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与莲花的不解之缘

大道知行 2025-02-17 13:23:02

今年春节的“顶流”

非哪吒莫属传说故事中

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

而后被太乙真人以莲藕重塑肉身你有没有想过做哪吒为啥非得用藕呢?

用别的行不行?

比如山药、土豆、辣椒……

在《哪吒2》电影当中

太乙真人“捏”哪吒时

用的是藕粉

先用凉水稀释藕粉

再用热水慢慢冲开

就能得到一碗完美的胶状物质

同样是淀粉

为啥太乙真人不用木薯粉、玉米淀粉?其实在“封神大战”前夕

中国既没有木薯,也没有玉米而莲

是中国土生土长的物种

而在流传更广泛的民间传说当中

“做哪吒”用的可不是藕粉

在哪吒剔骨还父、割肉还母后太乙真人是用藕做骨,莲花为肉

让哪吒重生的

这其中的逻辑

大概是“藕断丝连”

在古人看来

那一根根的藕丝

就像是人的血脉藕生于淤泥

但它不是莲的根

而是地下的根状茎

藕丝就是遍布于藕中的维管束

负责运输水分、养分等

藕的维管束很特殊

在生长中

它的细胞壁会形成螺旋式增厚的形态

在遭到人为切断、拉伸的时候

这些细胞就会具有韧性

就像弹簧一样

越拉伸,它就越长

当然,用莲藕复活哪吒也与中国的佛道文化密不可分。

长期以来,因《封神榜》《西游记》的宣传,哪吒理所当然地成了中国本土神。但清代俞曲园最先提出质疑,他认为“哪吒事疑出于佛经”。

哪吒这个名字很明显就不是中国人起的名。今天的汉语哪吒,梵文全称是Nalakubala或Nalakuvara,中土佛经的直接音译应该是那罗鸠婆、那吒鸠跋罗、那吒俱伐罗。宋代时禅宗大兴,禅宗将之简称为“那吒”。注意,直到宋代仍未见有“哪吒”二字。

那么“哪吒”一名是怎么出现的呢?今天推测,在元明以前,民间用字字形无定、偏旁无定、繁简无定,极其混乱。至元明,这些民间文字有了更加标准的写法,因为“吒”有口,为了标准化,也给“那”加上了口字,并随着元明话本流行,最终“哪吒”一词才普及开来。

哪吒本是佛教人物,但真正让他妇孺皆知的,却是以道教为底色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这无疑是中国特色的造神故事:一个来自古印度的神灵穿越到商代末年,被安上了一个从唐代穿越而来的爹,最终转型为道教大神。

莲花,对于佛道两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由佛入道”的哪吒其重塑肉身的道具自然不是随意选择的,其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意蕴。

佛教中的莲花

莲花在佛教中象征涵义极为深广,如佛陀就被称为“人中莲花”。佛陀不染着世间的烦恼忧愁,宛若莲花不着水。如《杂阿含经》卷四中,就以大自然花来比喻解脱的圣者,虽然生于世间而已没有染污执著。如《华严随流演义钞》说:“世尊手足圆满如意,软净光泽色如莲花”。《大智度论》卷八说佛菩萨以莲花的软净为座,示现神力。普渡众生的佛皆是脚踩莲花或端坐于莲花之上,每朵花都是洗尽欲念的纯真,给你圣洁的启示,吉祥的祝福。

《华严经》说,大莲花有四义:1、在淤泥不染,如法界真如在世而不为世污;2、良性开发,如真如良性开悟,众生若证,则自性开发;3、为群蜂所采,如真如为圣众所用;4、有香、净、柔软、可爱四性,如常、乐、我、净四德。观音菩萨就来自于《妙法莲华经》中的《普门品》,这部经对莲花称赞有加。认为花必有莲因含万行,果圆万德。

道教中的莲花

莲花在道教里的意义是象征着“于五浊恶世而不染浊”历练成就的修行者。‌莲花在道教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被视为纯洁与高雅的象征,而且还代表了修行者在历经世间的种种磨难后,仍能保持纯净和智慧的状态。

道教中,荷花与莲花常常被联系在一起,象征着修行者通过不断的修炼和历练,能够在五浊恶世中保持清白,不被世俗的污秽所染指。这种象征意义在道教的文化和信物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例如莲花冠、荷叶巾等。

◎本文来源:“央视网”“浩然文史”“中华读书报”“清兰绣”,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