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岁的康熙问济世:“朕如果参加科考,能名列三甲吗?”济世摇摇头说:“皇上只能考个秀才。”康熙大怒,偷偷地参加考试。谁料,成绩一出来,济世闹着要告老还乡。
一天,济世在给康熙上课。康熙得知他的这位老师是大明时的状元,而且还是先帝顺治帝的老师,感到惊讶不已。
康熙诧异地问:“先帝为何找你做帝师?”
济世得意地说:“先帝爷对汉文化尊崇备至,偏偏请我一个前朝状元来做帝师,皇上你可知道,老臣入宫施教那天,全京城都轰动了。”
康熙盯着面前这位年过花甲的老师,陡然心生敬畏,他小心翼翼地问:“老师,朕有一件事,还请你直言。”
济世点点头:“老臣要么不开口,要开口定是直言。”
康熙直奔主题:“凭朕的学问,如果参加科考,能否名列三甲?”
济世摇了摇头,不说话。
康熙见状,着急地说:“就算进不了三甲,能考个进士及第吗?”
济世依旧摇摇头,不说话。
康熙一下急了:“进士都考不上?就算考不上,那么,能考个举人吗?”
这次,济世开口了:“皇上现在的学问,只能考个秀才!”
谁料,康熙大怒:“胡说,朕贵为天子,富有天下,怎么能跟穷酸秀才相提并论呢?”
“皇上的天下是祖宗给的,皇上的学问却要自己来修!”
康熙气得牙痒痒:“济世,你真可恨,朕有时会想怎么处置你,是砍头、廷杖、腰斩、还是凌迟处死?”
可是,济世镇定地说:“办法皇帝只说了四种,老臣却知道22种。冲这,皇上还得好好学习呀!”
康熙被顶得哑口无言,只得暗暗地生气,可他心有不甘,心想:我没这么差劲吧?
于是,他让近身侍卫东亭去查查什么时候科举考试,再打听清楚主考官和副主考官是谁。
最后,康熙谨慎地吩咐:“记着,不要让任何人知道!”
原来,他想悄悄地冒名应试,看看自己的真实本领到底如何?他心中暗暗发誓:至少也得考个进士。
不一会,东亭来复命:“恩科考试时间是十月初八。”
康熙掰手指一算,高兴地说:“还有59天,时间够用了,够用了!”
当听到副主考是济世时,康熙高兴地跳了起来,这次,我一定得好好考试,考个好成绩给他看看。
东亭凑到他跟前,小声说:“皇上,考题也打听出来了”
还没说完,被康熙训斥了一顿:“朕要凭真本事考试!”
接下来的日子,康熙是前所未有的认真。吃饭时看书、睡觉前看书、连上厕所时,也抱着书看,恨不得24小时都扎到书堆里。
科考当天,考生在考场里面考,康熙在考场偏房考;考生用3个时辰,康熙也用3个时辰。
只见,他奋笔疾书,挥洒自如。时辰不到,卷子就交上去了。名字自然不能用本名,康熙想了下,那就叫“龙儿”吧。于是署名:龙儿。
之所以,冒名应试。皇上有自己的考量,如果一旦考不好,就不声张,免得丢人。以后还需加倍努力读书。
几天过去了,康熙不放心,派东亭去悄悄地打探消息,看看自己考得怎样,考了第几名?
谁料,东亭耷拉着脑袋回来,回话支支吾吾:“皇上,那些考官有眼无珠,无才无学!”
康熙瞬间明白了什么,他如同被冷水浇了一般,瞪着眼睛说:“朕落榜了?”随后,像一只斗败的公鸡,败下阵来,一下坐在椅子上。
之后,他闷闷不乐,干啥都提不起兴致。处处躲着济世。可是,越不想见他,他就越在你面前晃。
济世拿着名单,与主考官一起过来复命:“皇上,现已试毕,甄选出进士90名,请过目。”
康熙赶忙上前查看,找了一圈,突然说:“为何少了前三甲的名字呢?”
“皇上,头甲三名为状元、榜眼、探花。这三个人选臣等无法决定,当由皇上钦点。”
康熙一喜,赶紧问:“这三人的姓名是?”
济世答到:“头甲第三名,位居探花者,臣等建议取这个叫龙儿的学子。他的文章,立意高远,大气磅礴,颇有上古之风啊!”
康熙高兴地跳了起来,“朕中了,朕中探花啦!”对着济世一个作揖:“学生恭喜老师,教出一个探花来!”
见济世一脸疑惑,康熙把冒名应试的来龙去脉讲给他听,为证实文章是他所写,他把文章的内容又复述了一遍。
济世听完,惭愧地说:“今后,皇上可以以天为师,老朽教不动了。”
说罢,济世转身离去,收拾了行李,闹着要告老还乡。
问其缘由,济世说:“老朽老眼昏花,轻视了皇上的天才,臣不配做帝师,请恩准我告老还乡。”
【秋萧浅读】
不知,济世是否用的“激将法”。将康熙的才学与干劲一下激发了出来,让他知道废寝忘食、奋发向上,不仅为了争口气,更是为了大清的千秋万代。
当康熙需要辅助时,济世义不容辞,呕心沥血地指导他,教他尊师重道,教他治国之策。当康熙学成之时,他不贪名利,不计恩宠,毅然抽身离去。
应了李白的诗句: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