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标准二十四品】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书画艺术之窗 2022-04-19 09:36:18

疏野

惟性所宅,真取不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

筑室松下,脱帽看诗。但知旦暮,不辨何时。

倘然适意,岂必有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

法国文学家左拉曾经写文支持印象主义的奠基人画家马奈,赞赏其挑战学院派的种种法则,坚持艺术家应该自由地去追求内心的审美倾向。这种观点看似主观其实却是有着客观依据的,因为如果有一天意趣和感性的东西能够像科学一样加以量化,那艺术便确实没有存在的必要了。

换个角度来理解,我们之所以将有些意识方面的内容冠之以意趣和感性的名字,正是因为无法对其作出清楚的解释,如此一来,便只能是由具体的个人的内心来对其进行评判,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属于意识层面的主观思维却是属于物质层面的人之存在的第一证明。

世界是真实的,但对于这种真实的把握和证明却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的主观思维来实现的。所以世界的绝对真实是由一个个部分的真实构成的,看似属于个体个性的特点同样是这种绝对真实的某种特殊的展开形式,也便是一种个性真实。因为个性之中的意趣和感性是不断变化的,所以便要求对它们进行感知和表达的心灵是自由的,自由的心灵才能充分把握这种变化的真实,才能更为深刻地认识这个世界。而疏野便代表着一种自由,一种随性。也正是站在这个角度我们可以说疏野各得洗炼与典雅之一半。

首先,同样是化繁为简,洗炼是从整体的、抽象的人的角度去粗取精,去寻找提炼关于事物本质性的内容。疏野则是从个体的主体的人的角度,去表达自己所感悟到、所认可的真实,由于认识的有限性,所以这种真实往往是感性与理性的综合体,是一种随意的半成品,但却为人们进一步深入的认知打下了基础。

典雅和疏野二者都和法度相关,但是典雅是以法破法,整体上侧重于法,疏野则可以看作是以法破法中的侧重于破的部分。如果典雅是“赏雨茅屋”,疏野便可以理解成是躺在草庐惬意春睡,晴也由它,雨也由它,后一种状态反而可能更会得到风流名士的赞赏,典雅是已成法度的动态展现,疏野则往往意味着一种新的法度的出现。

于是我们发现疏野之不同于洗炼和典雅,其原因正在于疏野的自由属性。它不像洗炼非要“超心炼冶,绝爱缁磷。”也不像典雅遵循于群体的法度和风尚。不得而得,法外求法是疏野的典型特征。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东方美学标准」疏野才能创新,为什么说清初四王的画是“死画”

「二十四品新解」 以空为有,以有为空,以简驭繁,以少该多

0 阅读: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