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信阳市平桥区城阳城址管委会综治中心调解室内,苏楼村东南组王国义、陆永贵等四户村民达成协议,一场因土地权属和边界引发的多年纠纷终于画上圆满句号。这是该中心自规范化建设以来,运用“三二一”工作法化解的又一起历史积案。
规范化建设:从“多头跑”到“一站通办”
走进占地210平方米的城阳城址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室、心理健康咨询室、平安超市等“五室一厅”功能分区清晰可见。综治中心整合公安、司法、信访、综治等多部门资源,创新建立“前端分流——中端调解——末端确认”三级处置机制,设置综合服务窗口,群众只需“进一扇门”,即可完成咨询、调解、确认全流程。过去村民解决纠纷需辗转多个部门,如今通过“一站式服务”,5分钟内即可精准分流至对应模块,平均办结周期压缩70%。
“三二一”工作法:分层递进解民忧
此次多年纠纷的化解,正是“三二一”工作法的典型实践:三次初级调解,包村干部分片走访摸清诉求,村支两委组织调解委员会理清殡改以来相关政策,相关部门完成争议地块初步勘测。二次深入调解,综治办、司法所调取土地承包以来的档案还原历史脉络,管委会主要领导带队实地测绘,核定四户权属面积。一次联合攻坚,上报区级包片领导,组织自然资源、民政等部门,制定“耕地置换+生态公墓”方案,通过线上完成司法确认。
融入新机制:织密基层治理“防护网”
城阳城址管委会坚持“周五综治例会制”,每周组织司法、公安等部门研判风险,对重大纠纷实行“领导包案、限期办结”。同步推行的“平安超市”积分制,鼓励群众参与治安巡逻、矛盾调解,激发全民共建共治活力。
数据赋能:精准防控提效能
城阳城址管委会依托“雪亮工程”全域监控网,构建“纠纷热力图”,对高风险区域实施红黄蓝三色预警。网格员通过APP实时上传巡查动态,真正实现“小事不出组、难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综治中心不是简单挂牌,而是基层治理的‘神经中枢’。”城阳城址管委会党工委书记梁桦表示。目前,管委会正编制《矛盾纠纷全周期调处指南》,将“三二一”工作法固化为标准流程,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古遗址上绽放新光彩。(金宏辉)
编辑:凯升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