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一说起武大郎,大家是不是马上就想到了一个憨厚本分、靠卖炊饼为生的小商贩形象?在《水浒传》这部小说里,武大郎被刻画成“身高不足五尺,面貌丑陋狰狞,模样滑稽可笑”,清河县的百姓还给他取了个绰号,叫“三寸丁谷树皮”。
他对妻子潘金莲那是真心实意地疼爱,每天不辞辛劳地卖着烧饼。但说实话,这完全是对武大郎和潘金莲的一种深深误解。
历史上的武大郎,本名武植,是山东(今河北境内)清河县武家那村人。武植虽然出身贫寒,但从小就聪颖过人,崇文尚武,是个有志青年。他绝非那种仅会卖烧饼的小商贩,而是中年时便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山东阳谷县的县令。这可是个颇具分量的官职,足以证明武植不仅才华横溢,而且官运亨通。
再说说潘金莲,她可不是《水浒传》里那个水性杨花、毒杀亲夫的女人。实际上,潘金莲乃是知州府的千金小姐,她的居所就在离武家那村不远,仅3里之遥的黄金庄。
她出身于名门望族,是一位温婉贤淑的淑媛。武植与她,可谓是门当户对,两人感情和睦,恩爱有加,还共同孕育了四个儿子。这与《水浒传》中的描绘,简直是大相径庭,天差地别!
那么,为何武大郎和潘金莲在《水浒传》中会被描绘成那般模样呢?这其实与古往今来一种常见的报复方式息息相关——即通过抹黑造谣,来败坏他人的名声!
而武大郎的墓碑铭文,便是对这一事实最有力的佐证。碑文上刻着:“武公,名植,字田岭,幼时人称大郎,晚年备受四位长者尊敬与爱戴。武公之妻潘氏,出身名门,乃淑德之媛。武公先祖原居于晋阳郡,为殷商武丁之后裔,后来迁徙至清河县孔宋庄定居。”
这铭文详细记录了武植的生平事迹和家族背景。武植幼年时父亲就去世了,他和母亲相依为命,衣食难济。他自幼聪明伶俐,既崇尚文学又热爱武艺,对诗书更是情有独钟。
到了中年,他成功考中进士,被任命为七品官员,担任阳谷县的县令。在任期间,他致力于兴利除弊,为官清廉公正,深受乡亲们的敬爱与拥护。乡亲们曾特地为他赠送“万民伞”,以此表达对他的崇高敬意和深深感激。
然而,悠悠岁月,历历沧桑。武大郎的名节却无端遭到了诋毁,古墓也横遭毁劫。这其中的原因,恐怕和当时的政治斗争、社会风气以及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都有关系。在《水浒传》里,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被塑造成那样,很可能是为了突出梁山好汉的正义和英勇,而刻意丑化了他们。
其实,这种以讹传讹的事情在历史上并不少见。很多历史人物都被后世的作品或传说误解和歪曲了。武大郎和潘金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本是一对恩爱夫妻,却因为一部小说而被世人误解了数百年。
那么,真实的武大郎和潘金莲究竟是怎样的呢?除了墓碑铭文外,其实还有一些历史资料和传说可以为我们揭示他们的真面目。
据说,武植在阳谷县任县令期间,为官清廉,政绩卓著。他关心民生疾苦,积极为百姓谋福利。他的夫人潘金莲也是个贤内助,不仅长得漂亮,而且心地善良,经常帮助邻里乡亲。他们夫妻二人感情深厚,相濡以沫,是当地人人羡慕的一对恩爱夫妻。
然而,好景不长。武植因为为官清廉,得罪了一些权贵和恶霸。这些人为了报复武植,就开始散布谣言,诋毁他的名声。他们编造了各种关于武植和潘金莲的丑闻和谣言,还把这些谣言写进了小说和戏曲中,让世人误以为真。
就这样,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形象被彻底歪曲了。他们从一个恩爱夫妻变成了世人眼中的丑角和恶妇。这其中的冤屈和痛苦,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幸运的是,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和文化的日益繁荣,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真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深入探究武大郎和潘金莲的真实情况。一些历史学家和研究者通过仔细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民间传说,逐渐揭开了他们的真实面纱,还原了他们的本来面貌。
如今,当我们再次提到武大郎和潘金莲时,已经不再是那个憨厚老实卖炊饼的小生意人和那个水性杨花、毒杀亲夫的女人了。而是那个聪颖过人、崇文尚武的县令武植和那个名门淑媛、心地善良的潘金莲。
这个历史真相的揭示,不仅让我们对武大郎和潘金莲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们对历史和文学作品有了更深刻的思考。它提醒我们,在阅读历史作品和文学作品时,要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不要盲目相信其中的描述和情节。因为很多时候,这些描述和情节可能是虚构的或夸大的,与历史真相存在很大的差距。
同时,这个历史真相的揭示也让我们对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这揭示了人性之复杂,社会之多变。世间并无绝对的好人与坏人之分,唯有相对的是非善恶之别。因此,在评判一个人或一件事时,我们应当秉持全面、客观的态度,切勿片面或主观地下定论。
总之,武大郎和潘金莲的历史真相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的话题。它让我们对历史、文学、人性和社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思考。希望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能够继续保持理性和客观的态度,去探究更多的历史真相和人生哲理。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