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人对“改头换面”的思考

胡总编 2025-04-16 19:01:08

三河绿色商铺

改头换面这条路,燕赵人民走了16年,从省会走到地级市,今年刚走到县级市。一路走来不容易,别光嘲笑我们,嘲笑完了,也理解下我们的不容易。

这是2009年燕赵一号文件,要三年大变样,当时还成立了“三年大变样办公室”。当年我们大保定也是从改门头开始的,我们毕竟是地级市,除了绿色,红色也让用,而且红色用的最多。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相当统一,相当有规划。当时我就想了两个问题,一,计划经济,余温还在;二、三年大变样办公室简称怎么叫。

北方经济落后,这是事实。看看过去的老照片,商户的店招很随意,有的店根本没有招牌,只是在门上、窗户上贴了几个字。这要是不管,真的不行。改店招这个事,绝对不是河北的特色。

搜搜相关新闻,能发现,同为北方省份的,河南、山东、山西,都有这样的新闻。山河四省在这一点上很统一。不过,南方富庶地区的上海、浙江也未能幸免。

通过简单的研究就能发现一个问题,要求统一店招的具体“片区”,都是经济落后的位置。说白了,商户盈利能力有限,他们是真的没有闲钱主动装修店面。主管部门对这些商户也是恨铁不成钢,总是想办法让商户改变。店里的装修动静大、费用高,先从外面动手,起码能让外人看到有改变。这让我想到了前些年经历过的大学生集中应聘的场面。很多普通的家庭,孩子能力不高,学历不高,应聘的时候都穿着新衣服,起码给人一个干净的印象。不过一个深层次的小问题是,这些学生穿的衣服,是父母出钱给他们买的。

这些年,当我经历的事多了,去过的地方多了之后,我逐渐感觉:往往,孩子能力不高、学历不高,主要都是父母太普通了。同样的道理,我们是否应该想想,有些“片区”总是发展不起来,是不是应该从别的方面考虑下。孩子不能换父母,但是片区的主管领导可以换换思路,或者换换主管领导。优秀的父母都是托举孩子,而不是折腾孩子。

0 阅读:6

胡总编

简介:没事胡乱写写,真真假假不重要,开心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