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专机甫一落地马尼拉,便迫不及待地抛出一颗“战略炸弹”,在与菲律宾总统小马科斯会晤时,他高调宣称美菲将“并肩作战应对中国威胁”。这番露骨表态,恰好验证了中国外交部一周前的精准预判:美菲防务合作果然剑指第三方,南海和平再添变数。
早在赫格塞思启程前,菲律宾便为这场访问造足声势。3月28日的总统府会谈中,小马科斯将美国称为“南海和平守护者”,赫格塞思则投桃报李,重申《美菲共同防御条约》适用于南海争议水域。双方默契地将矛头指向中国,全然无视两周前菲方船只强闯黄岩岛遭中国海警拦截的事实。
值得玩味的是,这场政治秀的时间线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的预警高度重合。3月25日的记者会上,中方明确警告“防务合作不应损害第三方利益”,而赫格塞思抵菲次日,美军“堤丰”中程导弹系统进驻吕宋岛的消息不胫而走。这种步步为营的部署,暴露出美菲试图以安全合作为幌子,构建对华战略包围圈的深层意图。
随着美军获得对菲律宾9个军事基地的完全使用权,南海局势正发生质变。克拉克空军基地重现B-52战略轰炸机身影,巴拉望岛沿岸新建的监听站可覆盖整个南沙群岛。更值得警惕的是,射程达1700公里的“堤丰”系统,使美军首次获得在亚太前沿地带实施中程精确打击的能力。
军事专家指出,这种前沿部署打破了地区战略平衡。菲律宾国立大学安全研究所报告显示,美军基地周边社区抗议活动激增300%,民众担忧国家正被绑上美国战车。正如中国海警局发言人所言:“某些势力在南海搞军事化,犹如抱薪救火,终将反噬自身。”
在南海议题上,小马科斯政府展现出与前任截然不同的冒险倾向。继2023年向国际刑事法院配合调查杜特尔特“禁毒战争”后,其最新动作是冻结23个中菲合作基建项目。这种“亲美远华”转向,被观察家解读为转移国内矛盾的策略,菲律宾通胀率已连续9个月突破6%,民生压力亟待泄压阀。
然而政治算计难掩战略风险。前总统阿罗约的幕僚长公开警告:“引入域外势力只会让菲律宾沦为大国博弈的棋盘。”数据显示,中菲贸易额占菲外贸总额的21%,而美菲贸易占比不足11%。当马尼拉港的中国集装箱吞吐量下降15%时,菲律宾超市的电子产品价格应声上涨20%。
小马科斯家族的政治轨迹,似乎正在重演其父执政时期的剧本。老马科斯曾在冷战期间将菲律宾打造成美军“不沉航母”,最终导致国家陷入债务危机与社会动荡。如今,新政府为换取美国支持,不惜押注国家安全的行径,已引发超过60个民间团体联署抗议。
南海波涛之下,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当美军侦察机从甲米地海军基地频繁升空时,菲律宾民众更关心的是大米价格何时回落。这场危险的战略投机能否换来预期收益,或许正如《马尼拉时报》社论所言:“将国家安全寄托于他国承诺,犹如在台风季建造纸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