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若风回应月入千万”的词条冲上热搜。
这位曾经的英雄联盟世界冠军、千万粉丝主播,用一条视频撕开了电竞行业的“滤镜”——“别说月入千万,能稳定月入百万的退役选手,两只手都数得过来!”
一句话,戳破了外界对电竞选手“躺着数钱”的想象。
若风是谁?
他是中国电竞的初代“顶流”——IPL5世界冠军、LPL名人堂成员,巅峰时期微博粉丝超千万,抖音一条60秒以上的视频报价8万。
可即便是这样的“头部选手”,面对“月入千万”的传闻,也只能无奈摊手:“那只是极个别现象,连昙花一现都算不上。”
他算了一笔账:
直播黄金期?“小几个月可能有千万,但风口一过,收入直线下滑。”
职业巅峰期?“选手工资远低于明星,退役后更是一夜‘返贫’。”
转型选择?“主播、解说、教练、代练……每条路都难如‘渡劫’。”
更扎心的是,多数选手退役后只能回归普通人生活,“打职业时没时间学习,退役后连职场都难融入”。
若风的回应,揭开了一个残酷现实——电竞行业的光环,只属于金字塔尖的1%。
退役选手的出路看似多样,实则处处是坑:
当主播?口才、综艺感、持续输出能力缺一不可,“游戏打得好,不代表观众买账”;
做解说?职业选手的游戏理解是优势,但“讲不明白战术,观众听得云里雾里”;
转型教练?从选手到教练的身份转换,堪比“学霸变老师”,不仅需要技术,还得懂管理;
当代练?看似轻松,实则“用健康换收入,青春饭吃完就失业”。
就连若风自己,也经历过直播人气下滑、转型解说的阵痛期。
若风的“哭穷”引发全网热议,评论区金句频出:
“电竞选手:年轻时拿命换钱,退役后拿钱换命。”
“以为打职业能暴富,结果还不如厂里拧螺丝。”
“建议电竞圈学习NBA,给退役选手发养老金!”
但调侃背后,更多是唏嘘——那些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选手,退役后可能连“普通白领”都不如。
正如网友所说:“电竞行业,吃的就是一碗‘青春饭’。”
为什么若风要自揭“伤疤”?
或许,他想要的不是卖惨,而是打破外界对电竞行业的误解。
他曾是职业选手,深知这个群体的困境:
伤病缠身:每天训练15小时,颈椎病、腱鞘炎是“职业标配”;
心理高压:比赛失利被网暴,退役后还要面对“过气”落差;
保障缺失:没有五险一金,退役即“裸奔”。
如今,他公开行业真相,既是给年轻人“降温”——“别只看到金字塔尖,底下全是‘炮灰’。”
也是在呼吁社会关注:电竞选手不该是“一次性消耗品”。
当若风站在镜头前说出“月入千万是幻觉”时,他撕开的不只是收入谎言,更是整个行业的生存焦虑。
电竞选手的职业生涯,像极了游戏里的“限时副本”——通关奖励很诱人,但99%的人连BOSS的面都见不到。
或许,我们能做的不是造神,而是给这群追梦的年轻人多一份理解:
他们不是“网瘾少年”,是用青春赌明天的职业运动员。
他们的故事里,没有躺赚的神话,只有不服输的倔强。
讨论:你觉得电竞选手应该被纳入“运动员”保障体系吗?评论区聊聊你的观点~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