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人为什么不待见萨达姆

鸿鹄之志从国始 2024-11-01 04:05:12

哈马斯领导人辛瓦尔死后伊朗方面评价道:他血战到了最后一刻。他不是苟且偷生的萨达姆。评价辛瓦尔怎么还扯上死了将近20年的的萨达姆呢?伊朗这得是有多不待见萨达姆啊。在我们中文互联网上萨达姆可也是有不少粉丝的。有些人甚至将其塑造成为反美英雄斗士形象,还说什么伊拉克的悲剧就是在萨达姆死后造成的。萨达姆时代真像有些人吹嘘的那么好吗?萨达姆真是一个反美英雄吗?为什么如今扛着中东反美大旗的伊朗会如此不待见萨达姆呢?

有些人的逻辑是这样的:敌人的敌人是朋友。美国曾是萨达姆的敌人,如今美国也与伊朗为敌,所以伊朗人应当跟当年的萨达姆有共同语言。可现实却是伊朗人对萨达姆相当不待见。这一切还得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说起。话说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推翻了亲美的巴列维王朝。伊朗几乎是在一夜间由一个亲美的君主制世俗化国家变成了一个以宗教领袖霍梅尼为首的以伊斯兰教为国教的神权国家。

霍梅尼政府上台后开始积极向周边邻国输出伊斯兰什叶派革命理念。说起来伊朗与信奉伊斯兰教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可谓积怨已久。伊朗是以波斯人为主的国家:波斯人占全国总人口的66%左右。伊朗的语言也以波斯语为主。可中东绝大多数国家则是阿拉伯人占多数。当波斯人和希腊、罗马、古印度、古中国等古典文明并立时阿拉伯人还是沙漠中的游牧民族。可到了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了波斯并迫使波斯人接受了伊斯兰教。

这就使波斯人在面对阿拉伯人时具有一种复杂纠结的心态:一方面波斯人对历史上自己曾被阿拉伯人征服引以为耻,另一方面又始终以祖先曾经的辉煌为荣并在阿拉伯人面前自觉高人一等。伊朗虽皈依了由阿拉伯人传来的伊斯兰教,但伊朗人所信奉的什叶派是伊斯兰教中的少数派。这就导致伊朗与那些信奉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在民族矛盾之外又平添了教派矛盾。阿拉伯逊尼派国家自然对伊朗输出叶派革命的做法心存警惕。

阿拉伯国家虽普遍信奉逊尼派,但其实各国境内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数量的什叶派。比如沙特当时就有8%至10%的人口属于什叶派。这些人大多聚居在沙特盛产石油的东方省。伊朗革命后公开称沙特的君主制是反伊斯兰的,还指责沙特王室是用真主赐予的宝贵石油资源满足美国异教徒的发展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发生了1979年沙特武装分子袭击麦加大清真寺的事件以及沙特东方省什叶派穆斯林的反政府事件。

可想而知沙特王室对这种可能威胁自身统治的什叶派革命会有多反感。沙特的遭遇也被其他阿拉伯逊尼派国家看在眼中。一时间阿拉伯各国都如坐针毡惶惶不安。恰在此时伊拉克以阿拉伯世界的东侧屏藩之姿崛起。自从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后伊拉克就被美国视为平衡中东势力的新代理人培养。萨达姆这个如今有些人眼中的反美斗士其实早年正是美国扶持上台的。1959年萨达姆刺杀时任伊拉克总理阿卜杜勒·卡里姆·卡塞姆。

刺杀失败后萨达姆只身游过底格里斯河逃到叙利亚。1960年他又经叙利亚前往埃及。当时美国为了控制中东国家一直在有意识地扶持各国反对派。因为反对伊拉克政府而流亡埃及的萨达姆就被美国盯上了。萨达姆流亡埃及期间美国中情局开始帮助他打造反政府力量以期推翻当时伊拉克国内亲苏的卡塞姆政府。1963年萨达姆在美国的支持下带来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发动政变推翻了卡塞姆政府,但就在第二年萨达姆却因为阿拉伯复兴社会党内部的政治斗争被关进监狱。

在经历3年的牢狱生活之后萨达姆居然成功越狱了。1968年萨达姆和自己的舅舅贝克尔一起发动政变夺取了伊拉克的最高统治权,同时也清除了阿拉伯社会复兴党内部的反对势力从而确立了以贝克尔为主的政治体系。贝克尔执政期间伊拉克仿效苏联实行五年计划,削减外国资本对石油贸易的控制,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如今有些人所吹嘘的伊拉克繁荣时代其实是贝克尔缔造的,而不是有些人所以为的那样是由萨达姆缔造。

贝克尔执政时期伊拉克几乎家家都有小轿车。伊拉克当时的人均GDP已达到了一万美元。这已堪比现在的中国人均GDP。当时的伊拉克妇女与男子一样拥有接受教育和参与工作的机会。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伊拉克妇女的识字率已达到了80%。80年代初伊拉克的小学入学率已高达100%,而大学生的入学率超过惊人的55%。伊拉克成为了当时第三世界国家中为数不多的全面扫除文盲的国家。

1976年贝克尔被诊断患上心脏病,于是他将权力交给了萨达姆。这一时期伊拉克实际上处于一种二元政治体系之下:萨达姆已从贝克尔手中接管了最高权力,不过贝克尔仍在伊拉克政坛存在举足轻重的影响力。就在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的1979年萨达姆发动政变迫使贝克尔完全交出权力。此时伊拉克论经济实力已是中东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在军事上则拥有100万左右的正规军和大约48万预备役部队。

当时的伊拉克军队装备有近6000辆辆坦克、3700门火炮、7500辆装甲车、700多架作战飞机以及飞毛腿导弹。此外伊拉克还有中东最完整的现代化综合防空体系——其“KARI”防空系统包括:4个地区防空作战中心、16个截击引导中心、70余个防空指挥与报告中心。伊军战斗机、地空导弹和高炮构成了立体火力网基本覆盖了所有空域。伊拉克甚至还建立了一个核反应堆实验室。萨达姆上台后就公然以仅次于美、苏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自居。

大家不要因此就觉得萨达姆这个人有多牛。别忘了这时萨达姆才刚上台。伊拉克经济上、军事上那些家底都是前任贝克尔留给他的。萨达姆面对着如此丰厚的家底开始以阿拉伯世界的最高话事人自居。阿拉伯国家不是都怕伊朗输出什叶派革命吗?萨达姆就利用阿拉伯国家这一心理表示自己将帮助其他阿拉伯国家对抗伊朗的什叶派革命。萨达姆意识到自己要和伊朗对抗其实必须抓住伊朗革命后混乱动荡这一黄金时期。

伊朗的领土面积是伊拉克的4倍左右,人口也是伊拉克的2倍多。伊朗的国力其实是强于伊拉克的,但1979年伊朗革命后内部局势出现了混乱。反观伊拉克这边虽也经历了萨达姆的政变上位,但前任总统贝克尔留下的家底大多仍保留地相对比较完好。对伊拉克而言趁伊朗虚弱之时动手恐怕是自己唯一的胜算。伊拉克之所以选择与伊朗对抗除了要扛起阿拉伯世界话语权的大旗之外伊拉克本身也与伊朗存在复杂的恩怨纠葛。

历史上伊拉克所处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先后被阿卡德王国、乌尔第三王朝、古巴比伦王国、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统治过,然而自从新巴比伦王国被波斯帝国吞并以来的两千余年里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就再没成立过独立的国家。在这两千余年的时间里两河流域先后被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这其中的波斯帝国、帕提亚帝国、萨珊波斯帝国都兴起于伊朗高原。

换句话说历史上伊朗的疆域曾多次覆盖过伊拉克所在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双方的边界线上出现了一块模糊地带: 阿拉伯河是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阿拉伯河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和伊拉克两国的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奥斯曼帝国和波斯王国签订协议: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说奥斯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

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随即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取消。1918年同盟国阵营在一战中战败后作为同盟国成员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被作为战胜方的协约国肢解。伊拉克就是在这时被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分割出来成为英国托管地。1921年8月伊拉克独立后当年波斯王国同奥斯曼帝国的边界纠纷就成为了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历史遗留问题。1937年伊拉克与伊朗签订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

按说两国各分一半似乎也算公平,但伊拉克却觉得这对自己不公平。翻开地图不难看出伊拉克的海岸线相当短促。这对伊拉克的石油运输、对外贸易造成了很不利的影响。伊拉克觉得既然伊朗占有了波斯湾沿岸大部分海岸线,那么在阿拉伯河问题上就理当对伊拉克有所让步。伊拉克方面认为不该从河的中间位置对半平分,而应当将整个阿拉伯河流域划归自己。当然伊朗方面是不接受这种观点的。

伊拉克不仅要求得到整个阿拉伯河流域,而且就连河另一侧的伊朗胡泽斯坦省也想拿下。在奥斯曼帝国时期胡泽斯坦曾一度属于伊拉克。可那时的伊拉克还不是一个独立国家,而是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萨达姆不管这些。既然历史上这地曾属于我,那么现在我得要回来。胡泽斯坦这地方不像伊朗其他地区是以波斯人为主,而是生活有大量阿拉伯人。萨达姆声称这些阿拉伯人都希望重回伊拉克的怀抱。

伊拉克其实和伊朗一样是个以什叶派人口为主的国家,然而以萨达姆为核心的统治阶层却出自逊尼派。萨达姆也担心伊朗的什叶派革命会影响自己在伊拉克的统治地位。当年霍梅尼还没在伊朗上位以前曾被巴列维王朝通缉被迫流亡国外。当霍梅尼在伊拉克避难时巴列维王朝曾要求伊拉克配合驱逐霍梅尼。逊尼派掌控的伊拉克政府也不愿看到这个自己眼中的危险人物待在伊拉克自然乐得配合。

当时对霍梅尼下达逐客令的正是伊拉克的二把手萨达姆。没想到短短几年后驱逐者和被驱逐者都成了各自国家的一把手。领土、民族、教派乃至萨达姆和霍梅尼的私人恩怨等多方面矛盾交织在一起使两伊关系异常尖锐。霍梅尼上台后为巩固政权对巴列维王朝留下的旧军队进行了大清洗:从1979年2月到9月伊朗政府处死了85位上将并迫使所有少将和大部分准将提前退休。此外还有不少军官和士兵被监禁或流放。

到1980年9月伊朗已有1.2万名军官遭到清洗,此外约有60%的军官和士兵逃亡。整个伊朗军队的指挥体系和作战体系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当然伊朗政府在清洗旧军队的同时也在培养忠于自己的新军队,但这无疑是需要一定时间的。除了军队之外伊朗的政治、经济也出现了不稳定因素:伊斯兰革命期间储户恐慌性地从银行提取现金造成挤兑风潮。那些对局势不放心的企业家纷纷卷款跑路......一时间伊朗社会陷入严重的无序状态。

1979年伊朗全国工业产能仅为革命前的58%,而失业人口却达到了300万左右。这一切在萨达姆看来简直就是自己动手的天赐良机。萨达姆为保险起见试图将对伊朗的战争塑造成为阿拉伯人对波斯人的民族宗教圣战从而使自己成为整个阿拉伯世界万众敬仰的英雄:他假装站在阿拉伯国家的整体利益时提出了一个和伊拉克并没直接关系的问题——这就是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归属问题。

这些岛屿原本被英国所占有,60年代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然而仅仅一个月后沙迦从英国统治下独立并与阿布扎比、迪拜、富查伊拉、乌姆盖万和阿治曼5个酋长国组成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简称阿联酋)。萨达姆将自己摆在了整个阿拉伯世界领袖的位置上要求伊朗将这三座小岛归还给阿联酋。作为直接受益者的阿联酋却并不领情。

阿联酋公开声明这三座岛屿作为阿联酋与伊朗之间的问题与伊拉克并无关系。不过这只是萨达姆发动对伊朗的战争的借口而已,所以阿联酋的态度其实根本无所谓。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在政府会议上决定一周后将向伊朗全面开战。一开始萨达姆小心谨慎地命令伊拉克军队占领了伊朗边境的两个小村庄,对此伊朗方面没做出任何反应。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军队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

萨达姆本来预计战争会在短期内以伊拉克的胜利告终,但没想到这一打就是历时八年的持久战。战前拥有370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伊拉克在战争结束时欠下外债700多亿美元。在战争过程中伊拉克死亡18万人、伤25万人;作为对手的伊朗也欠下外债450亿美元,死亡35万人、伤70多万人。当时仅德黑兰一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也就不难理解伊朗人为何那么不待见萨达姆了。

0 阅读:6

鸿鹄之志从国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