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高质量做好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工作,提高卫生健康系统科技工作者科技创新能力和标书撰写水平,增强项目申报竞争力,提升项目申报中标率,促进我市医学学科建设和科研团队培育,2025年2月14日,市卫生健康委举办“天津市卫生健康系统202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培训班”。培训班邀请解放军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等单位知名专家进行授课。由市卫生健康委科教处处长主持现场培训并作开班动员,要求各医疗卫生机构要以市医学重点学科建设为基础,加强内涵建设,提高核心竞争力;要以国自然项目申报为抓手,对照中国医院科技量值指标体系找差距、补弱项、扬优势;要以全链条创新为动力,不断催生高水平科研成果。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教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于杰教授以“国自然项目书撰写要点”为题,从科研意识的培养到科学问题的提出,结合个人申报经验,详细阐述从学术思维形成到具体实践的过程,全面覆盖了研究特点、基金导向、评审规则及申报书撰写等多个关键方面。
原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赵平教授以“聚焦国自然申报,助力医院学科建设与科研高质量发展”为题,深刻剖析肿瘤诊疗领域的现状与前沿进展,并以此为据,探讨学术积累与学术交流的深远意义,赵平教授巧妙融入个人在人类基因组计划中的实战经验,生动阐述了构建高效科研体系的战略路径,在“如何申请课题”实战方面传经送宝,强调选好题、做好远期规划、可行分析、团队建设、扎实科研训练的重要性。
2月14日下午,由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宋玲博士主持线上培训。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倪文涛副研究员分享了国自然标书构思与模块化写作技巧。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宋玲博士进行国自然经验交流,解析项目“定量药理学模型引导的二甲双胍在孕妇人群精准用药”标书撰写过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杜智勇副研究员以多组学技术为研究体系心血管疾病研究方向为例,归纳国自然申报及写作心得。讲解结束后,专家们分别就学员提出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书撰写有关问题进行互动答疑,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自2021年起,市卫生健康委连续5年面向全市卫生健康系统举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专题培训班,这一举措彰显市卫生健康委对“牢记嘱托,善作善成”理念的生动实践,是推动我市卫生健康系统科研水平跃升的基础环节。培训有效激发了系统内科研创新的蓬勃活力,营造浓郁的科研氛围,推动申报项目在数量与质量上均得到显著提升,推动我市医学学科建设再上新水平。
本次培训采用现场会议与网络直播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天津市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天津市附设性医学研究所所长、天津市卫生健康行业高层次人才,市属各医疗卫生机构、中央驻津医院、部队医院、区属三级医疗机构科教处(科)室主要负责人等100余人参加现场培训。全市7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骨干人员约3万人次参加线上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