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张说,这个名字在唐朝开元年间可是响当当的。他生于公元667年,卒于公元730年,名说,字道济(也有人说他字“说之”),地道的河南洛阳人。
这哥们儿可了不得,一生三次拜相,又三次被贬,仕途跟过山车似的,刺激得很。但你知道吗?他仕途虽坎坷,文坛地位却是稳如泰山,统治了唐朝文坛整整三十年,死后还被开元时期的读书人尊称为“文宗”。
张说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他的策论就被评为天下第一,那可是实打实的才华啊。后来,他被任命为太子校书,还跟崔湜等人一起编修《三教珠英》。可惜啊,唐长安三年,他因为不肯跟张易之同流合污陷害宰相魏元忠,结果被陷害流放到了钦州。这简直就是忠臣的标配剧情,有没有?
不过,张说的好运还没结束。唐中宗复位后,他就被召回了朝廷,还当上了兵部侍郎。唐睿宗继位后,他因为审判李重福谋反一案有功,被任命为太子李隆基的侍读,成了太子的近臣。这位置,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啊!唐睿宗二年,张说更是被封为宰相,期间他极力向皇帝推荐李隆基,这眼光,这魄力,真不是盖的。
然而,好景不长。李隆基登基成为唐玄宗之后,因政权尚未稳固,朝中大小事务多被太平公主所掌控。太平公主一心想要崔湜登上宰相之位,李隆基迫于无奈,只得将张说从相位上撤下。待唐玄宗成功铲除太平公主势力之后,他再次起用了张说。
然而,这一次张说在与姚崇的权力争斗中未能占得上风,最终又被罢免了相位。这次打击对他来说可是致命的,他被一贬再贬,仕途几乎走到了尽头。虽然最后他又被重新启用,但那时候他已经年事已高,没几年就在开元十八年病逝了,享年六十四岁。
说起来,张说这人虽然有才,但性格上却有点问题。他贪财,脾气还暴躁,跟同僚的关系都处得不太好。这也导致他的仕途更加坎坷。不过,话说回来,这也不影响他在文坛上的地位。
张说可是开元时期大唐文坛的第一人,有着“文宗”的称号。《全唐诗》收录了他的293首诗作,《全唐文》也收录了他的211篇文章。这产量,这质量,绝对是当时的文学大咖啊!他的文笔雄健有力,写的东西大气磅礴,很有气势。
朝廷的诰命基本都是他写的,可见他的文学造诣有多高。而且啊,他才思敏捷,常常能够很快理解并活用文学名句。由于他曾被封为燕国公,所以当时的人们将他和许国公并称为“燕许大手笔”。他最擅长的还是碑文和墓志的写作,这可是个技术活啊!
张说的诗也是风格多变。早期的诗啊,都是为了讨好上司而写的奉承之作。那时候他刚刚步入仕途,为了前途不得不委曲求全。不过啊,这些诗去掉奉承之言后,还是有很多佳作流传于世的。比如那首《宋梁六自洞庭山》,就是一部比较不错的送别诗。
可是啊,人生总是充满了变数。张说和姚崇夺权失败后,他的诗词风格就大变样了。从前的豪迈奔放、气势恢宏,转而变成了哀婉缠绵、如泣如诉,仿若那深闺中幽怨的妇人。这也是情势所迫,彼时的他屡遭贬谪,年华渐老,仕途更是一片黯淡无光。于是,他只能借由这些凄婉哀怨的诗词,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与悲愤。
说到张说的代表作啊,那必须得是《邺都引》。这首诗是他被贬为相州刺史的时候写的。那时候的曹操古都邺都就在相州境内。张说来到邺都后啊,想到了魏武帝曹操纵横天下、建功立业的时候以及他死后所留下的威名。再联想到自己屡次遭到贬黜、被奸佞小人所陷害的遭遇,心中不禁悲愤万千。于是啊,他就怀着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邺都引》。
这首诗作,堪称张说的巅峰之作,实乃流传千古的佳作。全诗由两大板块构成。前半段着重描绘了魏武帝一生的丰功伟绩,借此抒发了张说自己远大的抱负与志向。
开篇那句“君不见魏武草创争天禄,群雄睚眦相驰逐”,真是磅礴大气啊!一下子就奠定了全诗豪放激情的情感格局。“草创争天禄”这句话啊,更是表明了魏武帝虽然初期创业艰难,但他没有放弃,反而敢跟天地去进行争斗。这简直就是一种人定胜天的思想形态啊!
而后半部分呢,则是对魏武帝死后的描写。通过对其子孙后代的总结以及后世之人对于魏武帝的评价啊,表达了一种时光荏苒、英雄不再的感慨。连魏武帝这样的大人物都抵不过时间的冲刷啊,如今他的功绩已经渐渐被人们所忘记了。
最后呢,作者又表达了一种豁达的心态。既然魏武帝这样的大人物都没能做到名垂青史,何况是我呢?这种心态啊,真的是让人既感慨又敬佩。
总的来说啊,张说的这首诗《邺都引》真的是气势恢宏、语言磅礴大气、抒情跌宕起伏。它不仅是一首佳作啊,更是张说人生经历和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我们读这首诗的时候啊,仿佛能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去感受张说的悲欢离合和壮志未酬。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