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烟台,一个“婴儿喝奶”的视频一度在网上爆火,频频冲上热搜。
不同于其他孩子抱着普通的小奶瓶,视频中的这个小女孩竟然拿着一个通体纯金的奶瓶放在口中啃咬,看了直叫人大呼羡慕。
据妈妈介绍,孩子刚满7个月,这个金奶瓶是孩子奶奶攒了五年的积蓄拿出来买的,足有200多克,
按照现在的金价来看,至少也要12万以上才能拿下。
这简直是“沉甸甸的爱”变得具象化,足可见奶奶对待这孙女有多疼爱和重视。
有人算了一笔账,五年要攒下十几万,一个月要存下2500元左右,这位奶奶的退休工资至少要4000元,才能省吃俭用、节衣缩食攒下这些。
中国的老人总是爱做的一件事,就是穷养自己,富养子孙。对于隔代的小辈,那更是比对待儿女都亲。
而这也造成了一个现象,很多孩子似乎都更偏向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陪伴,而非是父母的陪伴。
心理学家玛利亚·布兰科认为,与爷爷奶奶相处,孩子往往能够收获更多的情感满足和关爱;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隔代长者也拥有许多的人生经验和宽阔从容的心境,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倾听者和开导者。
这种隔辈的亲情关系,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补偿机制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隔辈亲”的现象呢?
心理学家认为,隔辈亲其实是一种补偿心理的外在表现。
在传统的家庭结构“父养家,母育子”逐渐开始倾斜甚至被打破后,
父亲和母亲开始共同承担家庭责任,外出工作养家糊口,对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较少。
特别是对于父亲来说,几千年来,东亚文化中的父子关系几乎都是严峻的、沉默的。
父亲与母亲相比对待孩子又多了一层隔膜,在某些多子女家庭,父亲的情感则会更加淡漠、粗糙。
我们小时候都听说过“哪吒闹海”的故事,却很少有人听过故事的原版。
据《西游记》记载,哪吒三太子下海踏破水晶宫,抽了蛟龙龙筋之后,李靖就认为此子必生后患,想要杀了哪吒。
哪吒也不甘示弱,拿刀剔骨割肉,还了父精母血,只剩下了一点灵魂去往西天求告如来。
如来佛祖就用莲藕和荷叶为哪吒重塑身躯,帮他起死回生。
而哪吒复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集人手,回去要杀李靖,报剔骨之仇。
李靖没办法,只得也求到如来处,如来赐了他一座玲珑宝塔,让哪吒以佛为父,解了冤仇,所以李靖才被称为“托塔天王”。
在古代伦理礼教比现在严苛更多的情况下,仍然有这样的神话故事流传,可见对于父子关系的恶劣,连古代人也是深以为然。
然而,这样的父亲却会在成为爷爷之后,像火山爆发一样将炙热的爱尽数倾注在孙子身上。
这其实就是老人在年轻时由于一些原因,并没有给自己的孩子提供很好的物质条件和关爱,而现在子女长大,老人就只能在孙子辈上进行补偿。
这也使得老年人在对第三代人的消费上显得尤为大方,简直像是现在一时冲动“为爱剁手”的年轻人。
角色增益
在一项关于老年人隔代抚养和社会活动的研究中显示:
隔代抚养的参与度正向影响这老人参与社会活动的频率,越是参与抚养第三代的老人,越愿意进行社交活动。
这可以通过心理学上的角色增益理论来解释,它是指当个体同时承担多个社会角色时,其心理状态会更加平衡,生活满意度也同样会提高。
对于老年人而言,退休生活意味着他们已经失去了一个社会角色,
在时代的浪潮中退居幕后,这必然使得他们产生一种被抛弃的孤独感和不安全感。
对于老年人而言,照顾孙子辈不仅是一个家庭责任,同样也是对于他们内心的抚慰,是他们以全新角色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形式。
承担隔代抚养责任的老年人会感觉到自己仍然在家庭和社会中是有意义的,这样的责任感和安全感有助于提高老年人的自我价值感和自尊心。
除此之外,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八阶段论,个体的生命在走向末尾时会逐渐与开端相融合,形成一个完整的周期。
俗语常说:“老小孩,小小孩”,
老年人的年纪越大,心理和行为状态就会越来越像一个小孩子,经常做出一些任性的行为,需要子女去哄着劝着才能听话。
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回顾自己的人生,心里的“内在小孩”也会进行整合,进行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完善和调整。
穷养和富养
许多人节衣缩食,只为了给子女后代提供更好的生活;而有些人却是“没苦硬吃”,反而把子女搞得焦头烂额。
在社交平台上有这么一个问题“你见过最无用的节俭行为是什么?”
网友A回答:“家里有一碗饭馊了,我姥姥舍不得扔,不知道在哪学的酸碱中和,倒了点小苏打,
吃完后上吐下泻,打救护车200块去医院,花了几百住院费,开了4000多块钱的药回来。
出院之后问她,一碗饭和4000块钱哪个贵,她说饭不能扔,扔了太白瞎。
我说吃了饭你就多花了4000块钱医药费,我姥说,那人家还给我开了4000块钱的药呢。”
网友B回答“闺女和我妈一起住,我每年都把新衣服新鞋买了寄回去,孩子眼巴巴地想穿,
我妈全收起来,搜罗了一大堆亲戚送的旧衣服给我闺女穿。
等到孩子长个子了,旧衣服穿不了了,我买的新衣服也穿不了了,我妈就只能把新衣服也送给别人。
我发现这件事气的心肝疼,赶紧把闺女接回来了。”
因此,我们自己也要把握节俭的“度”,既不能教会孩子铺张浪费,也不能过度节俭,把自己的身体弄出毛病,那就得不偿失了。
同时,老年人对于自己的过度节俭很可能带着旧时代的不良习惯,成为我们培养孩子良好生活行为的阻碍。
所以,我们也要和家人及时沟通交流,在不会伤害到老人感情的同时,用最科学的方法培养下一代。
在我们看来,老人宁愿自己吃苦,也要攒钱为子女的行为并不值得,因为我们也想要让自己的父母体验生活的美好。
但是在他们看来,为了子女后代牺牲就是生命中最大的满足,这样的想法十分具有时代的局限性,但同样是一片拳拳爱子之心。
希望各位朋友能够在工作之余更加关心父母,让他们在晚年得到应该有的关爱和尊重。
老年朋友们也不要忘了,离开繁重的工作环境,为了自己找到更多的快乐,享受你们美好的晚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