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特朗普,心情是非常的郁闷。
他刚刚做出决定,宣布对中国商品进一步加征累积到125%的关税。然而,面对记者的追问,他突然说:我无法想象,自己还需要再增加对华关税,才能让中方回到谈判桌上。
其实,这个时候,他应该回忆起中方经常说的一句话:勿谓言之不预。
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开,我们对美国的态度,这几年一直都这几句话,既是诚意,也是底线。

第一任期吃了亏,特朗普还想继续玩,可能他觉得就四年任期,再不玩,就没机会了。
从10%、34%到104%,再到如今的125%,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仿佛坐上了一辆失控的过山车,进退两难。
时间倒回一周前。4月2日,特朗普高调签署行政令,宣布对所有贸易伙伴设立10%的“最低基准关税”,并对中国等数十个国家额外加码。
中国的税率被推高至34%,叠加此前积累的关税,输美商品总税率飙升至54%。

彼时的特朗普,手握关税大棒,信心满满地宣称:这是阻止他国剥削美国的正义之举!
然而,中方的反应比他想象中更快、更狠。不到48小时,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宣布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商品加征34%的对等关税,限制稀土供应链,并增加相关的不可靠实体清单、不允许在我们这做生意的名单等等等等。
特朗普显然没料到,我们还是这么硬杠。他在社交媒体上气急败坏地威胁:若中方不撤回关税,美国将再加50%!
但中方的回应只有四个字:奉陪到底。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从一开始就带着浓厚的政治算计。他坚信,通过层层加码的关税,既能逼迫制造业回流美国,又能填补财政窟窿,还能在选民面前扮演“硬汉”角色。可惜,经济学规律从不配合政治表演。
特朗普最引以为傲的股市,在这场闹剧中跌得鼻青脸肿。道琼斯指数四连跌,标普500指数自去年4月以来首次跌破5000点,科技股更是惨遭血洗。

如果说经济数据让特朗普头疼,那么政治压力则让他如坐针毡。一场名为“住手”(Hands Off)的抗议活动席卷全美50州,参与者不仅有左翼团体,连共和党温和派也加入声讨行列。
更微妙的是,2026年中期选举悄然逼近。特朗普需要一份“至少能看得过去”的经济成绩单,但关税战却让美国经济在滞胀边缘摇摇欲坠。一旦美国股市陷入熊市,美国经济必然陷入衰退,而一旦衰退,再要爬起来,那可不是两三年能拉回来的,到时候,中期选举,共和党可以提前投降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戏剧性的一幕:周一,白宫发言人还在坚称“绝不暂停关税”;周二,特朗普突然改口“考虑暂停除中国外的关税”;到了周三,10%的“最低基准关税”成了最后的遮羞布。

面对中国时,他的交易艺术彻底失灵——加多少税,中方就跟多少税;放多少狠话,中方就用“平等尊重”四字堵回来。
这种底气的背后,是中国经济的深层韧性。经过多年布局,中国已构建起全球最完整的产业链,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幅削弱了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正如《人民日报》评论所言:天塌不下来。

1930年,美国出台《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对两万多种进口商品加征关税,最终引发全球贸易萎缩66%,将大萧条推向深渊。近一个世纪后,特朗普似乎决心重演这场悲剧。
但历史从不简单重复。如今的全球化早已枝繁叶茂,美国再也不是那个一呼百应的“世界警察”。当特朗普挥舞关税大棒时,大家已经不想理会这个世界警察了。
至于特朗普那句“无法想象再加关税”,或许正是他最后的体面。毕竟,当关税加到125%时,游戏就已经玩脱了。
谁更离不开谁,谁就注定先眨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