变,东王杨秀清被北王韦昌辉杀死。冀王石达开率部四万精兵攻入天京,洪秀全将韦昌辉处死。太平天国的内讧使其元气大伤。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像

当年12月,被困多日的武昌城外援渐绝,粮食、弹药俱已匮乏,且武昌守将韦俊乃韦昌辉堂弟深恐株连,已无心再守,于19日夜突围他走。胡林翼乘机占领武昌、汉阳,并以日行800里的速度向朝廷奏捷。朝廷实授胡林翼为湖北巡抚、赏戴头品顶戴。时任湖广总督官文是满洲正白旗人,为殿前蓝翔侍卫出身,一个酒囊饭袋,胸无大志,却深得咸丰皇帝信赖。大清帝国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人居统治地位。满汉隔阂是当时清廷的难言之痛。且总督比巡抚高一级,掌管着湖广地区的军事大权。为了平定匪乱,成就大业,胡林翼决定与同处一城的官文“和光同尘”,上演一段“将相和”。他曾对曾国藩说:“天下糜烂,恃吾辈二三撑持。吾辈不低首求人才,以自助,可乎?”

胡林翼与官文等合影

胡林翼就任湖北巡抚不久,湖广总督官文要为三十岁的六姨太过生日,在武昌官场大发请柬。谁知湖北司道府县大部官员对官文均无好感,且耻于为一个年轻的姨太太祝寿。生日这天,日上三竿,总督衙门还是冷冷清清。官文心里着急,姨太气得嘤嘤哭泣。正在这时,一辆绿呢大轿抬来,后面跟着几辆花呢绣轿。胡林翼不但自己来了,还带来了老母和正妻静娟夫人,并给官文六姨太送了一份厚礼。听说巡抚以如此隆重的礼仪到场,不到一个时辰,各路官员全来贺礼,喜得六姨太合不上嘴,便认胡太夫人为干娘。官文对这个珠圆玉润、娇媚聪敏的六姨太向来百依百顺,从此湖北一切事务均归胡林翼“一言堂”了。

珠圆玉润——娇媚聪敏

五、太子少保,鞠躬尽瘁

与在湖北官场混得风生水起的胡林翼相比,此时曾国藩的处境却十分尴尬。他一直在咸丰皇帝的猜忌和政敌的攻讦中生存着。两年前,就在曾国藩率军攻陷武昌后,朝廷先是谕令他署理湖北巡抚,随即收回成命只给他一个侍郎空衔;而现在胡林翼依托湘军攻陷武昌后即任湖北巡抚,使他心中充满了委屈。除了朝廷不公平之外,自从水师在湖口、九江江面溃败后,曾国藩逃到了南昌。由于湘军的粮饷靠湘军自筹和地方供给,因而被江西地方官员处处刁难。粮饷缺乏,军心不稳,曾国藩灰心丧气,进退两难。而两江总督何桂清却密报朝廷,说江西军事“误于涤生之胆小,竟是坐观,一筹莫展”。咸丰帝催促曾国藩乘天京内乱尽快收复江西,并语含讥讽:“若徒事迁延,劳师糜饷,日久无功,朕即不遽加该侍郎等以贻误之罪,该侍郎等何颜对江西士民耶?”

南昌滕王阁

咸丰七年(1857)2月20日,曾国藩接到父亲去世的消息,这不啻是给他脱困的一个机会。他不待朝命,偕弟曾国华回籍奔丧。曾国藩这一举动无异于向朝廷示威。咸丰帝竟然不予追究,反而发出谕令,给他回籍治丧三个月假,假满后再回军营。这期间,咸丰给曾国藩写了几封信,让他以国事为重,移孝为忠。曾国藩觉得这正是向朝廷要价的机会。7月26日,曾国藩上《沥陈办事艰难仍恳终制折》,提出:“非位任督抚,有察吏之权,决不能治军,也不能兼及筹饷”。哪知咸丰不仅批准他在籍守制,还撤除了他的兵部侍郎头衔,解除了他的兵权。原来咸丰把肃清长江中游太平军的希望寄托在官文、胡林翼身上;把收复金陵的希望寄托在两江总督何桂清和指挥江南大营的和春身上,索性一脚踢开了曾国藩。

湖南湘乡荷叶塘白杨坪——曾国藩旧居

此时的湘军群龙无首,胡林翼成为维系和调赴湘军的关键人物。他从湖北给湘军输送了大批精兵良将,湘军从曾国藩离任时的二万多人发展到数十万人。湖北成为湘军每年几百万军饷的主要供给地。10月,胡林翼率军先后攻陷小池口、湖口、梅家州等九江外围据点,收复九江指日可待。11月12日,胡林翼上《起复水师统将以一事权并密陈进剿机宜疏》,奏请起用曾国藩率军攻打九江城。清廷不许,明令由胡林翼筹划收复事宜。咸丰八年(1858)5月19日,胡林翼统领湘军攻克了九江城,太平军九江守将林启荣战死。清廷赏胡林翼为太子少保衔。太平军失守九江城后,在赣的三万多名太平军撤离江西与浙江的李秀成部会合,浙江告急。胡林翼乘此机会,联合官文再次上折,奏请朝廷让曾国藩复出,率军援浙。

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像

咸丰八年(1858)7月13日,清廷同意由曾国藩出办浙江军务。8月15日,曾国藩到达武昌,与胡林翼闭门商议三天,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奉旨援浙,一路进军安徽。他们认为太平军攻浙是诱兵之计,目的在于图皖,力保安庆等长江上游据点无虞,以拱卫太平天国的都城天京。不久,胡林翼因母亲病逝回籍守制。9月,湘军李续宾部率先从九江渡江进军安徽,于三河镇被太平军围歼,全军覆灭。曾国藩请胡林翼夺情视师,收聚残兵,重整旗鼓,挥师图皖。咸丰九年(1859),时任湖南巡抚骆秉章的幕僚左宗棠深陷“樊燮京控案”,命悬一线。胡林翼想方设法为其解围后,推荐入曾国藩幕府,为其日后的飞黄腾达提供舞台。咸丰十年(1860)2月,胡林翼抱病率军攻陷太湖、潜山,进窥安庆。

安徽肥西三河镇古战场

5月5日,太平军忠王李秀成、英王陈玉成率军二破江南大营。清廷寄托由两江总督何桂清和指挥江南大营的和春收复金陵的希望破灭了。曾国藩统帅的湘军成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主力。6月8日,两江总督何桂清被革职,清廷赏曾国藩兵部尚书衔,署理两江总督,成为一品大员。咸丰十一年(1861)9月5日,湘军攻陷了围攻多年的安庆,曾国藩推胡林翼为首功,清廷加太子太保衔,给骑都尉世职。9月30日,胡林翼积劳成疾,呕血病逝于军中,终年五十岁。清廷追赠胡林翼总督,予谥文忠。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噩耗传来,曾国藩哀伤不已,哭道:“润芝赤心以忧国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护诸将,天下再难找这样的好人了”。他亲撰一幅挽联:“逋寇在吴中,是先帝与荩臣临终恨事;荐贤满天下,愿后人补我公未竟勋名”。

胡林翼墓

0 阅读: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