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汉柔情情系梅花——晚清一代名将彭玉麟的一世情缘

凡旋聊历史 2025-02-07 14:46:32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彭玉麟字雪琴,湖南衡阳渣江人。嘉庆二十一年十二月十四日(1817年1月30日)出生于安徽梁园巡检司署。父亲彭鸣九原是一个穷书生,靠卖字为生,二十岁时离家投军绿营,积功升至安徽怀宁县三桥巡检,后又迁合肥县梁园巡检。娶妻王氏,浙江山阴人,父亲是个老塾师。王氏十二岁时,父亲弃养,母亲周氏带着子女守节。王氏哥哥后在安徽芜湖县衙门任文案小吏,王家迁居芜湖。王氏哥哥成亲多年,却未生得一男半女,王老太太常感膝下冷寂。出于对彭玉麟的喜爱,舅父将年仅十岁的外甥从合肥接到芜湖,为他找了一个品学俱优的先生,教其四书五经,开始启蒙教育。

晚清一代名将彭玉麟像

一、青梅竹马,两小无猜

彭玉麟生得眉清目秀,聪明伶俐,且秉性笃厚,对长辈恭顺,深得外婆和舅父疼爱。一个冬天的黄昏,玉麟放学回家,顺路来到一座小山坡上赏腊梅。突然,他发现梅树下躺着一个昏迷不醒的小女孩,急忙蹲下来推了推她喊道:“小大姐,你醒醒”。喊了几声后,小女孩醒了过来,望着玉麟说了一声:“我饿了”,眼中流出两行清泪。彭玉麟说“我扶你起来,你到我家去,我请你吃饭”。女孩望着玉麟点了点头。彭玉麟扶着小女孩来到了外婆家。王老太太慈心仁怀,获知小女孩的情况后,一边让她在被窝里暖和,一边忙着熬粥。吃完两碗粥后,小女孩脸色渐渐红润了。她望着王老太太,激动地叫了一声“大娘”跪了下来,给王老太太和彭玉麟磕头,并恳求王老太太收留她,愿意服侍王老太太一辈子。

腊梅迎春

原来女孩叫梅竹宾,浙江嵊县人,父母双亡,被远房亲戚骗到安徽芜湖,要将她卖到妓院。她逃跑后慌不择路,饥寒交迫,饿昏在小山坡的梅树下。王老太太见她眉清目秀,楚楚动人,同意收留并认作干女儿,待如亲生。虽然竹宾只比玉麟大四岁,但按辈分玉麟应叫梅姨。她只让玉麟喊梅姑。梅姑很是勤快,将王老太太家打理的干净利落,得到玉麟舅父舅妈的认可。梅姑对玉麟更是关爱无比。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彭玉麟上学回家,小姑便为他端水送饭;彭玉麟夜读诗书,小姑便在灯下刺绣陪伴。她暗暗发誓:今生今世,要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爱都奉献给玉麟。她打算自己一辈子不嫁人,今后养母归天了,玉麟成家了,她就在玉麟家为他操持家务,把一个女人所能做到的一切,都用来报答玉麟的再生之恩。

彭玉麟故居——《玉麟与梅姑》石雕像

不知不觉中几年过去了。他们从童年的朦胧进入了青春的萌芽。耳鬓厮磨而累积的情愫与日俱增。玉麟觉得自己不知从哪天起,已深深地爱上了梅姑。在夜阑更深时,他常常想起了梅姑,想得心里火辣辣的。他埋怨当初外婆为什么不认梅姑为干孙女,却偏要认作干女儿呢?但梅姑毕竟不是外婆的亲女,只要外婆说一声,改干女儿为干孙女,不就行吗?可玉麟羞于向外婆开这个口!而梅姑更是深爱着玉麟。她想得更多,更热切。虽然自己在血缘上与玉麟的母亲没有关系,但在名义上二人乃是“姐妹”,自己是玉麟的小姨,哪有外甥娶姨妈的道理呢?可是二人已是情根深种,难以自持。只是谁也不敢去捅破这一层纸。他们就是在这样的纠结中,在一起过着又快乐又痛苦的生活。

彭玉麟手书

道光十三年(1833),彭玉麟的祖母在湖南衡阳老家去世了,他将随父母离开芜湖回到从未踏足的湖南衡阳老家为从未见面的奶奶守丧。那天夜里,玉麟躺在床上,直到天亮未曾合眼。想着就要离开梅姑了,他有一种失魂落魄之感。而梅姑听到彭玉麟将回老家奔丧,更是哭得两眼红肿。两人虽然难舍难分,但守丧尽孝义不容辞。梅姑知道彭玉麟擅画梅花,让他画一幅自己构思的画,她用彩色丝线,依画刺绣,日夜不停。就在第二天彭玉麟即将离开芜湖的那个晚上,小姑推门进来,从怀里掏出那幅彭玉麟绘画自己刺绣的麒麟梅花图,双手颤抖地送给玉麟。彭玉麟打开一看,只见一只威武的麒麟依偎在一株盛开的红梅旁边,麒麟的嘴唇摩挲着被故意放大的红梅花,一幅依依不舍的感人画面跃然而出。

绣女春梦

玉麟明白她的心意。忽然间,一股热血在他心里汹涌。他似乎觉得今夜自己已经是一个成熟的男子汉。彭玉麟失去了理智,紧紧抱住梅姑,狂吻着那张洁白细嫩的脸。梅姑闭着眼睛,柔软地躺在他的怀里,温顺地接受着他的抚爱。当玉麟要抱她上床时,梅姑轻轻地说了声“不”,加以制止。她整理好衣裳后偎依在玉麟的肩上,喃喃地说:"玉麟,我的弟弟,我的郎君,我的一切都是你的,我永远都是你的人,但不是现在。你还小,要好好读书,给彭家争光。我等着你!"玉麟用手梳理着梅姑散乱的头发,平静了自己的情绪后说:"梅姑,我的姐姐,我的亲人,我听你的。三、四年后我一定回芜湖,那时我要和你成亲,咱们一起拜天地进洞房,成为堂堂正正的夫妻”。

情同鸳鸯

二、棒打鸳鸯,生离死别

自古就是别时容易见时难。彭玉麟回到了湖南老家后,遇到太多事了,使他根本无法兑现给梅姑的承诺。彭鸣九为官二十余年,清正廉洁,托族人在老家买了一些田地房产,打算叶落归根后老有所依。可回家后发现,委托代购的田产被族人侵占。在反复交涉未果后,忧愤成疾的彭鸣九于道光十五年(1835)不幸去世,彭家孤儿寡母,生活陷入了极度艰难的境地。父亲的离世,使十八岁的彭玉麟不得不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在族人的强势挤压下,玉麟只好带着母亲到郡城衡州居住。他投入衡州清军绿营充司书,月支饷以养家。衡州知府高人鉴从绿营上呈的文牍中发现彭玉麟的文才,将其招入石鼓书院读书,旋补附学生员。石鼓书院始建于唐元和五年,与嵩阳书院、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并称为宋代四大书院,院中立有高约两米的石鼓,宋太宗赵匡义赐名“石鼓书院”。

湖南衡阳——石鼓书院

道光二十年(1840)鸦片战争爆发,大清帝国内外交困,风雨飘摇。彭玉麟决定弃文学武,力求在未来的乱世中闯出一条光宗耀祖的新路。他开始攻读兵法韬略,尤其对祖传的《公瑾水战法》一书十分兴趣。这是三国周瑜在鄱阳湖训练水师时编写的,内有水师的编制、阵法、训练、作战等内容,实战性相当强。他经常独自揣摩周瑜的水师作战方法,平时经常在水池用纸船模拟演习。同时,他也开始苦练搏击武功。经过几年的苦练,一套剑法出神入化,无人能敌。彭母对儿子事事满意,就是有一事不理解:且今年都已二十多岁了,却始终不愿成家,任你怎样漂亮的女子,都不能打动他的心。问他总是说:“待到功名成就时,再议洞房花烛事”。道光二十三年( 1843),彭玉麟的舅舅不幸病故,舅母被接回娘家。在芜湖的王老太太、梅姑母女生活顿时失去了支柱。

彭玉麟《梅花图》

彭玉麟急忙与母亲商议,决定接姥姥和梅姑来衡阳奉养,与他们共同生活。他既爱外婆的慈祥,更爱梅姑的温情。此时的梅姑已经三十岁了。之前,她信守与彭玉麟的婚约,便以终生服侍王老太太为由,矢志不嫁。当王老太太与梅姑母女来到衡阳后,彭母从自己儿子与梅姑的言谈举止中很快发现,他们之间可能存有隐情。她认为:梅姑与彭玉麟都已超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且两人感情深沉,举止默契,万一发生“乱伦”之事,那将是丢人现眼,更让家门蒙羞。她决定棒打鸳鸯,让他们分离。当彭母委婉地劝梅姑嫁人时,梅姑仍以服侍王老太太为由坚决拒绝。彭母无奈只好利用彭玉麟侍母至孝的心理,自作主张地给彭玉麟与衡阳一邹姓女子订了婚;再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为由,央求王老太太说服梅姑一起出面劝彭玉麟尽快结婚生子,以延续彭家香火。

湖南衡阳渣江——彭玉麟故居

道光二十五年(1845),面对慈母寻死觅活的威胁,面对梅姑泪眼婆娑的苦劝,彭玉麟只好违心地与邹姓女子结婚了。恰在这一年,王老太太又病故于衡阳。此时的梅姑失去再不嫁人的理由。邹氏进门后明显感觉到自己丈夫与梅姑的关系非同一般。她嫉恨梅姑,经常出言讥讽,处处打压排挤,再加上彭母的冷若冰霜,梅姑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而此时仍在绿营的彭玉麟处境尴尬,爱莫能助,万种柔情只得深埋心底。作为弱者,梅姑最终还是被彭母打发出去,被嫁到乡下的杨家为妾,过着孤独寂寥的日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邹氏为彭玉麟生下了儿子彭永钊,她在彭家的地位更加牢固。而梅姑嫁到杨家后却整天生活在忧郁之中。她常常思念彭玉麟而整夜未眠,想写信又无法寄出,只好给彭玉麟纳鞋底。她知道彭玉麟在绿营经常野外剿匪,鞋底是用得着的。

魂牵梦萦

梅姑把鞋底当信纸,那一针一线就是她对玉麟说的千言万语。就这样,梅姑活生生地把自己给弄病了。道光二十九年(1849)冬季的一天,梅姑抱病带着几十双纳好的鞋底回到彭家。恰好彭玉麟在兵营,彭母生病卧床。邹氏趾高气扬,一脸不肖,对梅姑冷嘲热讽,竟拒收其苦心纳好的鞋底,将其撵出家门。悲愤交集的梅姑在回家的途中,突然觉得喉咙粘乎乎的,吐出来一看,竟是一口血痰!从此,梅姑一天天干瘦,她再也没有当年的水灵灵、嫩生生了。捱到第二年春天,正是百花盛开的时候,梅姑却长眠在寸草不生的斗笠岭。玉麟听到梅姑去世的消息后,捶胸跌脚,呼天抢地,悔恨不已。在梅姑的坟前,玉麟拿出那幅麒麟梅花图失神地看着,喃喃低语:“梅姑,我知道你最喜欢梅花。余生我要画一万幅梅花图、写一千首咏梅诗来纪念你,纪念咱们生死不渝的爱情”。

彭玉麟画梅

三、画梅寄情,望梅止渴

从斗笠岭梅姑墓地回来的那天夜晚,彭玉麟用清泪作墨,写下了一首七律:少小相亲意气投,芳踪喜共渭阳流。剧怜窗下厮磨惯,难忘灯前笑语柔。生许相依原有愿,死期入梦竟无繇。斗笠岭上冬青树,一道土墙万古愁。他知道梅姑之死与邹氏有关,从此,便在家中“出妻”(即夫妻分居),永绝了妻室之欢,决心不再近女色。咸丰三年(1853)冬天,彭玉麟受曾国藩之邀,加入湘军,作为水师统领,参与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赫赫战功。戎马倥偬,无论是忙是闲,无论是在军营还是在居室,彭玉麟每天夜里都会纵情泼墨,寄情于笔,托思于画,倾吐他心中凄绝的情思。每画成一幅,必盖一章曰“伤心人别有怀抱”、“一生知己是梅花”。同治三年(1864),清军攻克天京,太平天国运动失败,清廷封彭玉麟为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并赏加太子少保衔。

彭玉麟手书

湘军水师改为长江水师后,清廷任彭玉麟为八省漕运总督。那可是一个让人眼红大肥缺,他辞职不干。清廷认为,或许彭玉麟是嫌官位太低,就任他为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那可是极品高位。他再次上疏辞官。在辞官归隐期间,彭玉麟于湖口石钟山上的水师昭忠祠旁边建了梅花厅,并撰联:“梅开六十树,雪是精神,梦寄罗浮忘物我;航受两三人,花为知己,笑经沧海载乾坤”。梅花厅四周遍栽梅花,号“梅花坞”。为了挽留彭玉麟继续为国效力,清廷专门设置了一个新官位“长江巡阅使”,规定每年巡视长江水师一次,其余时间自便并享钦差大臣待遇。彭玉麟再也无法推辞,只好接受。为了便于巡视水师,他将家安在了杭州西湖之畔。当时著名的湘军将领,哪一户住宅不是精致华美的江南园林。可对玉麟而言,没有了梅姑,再精致华丽的住宅都只是冰冷的摆设。

江西湖口石钟山——忠烈祠

他只是将梅姑墓迁到了西湖旁,又在墓旁边盖起了一座简单的草楼、栽上百株梅花。白天彭玉麟就在梅姑的墓旁吹笛,那曲子都是他们儿时青梅竹马的回忆;夜晚他就画梅花,诗梅花,通过画笔与梅姑默默神交,透过画纸与梅姑互诉衷肠。在75岁去世前,彭玉麟写了最后一首怀念梅姑的诗,《梦亡友情话》:一:伤心阔别隔人天,已杳音容卅七年,一夜相逢清梦好,依然欢笑若生前。二:墓草青青万里遥,片时缱绻足魂消,谈心促膝依依甚,一唱金鸡复寂寥。三:一生一死见真情,梦里相逢分外亲,都怪华胥无赖甚,不教人聚话来因!四:人隔冥幽念未蠲 ,倏来如梦信因缘,虎丘旧有三生石,愿觅生公一问禅。彭玉麟画了四十余年梅花图,写了四十余年的咏梅诗,完成了对梅姑的承诺。光绪十六年病逝于湖南衡州退省庵内。

湖南衡州退省庵——彭玉麟故居

1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