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三国乱世,英雄辈出,各路豪杰逐鹿中原,为的就是那至高无上的权力宝座。在这群雄争霸的舞台上,孙权,这位东吴的霸主,无疑是一颗耀眼的明星。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在江东打下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建立了东吴政权。然而,这位叱咤风云的枭雄,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却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挫折。
公元241年,对于步入花甲之年的孙权来说,是极为悲痛的一年。这一年,他耗尽心血培养的接班人——长子孙登,英年早逝,年仅33岁。老年丧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这种痛苦本就难以言说,更何况孙登还是他寄予厚望的未来君主。孙登的死,如同一把尖刀,狠狠地刺进了孙权的胸膛,痛得他几乎窒息。
孙登,这个孙权精心雕琢的接班人,几乎是一个完美的人。他17岁时,孙权就为他聘了周瑜的女儿为妃,可谓门当户对。孙登具备了一个领袖应有的所有优良素质,他礼贤下士,对名臣非常尊重。孙权在武昌称帝时,就立他为皇太子,并派了诸葛恪(诸葛瑾之子)、张休(张昭之子)、顾谭(顾雍孙子)、陈表(名将陈武之子)四大才子辅佐他。
这四人,要文有文,要武有武,外围还有个庞大的智囊团,人才济济。孙权迁都建业后,孙登继续镇守武昌,最重要的助手是上大将军陆逊,也设了相对完整的政府班子,集中了一批东吴的精英。这套豪华阵容,就是为了众星捧月,让孙登尽快适应一把手的角色。
孙登不仅礼贤下士,还非常谨慎。他并不轻易下决定,总是先征询名士的建议。他有自己的专车,经常邀请诸葛恪、张休、顾谭等一起上车,路上一起商量国家大事,反复斟酌。如果意犹未尽,大家就在孙登府里秉烛夜谈,晚上睡在一起。这种亲密无间的君臣关系,在古代帝王中实属罕见。
孙登对待父母极为孝顺。其生母出身卑微,彼时孙权正宠爱徐夫人,便安排徐夫人以养母之名抚养孙登。后来,徐夫人失宠遭废,被放逐至吴郡。
此后,孙权的新宠步夫人,因考量到孙登身为未来储君,便主动上门示好,时常馈赠礼物给他,以此维系情谊。孙登虽不便拒绝,却也只是出于礼数,简单道谢后收下。然而,对于徐夫人所赠衣物,他必定先行沐浴更衣,以示庄重,而后再穿戴。这般对养母的敬重与孝顺之情,实在令人动容。
孙登在被册立为太子时,还特意对孙权说:“要立太子,应先立皇后。”孙权问:“你的母亲在哪里?”孙登答:“在吴郡。”孙权沉默无语,因而犹豫不决,很久没有确立正式的皇后。孙登对孙权也是极尽孝道。
公元232年,孙登二弟孙虑病死,仅20岁,孙权伤心得吃不下饭。孙登听说后,昼夜兼程赶到建业,当面劝孙权:“孙虑一病不起,这是命中注定的。现在北方还没有统一,天下的人都在仰首期盼,陛下现在吃得太少,我私下非常担忧。”孙权听从了劝告,收住眼泪,饭量也增加了。
孙登住了十多天,孙权打算让他回到武昌。孙登说:“我长时间在外,一直不能侍奉父亲,作为儿子心里一直很内疚。陆逊忠诚勤勉,武昌的事都能处理得井井有条。”孙权于是留他住在建业。
孙登不仅孝顺,还非常聪明。他有一次乘马外出,突然有颗弹丸从身边飞过,身边侍卫大怒,到处寻找这个胆大包天射弹丸的人。正好看到有个人手握弹弓,身上还带着弹丸,侍卫把他抓起来,认定是他射的。但这个男子坚决否认,侍从们看他狡辩想揍他。
孙登不允许,派人寻找飞过身边的那粒弹丸,并且把这个人身上携带的也拿出来,一比较,发现两者并不一样,于是放走了他。这种明察秋毫的智慧,让人不得不佩服。
然而,天妒英才,孙登在33岁时就英年早逝了。他临终前,还上书给孙权,提出富国强兵的几项建议,又推荐陆逊、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等多位优秀的人才,希望孙权能多加亲近任用他们。孙登死后,孙权才看到这篇表章,痛哭不已,心似滴血。
以后每次只要谈到他,都不自觉地流下眼泪。孙登一开始葬在句容,三年后又改葬蒋陵,即如今的明孝陵内,也已无迹可寻。孙登有儿子孙璠、孙希,都死得早。还有一个次子孙英,封为吴侯。后来因为不满权臣大将军孙峻擅权,密谋诛杀孙峻,事情泄露后自尽,封国也废除,孙氏这一支遂绝。
孙登的死,对孙权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为东吴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想到却遭遇了这样的变故。孙登的死,不仅让孙权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接班人,更让东吴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孙登离世之后,孙权无奈之下,将年仅19岁的三子孙和册立为太子。孙和同样出类拔萃,他热衷于文学,精于骑射,思维聪慧敏捷,对待师长恭敬有礼。早在14岁那年,他便肩负起宫廷侍卫之责。
尤为难得的是,他从不沉溺于玩乐,常对人感慨道:“真正有才能的人,应当致力于钻研学问、锤炼武艺,下棋、游山玩水皆是虚度光阴、耗费精力,毫无益处。”一心扑在政事上,对玩乐毫无兴趣,如此之人,无疑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可惜的是,他的结局却凄惨至极。
可惜孙和的太子之位,并没有坐稳。因为孙权的另一个儿子孙霸,也对皇位虎视眈眈。孙霸仗着孙权的宠爱,经常在孙权面前说孙和的坏话,导致孙权对孙和产生了猜忌。
最终,孙权废掉了孙和的太子之位,改立孙霸为太子。然而,孙霸并没有因此而得意多久,因为他的行为引起了朝臣的不满,最终也被废掉了太子之位。
孙权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可谓是一波三折。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为东吴的未来选好了接班人,没想到却遭遇了这样的变故。孙登的死,让孙权失去了一个优秀的接班人;孙和的被废,让孙权再次陷入了接班人的困境。而孙霸的被废,更是让孙权对皇位的传承产生了深深的忧虑。
孙权在晚年时,开始变得多疑和暴躁。他不再像年轻时那样英明果断,而是经常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发雷霆。他的这种变化,不仅让朝臣们感到恐惧,也让东吴的未来充满了不确定性。
孙权死后,东吴的政权并没有像他期望的那样稳定下来。相反,因为接班人的问题,东吴陷入了长期的内乱和动荡之中。孙权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皇位,互相残杀,导致东吴的国力大幅下降。最终,在曹魏和蜀汉的联合攻击下,东吴灭亡了。
孙权的一生,虽然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充满了遗憾和悲哀。他原本以为,自己已经为东吴的未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没想到却遭遇了这样的变故。他的这种遭遇,让我们不禁感叹: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谁也无法预料未来的命运。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珍惜当下,努力前行,为自己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