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昌三国美食故事汇(六十)

三峡新机张彬 2024-10-11 16:17:08

东吴 三个臭皮匠不抵宜昌羊杂麦豌汤

文 / 向 东

中国有句极常用的成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可三峡宜昌老城人却说:“东吴三个臭皮匠不及宜昌羊杂麦豌汤”。此何意也?其中美食故事多多,且听宜昌老饕娓娓道来,先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那是在三国鼎立之时,东吴孙权知西蜀诸葛丞相不仅能知天文地理,能调軍布阵,还能巧制木牛流馬,实非凡人。一年,孙权请诸葛亮到东吴,帮助在甘露寺設计修建一座高、大、上的佛塔。

诸葛亮也意欲借机掂量掂量,考究考究东吴实力,便别有心机地设計了一塔身座高20余丈,仅塔顶铜铃高三丈,重4000余斤的佛塔。

孙权张榜招尽东吴能工巧匠,按期建成佛塔,却由于4000斤铜铃无法熔铜造模浇铸而成。

正在孙仲谋一筹莫展,诸葛亮窃窃偷笑之际,甘露寺旁三位极不被人关注,补皮靴的臭皮匠偏不服江东无人,竟用补皮靴剪鞋样的办法,照铜铃大小图样,先用牛皮剪出,用手针一针针缝成皮质铜铃,而后吹气将皮铃鼓起再用砂造模,熔铜浇铸,终将三丈铜铃如期铸成。

诸葛亮深深叹服,孙权更是大喜过望。佛塔开光盛宴时,孙仲谋长捋紫须,亲给三个皮匠斟酒,笑嘻嘻盛赞:我东吴三个臭皮匠就能抵个诸葛亮!我要让东吴臭皮匠成为香皮匠,流芳千秋。

事后,孙权将三个聪明的皮匠留在宫中,并供皮匠的子孙与皇子皇孙伴读。

日后,江东三皮匠的后裔竟都学成了饱学多才之士。这是后话,暂搁不表,再说说老宜昌羊杂麦豌汤:

老宜昌羊杂麦豌汤

很早,很早年,到底早到哪年?我不清楚。只知道那时的宜昌不叫宜昌,叫夷陵,时人都很喜欢吃羊杂碎和三峡地域特产山麦豌炖汤,羊杂碎炖得酥劲酥烂,麦豌汤面糊面糯。炖汤大锅汤面上漂一层厚厚的,油亮亮的,琥珀透红油皮子,几分钱一土碗,上面撒点香菜,葱花,再加点胡椒粉,油辣子,真是香喷喷,油光光,糯糊糊,辣乎乎,太安逸了,尤其是吃完汤,用舌头舔碗边糊的油皮子,更有三生难忘的余味!

所以,过去早上,老人都喜欢往河边跑,赶早去喝碗羊杂碎麦豌汤,尤其是那些在江边码头装卸舱的碼头工,挑散扁担运轮船行李的棒棒軍,还有木帆船上的桡夫子,走短途、渡江的脚划子们,对羊杂碎麦豌汤更是情有独钟,一碗羊杂汤既便宜又油水厚,喝了饱肚子,油滑肠子,权当改善生活打牙祭。

老宜昌老家老户也常常早晨提小锅去买两碗羊杂汤,还要再三拉老熟人关系,叮嘱老板瓢子多带点油皮子,多打点汤,中午搁在土炖缽炉上,多下点豆腐、青菜,一家人围在一起热热乎乎,热热闹闹,有情有物,不失为居家改善生活,小会餐打牙祭,油油肠子。

老宜昌城是一座沿长江边而建,呈扁长形的千年小江城,所以宜昌炖羊杂麦豌汤众多的馆铺,摊点,多挤聚在沿江边一带,摊点店铺虽多,但最有名,味道最好的就数大南门河口“老楊胖子”,杨胖子炖的羊杂绝无羊膻味,羊杂软糯偏有嚼劲,尤其是杨胖子的麦豌熬得酥烂酥烂,面面糊糊,而且酥糊中带有一种别家总熬不出的油绵油缠味。这是杨家世代不外传的秘笈。

現代餐饮发展到上世纪六十年代,宜昌人才解开了楊家羊杂麦豌汤为什么高人一等的秘密:楊家祖上世代都用草木灰水澄清后,先泡发麦豌,再用泡麦豌的水清洗羊杂。因草木灰是古人说的“百草霜”,其水溶液属弱碱性,用弱碱性草木灰水洗羊杂,又白又靚又不滑腻,绝对去腥去膻,还可以激活肉类和泡豆类的油脂性和油脂味,所以,杨家的羊杂有脆劲,有嚼劲,嚼得有一种油脂味,有肉鲜香。

这宜昌羊杂馆楊胖子长什么样?叫杨什么?都不清楚。但有一条可以肯定,杨胖子生在明嘉靖年间,因为追源这大南门杨胖子羊杂汤与东吴三个臭皮匠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老宜昌人说,三个臭皮匠不及夷陵羊杂麦豌汤?故事出在明嘉靖年夷陵河边竖立“惟楚有才”牌坊上。

事出“惟楚有才”牌坊

据传,明朝嘉靖年间,古夷陵籍人,告老还乡的京都御使,吏部侍郎王篆(王天官),在古夷陵大南门河坡,竖了一座“惟楚有才”的石牌坊,它与下游十里一带处白沙脑江边高耸的天然塔遥相对应,气势磅礴。天然塔门楣楹联:“玉柱耸江干,巍镇荆门一二;文峰凌汉表,雄当蜀道三千”与“唯楚有才”遥相呼应,更是气冲霄汉,咄咄逼人。

这牌坊曾为楚人们引以为自豪,却也曾引起不少过往三峡的文人墨客们质疑和不滿,而引发出许多生动的故事。本文开头提到:“三个臭皮匠不及宜昌羊杂麦豌汤”,也就因“惟楚有才”之事而起。

话又回到前文,东吴三皮匠的后裔,传世到明嘉靖,已XX代玄孙,皆官宦饱学多才傲世之士,挟祖上“香皮匠”建佛塔的恩威,亦对古夷陵建“唯楚有才”牌坊大为不滿,耿耿于怀。

某年一日,东吴三皮匠后裔三人结伴乘舟溯江而上,径到古夷陵大南门登岸,名为拜访还乡王篆阁佬,而实为“惟楚有才”而来,欲寻衅闹事砸掉牌坊,以消心头之恨。

三东吴皮匠后裔登岸,直寻“惟楚有才”牌坊而奔,他们見石牌坊下摆摊设点比比皆是,叫卖声声甚是热闹,环巡一番后,到底是皮匠后代身上有皮匠的血统,对皮匠情有独钟,专挑一埋头补鞋皮匠老头,近前问道:“喂,补鞋子的老头,听说你们楚夷人都很有才吧?你如果没才,焉敢在这惟楚有才的牌坊下摆补鞋摊?”

老补鞋匠見来人出言不逊,懒得搭理,只顾用碓戳鞋底鞋帮,头一低一昂地使劲儿左右拉针扯线。

三东吴皮匠后裔見老鞋匠不作声,只是头一低一昂地上下点头,以为是老鞋匠点头赞同,便对老补鞋匠道:“好,摆头不算,点头算,你既然敢不住地点头,那就是敢称有才!今天我们就出个对子你对对!”说着其中一胖胖的皮匠后裔摇头摆尾哼哼叽叽道:“狼毫筆写白鸾䇳”话音未落,在老补鞋匠旁摆摊立灶卖羊杂麦豌汤的楊胖子手举汤勺,边敲大铁锅边高声抢答道:“羊杂碎炖黄麦豌”

“猪拱嘴爆红辣椒”“魚脑壳熬黄花菜”杨胖子一口气连对了三句。

在锅边喝羊杂麦豌汤抬轿子的轿夫也插了句:“虎皮靴罩蓝布袜”还有在羊杂汤摊后晾晒衣衫的小丫头也挤上前笑嘻嘻对了两句:“牛筋绳晾紫罗衫”“鸡冠花插青瓷瓶”。

胖胖后裔高声嚷道:“慌什么慌?我的对子还没出完整呢!再说我又没考你们大家,我是与补鞋的老鞋匠对对子,你们插什么嘴?老补鞋匠,你听好了:狼毫筆写白鸾䇳,鸿雁传书,南来北往”。

老补鞋匠头也不抬,瓮声瓮气道:“馬蹄刀切黄牛皮,猪鬃引线,东扯西拉”。

杨胖子一听,手中长汤勺直敲案板高喊:“对得好!对得妙!”。

坐在摊边吃羊杂汤的吃客们,也都跟着喊:“好!好!好!”。

山东吴皮匠后裔恼羞成怒,转向吼楊胖子“你卖你的羊杂碎,与你什么相干?你要逞能,你接我们上联亦对一联听听!你若对不上,我们掀你的摊子!砸你的锅!”

“我若对得上呢?”杨胖子不示弱。“我们把你一锅羊杂汤全买下!”三后裔咄咄逼人。

“我不要你们包!我的羊杂俏得很,这碼头上我的老主顾们还等着喝我的羊杂汤呢!喝饱了肚子里油水足,才有劲干活呢!”杨胖子说。

“你要怎么样呢?”三后裔似稳操胜券道。杨胖子笑道:“以联会友,来的都是客,和为贵,和为贵,我若对上了,就由我请客,奖你们三人各喝一碗羊杂麦豌汤”!说着杨胖子提高声腔一字一板应对道:“羊杂碎炖黄麦豌,婆娘煽火,夫随妻和。”杨胖子对罢,围观众人都拍手称好。三东吴皮匠后裔亦认输获奖喝汤。杨胖子存心特在三人汤中多加了一勺胡椒粉,一勺朝天椒油辣子,三后裔本东吴人氏,初喝这又辣又烫羊杂汤,加之心中又羞又急又慌,快点喝来更辣更呛,真闹得三人鼻涕眼泪一窝流,连呼:“厉害!厉害!”

到底是楚人有才厉害?还是夷陵羊杂麦豌汤又烫又辣呛得厉害?读者心中自有一杆秤。

昔东吴孙仲谋为三聪明臭皮匠修佛塔而创“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之成语。三东吴皮匠后裔在夷陵渡梁寻岔落笑柄,孙仲谋若在天有灵,闻此,不知又当作何新成语?

0 阅读:11

三峡新机张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