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大家好,我是兜兜,开始阅读前点点“关注”,我会持续为大家分享有趣的奇葩故事,感谢支持!
求职,这事儿得谦虚点、规矩点,给掌握你命运的人留个好印象,这道理谁都懂。就算是大名鼎鼎的李白,也不例外。他给韩荆州写了封求职信,一上来就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马屁拍得,简直成了千古绝唱。
不过,这画风怎么跟咱们印象中的李白不太一样呢?那个“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李白,怎么突然变得这么“谦逊”了?其实,这背后有原因。李白他爹四处经商,导致他出生档案上有点问题,没法参加唐朝的“高考”——科举考试。想当官,只能走举荐这条路。
但李白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狂。这狂放在历史上是个美名,但在现实中,可就注定了他人见人烦。给韩荆州写完那封“谦逊”的求职信后,李白又控制不住自己的狂性了。他说,韩荆州你要是肯见我,一定得请我吃饭;你要是想看我写的诗,你还得出纸派人抄写。这求职方式,简直就是自杀式袭击啊!
这封求职信的结果,自然没有任何悬念。被世人称颂的大贤人韩荆州,压根儿就没搭理李白。谁知道呢,韩荆州之所以能被后人铭记,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李白恰好给他写了那封求职信。人生真是充满变数,这话一点也没错。
不过,李白这人也算是命不该绝。后来,他遇到了贺知章。贺知章可是个识货的人,他一看李白,就知道这是个天才。于是,贺知章举荐了李白,让李白成了皇上身边的红人。但李白这人啊,就是与众不同。他乘兴而来,兴尽而去,最终还是没在官场上混太久,反而成了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而不是一个庸常的弄臣。
咱们再来看看李白那封著名的《与韩荆州书》。这封信,李白写得那叫一个情真意切、滔滔不绝。
一开篇,李白就先来了个“天下谈士相聚而言曰”,把韩荆州捧上了天。他说:“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这话听着就让人心里舒服。接着,李白对韩荆州的赞誉之情溢于言表,他称赞道:“君侯制作侔神明,德行动天地,笔参造化,学究天人“意思是君侯的文采如同神明之作,品德之高尚足以感动天地,文笔之妙堪比造化之功,学问之深更是探究天人之际。看看这奉承的话语,说得真是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
然后,李白开始自我介绍。他说自己虽然出身平民家庭,但志向远大,十五岁就喜欢剑术,游历四方,见过不少世面。三十岁写得一手好文章,还去京城拜会了很多中央领导。这自我介绍,既谦虚又自信,还带点小得意。
接下来,李白又开始表决心。他说自己愿意为韩荆州效犬马之劳,万一韩荆州碰上急事儿、难事儿,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他这条小命就是韩荆州的。这话说得,既诚恳又感人。
不过,李白这人就是狂,狂得有底气。他说自己虽然不敢自夸谋略修为有多高,但作品还是攒了不少的。他很想让韩荆州看看,又怕雕虫小技入不了韩荆州的法眼。要是韩荆州真想看看这些草根习作,还得送他点纸和墨,再找个能抄写的人。这话说得,既狂妄又自信。
最后,李白还来了个总结性的陈述。他说几乎所有的宝剑、宝玉,都是在识货的人手中才能卖出高价。像他这样的草根,也只有在韩荆州的提携下才能放射出光彩。这话说得,既谦虚又自负。
整体来看,这封《与韩荆州书》简直就是李白性格的缩影。他既谦虚又狂妄,既诚恳又自信,既谦逊又自负。这种复杂的性格特征,让李白成为了一个独一无二的诗人,也让他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不过话说回来,韩荆州当时要是真的搭理了李白,给他个机会,让他在自己手下当个官儿什么的,那历史会不会就改写了呢?咱们也就没机会欣赏到李白那么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了。所以说啊,造化弄人这事儿,有时候还真是挺有意思的。
李白和韩荆州的这段“非常”求职记,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却给我们留下了很多值得思考的东西。比如求职时的态度问题、人才的识别和任用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着,值得我们深思和探讨。而李白的那份狂放和自信,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毕竟在人生道路上,有时候狂一点、自信一点,也没什么不好。
看完文章的您有何感想呢?
快到评论区来分享吧!
期待在评论区看到您的精彩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