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本第一次模拟投档统计表已公布,北华大学中外合作院校的投档分466,儿子够了。其实它只在陕招两名学生,看来472分的儿子是头一个。
因为本埠二本和三本进行了合并,今年二本能够填报的院校便增加到12个。儿子选填了5所,超过一本线4分滑档的他,想着如若再录不上,就安心去复读。
其实那一刻孩子已做了要复读的决定,我却有些迟疑。他一心想要报有中外合作项目的院校,可以有机会出国留学,复读一年,能报的学校不外乎那几所,比一所好的二本院校差不了多少。北华大学就是这样第一个被选定的。
查看这几所院校的投档线,也就北华和最后一个山东理工的分数够线,中间的天津科技大学、沈阳航空航天大学以及河北科技大学,以他的成绩都还不够。
其实以往年的录取情况看,这几所院校的录取分都比较高,虽是二本招生,但基本都在一本线上,而省内4所从二本新晋一本的院校,以往的录取分甚至不及它们。
今年政府部门的一个决定,让升格的院校在省内有了优先录取的资格,投档线都升高了不少,而这些原本不错的二本招生院校,就只能招录一本滑档的学生,拾点遗珠。
但像是又不尽然,不定有些学生宁愿放弃一本,也要报考这些出众且特色鲜明的二本院校。比如沈阳航空航天大学,我们更应该认为它是一本院校,只是在陕属于二本招生。至于徐州医科大学,就更是了不得,最低投档线竟508分,这那是什么二本。
儿子想出去见见世面,这下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只是这种院校花费很高,国内的学费每年两万到六万不等,远高于普通院校,国外的花费更是惊人。
实话说,我也是打肿脸充胖子,要不是家里有点拆迁补偿款,哪能供得起。反过来说,儿子想必也不会心生这样的考虑与需要。
孩子既有了这样的想法与希望,做父母的,也不好反对与回绝,既然有条件满足,哪能让孩子以为我舍不得花钱,不情愿让他实现出国的梦想。父母总想最大可能地支持孩子,做好坚实的后盾。
当然我也清楚,这点钱是不经用的,以后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希望他将来在学校能够获得奖学金,供他基本的生活费用,若真的能出国留学,在国外半工半读、争取实习工作的机会就更为重要,这样既能帮他顺利完成学业,也对他是种促进与锻炼。不是说将来还要创业吗,那就从留学开始。
只是把孩子模拟进档的好消息告诉给亲友,听到的却多是反对之声,尤其是孩子的舅舅,不远万里从国外打来电话,给我阐述利害,分析情势,希望我让儿子去补习,别被听来诱人的噱头所惑,误了孩子的前途。
他的观点是,北华大学只是个两星级的地方院校,名气太小,在陕知晓的人不多,其专业性也不强,即便将来有机会留学,回来就业,所谓的双文凭到底有多大用处很值得怀疑,现在的就业环境十分严峻,缺少过硬的文凭,很多时候都会把你限制在外。
我不否认他说的,这些道理我也都懂,文凭是硬通货,谁都明白它的重要性。只是儿子若复读一年,到底能进步多大是个未知数,以我理性的判断,不可能达到211的水准,对于那些唯985、211院校是瞻的单位与个人来说,依旧不够资格,被排除在外。况且他一心将来创业,至于有多大的可能性姑且不论,但留学出国倒是对他增长见识,扩大人际交往与接触范围,增强自立能力会很有帮助与益处。
这或许就够了,也是他最该收获的东西。即便是回来就业,说不定其综合能力的展现会成为他难得的优势,而并非像他舅舅担心的那样,很多人出去只是逛了一圈,在国外混了一个文凭回来,其实没学到什么真东西。
自然这些话我都要给儿子讲明白,我们大家所担心的,既然他坚持要读这所二本院校,他就要考虑清楚。人生的关键处只有一两步,他要明白将来的路到底要怎么走,以后父母能帮他的会很有限,一切都要靠他自己,了解自己、把握好自己才是关键。
201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