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服
我/的/密/秘
你知道多少
华 夏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我们的祖先把他们的思想、理念、追求藏在衣冠之中,使华夏衣冠不再是简单的驱寒蔽体,一件汉服蕴藏了太多的含义和奥秘。也蕴含了无穷的智慧。
华 夏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汉族服饰几千年来的总体风格是以清淡平易为主,讲究“天人合一”。汉族古代的袍服最能体现这一风格,这种袍服的主要特点是宽袍,大袖,褒衣博带。
华 夏
中国有章服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故称夏
从汉代的帛画和魏晋隋唐遗留下的一些人物画中窥其神貌,形制简单的汉装大衣附着在不同体态的人物身上顿时具有了一种鲜活的生命力,线条柔美流畅。袍服充分体现了汉民族柔静安逸和娴雅超脱、泰然自若的民族性格,以及平淡自然、含蓄委婉、典雅清新的审美情趣。 汉服由于华夏儒家王道文化的传播而影响深远,周边民族、包括许多其他儒家文化圈(汉文化圈)国家通过效仿华夏礼仪制度借鉴了汉服的某些特征,用于吉凶宾军嘉五礼。此外,华夏宾礼也规定四夷之君必须穿本国服饰朝见中国天子,谓“蕃主服其国服”。 汉唐藩属体制中,周边民族首领存在着定期朝见皇帝的所谓“朝集”制度。无论是外国君主及其使者或者臣子朝谒中国天子,接受官职,贡献方物,还是中国天子宴请外国君主,外国君主都要穿国服奉礼。
祖先赋予华夏衣冠的智慧和含义
上衣下裳,天地阴阳 上衣下裳,即衣服分为上下两部分,这是汉服最古老且始终贯彻的服制。我们经常见到的那种看似上下连在一起而达到“被体深遂”的“深衣”,其实也是分为上下两片拼接而成。古人执着于此,主要是古人认为天地二极与阴阳 二者彼此间有着许多的牵连。比如荀子便认为“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也就是说天地相合而产生万物,阴阳二极相接而使万物发生变化。而“深衣“分为上下两片,代表着天与地,阴与阳,拼接在一件衣服之上,则意味着相合与相接。 衣服的上片由四块布拼接而成,意味着一年之四季,其下摆则由十二块布拼接而成,代表着一年的十二个月。
裳
衣
上衣四片-一年四季
下裳—一年十二个月
圆袖交领,天圆地方 古代中国人普遍认为,天是圆的,而地是方的。汉服的袖子皆为圆袖,意为天道圆润。汉服的领子的特征则是“交领右衽”,就是衣襟向右掩,深衣的衣领交叉呈字母y形,所形成的矩形直角,则意为地道方正。《孟子·离娄上》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古人赋予了汉服天圆地方的含义,是要让每一给穿上汉服的人,都能时刻牢记,做人需得规矩。上至治理国家,下到为人处世,皆需尊重他人,约束自己,这是古人在每天所需要穿着的衣服中,对自己的一种鞭策。
交领—方正象徽地道方正
袖口为圆象徽,天道圆润
中缝垂带,人道正直 汉服深衣在其衣裳背部的正中间,有一条贯穿首尾的缝合的线,叫做“中缝”。并且,当你穿上汉服站直时,中缝是地面是垂直的,古人谓之为:正直。 刚正不阿,为人正直,是古人对君子的基本要求。衣服上的这条中线时刻的提醒着你,应当抬头挺胸,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而下垂直至脚踝的衣带,亦代表着正直之道。 孔子曾感叹:“微管仲,吾其披发左衽矣。”古人对于衣冠的重视,甚至于上升到民族与文化认同的高度。
中缝垂带,人道正直
一件简简单单的衣服,寄托着古人修身的诸多理念,今天我们谈复兴汉服,并非是为了标新立异,也不是一味的追求复古,我们想做的,仅仅只是让我们对得起我们民族的名字——“华夏”二字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