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朱祁镇被虏,对方叫嚣:拿重金放人。而杨善仅凭口舌将人带回

秋萧浅读 2023-02-12 11:02:46

1449年,皇帝朱祁镇领兵作战,不料战败被囚禁。蒙古瓦剌叫嚣:拿大量赎金才能放人。然而,大臣杨善不费一分一毫,仅凭三寸不烂之舌,轻松将人领回。

1449年,朱祁镇率兵亲征,与蒙古瓦剌作战。不料,他作战失败,被瓦剌当作俘虏囚禁了起来。这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

皇帝迟迟不归,国不可一日无君,群臣们为江山社稷着想,把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推上了皇位,而朱祁镇则被封为“太上皇”。

此时,朱祁镇的处境非常尴尬,朝廷这边已立了新帝,已没有他的位置。而蒙古瓦剌又把他当成“摇钱树”,不断地索要钱财。

时间久了,对于营救朱祁镇,朝廷的态度越来越消极,特别是新皇朱祁钰,更加不希望他回来。

一年后,蒙古瓦剌继续叫嚣道:“拿重金来赎人!”迫于朝臣与外界的压力,朱祁钰不得不再次派人向瓦剌出发。

虽然,名义上是营救朱祁镇,但是,依旧一份礼物没带,一份钱也没拿,只让人拿着一封国书就出发了,并且国书上也压根没提接朱祁镇回来的事。

万万没想到,这次朱祁钰随便派出的人,竟然意外地完成了这项使命。

这人就是杨善,他仅凭三寸不烂之舌,经受住了一次次考验,把人安全带了回来。

杨善来到瓦剌的营地,瓦剌为他举办了欢迎仪式。宴会上,虽然歌舞升平,一派祥和。但是,对方使者却没打算放过他。

一上来,对方使者就昂着头,傲慢地问:“土木之战,你们部队怎么这么不经打?”

这时,正在埋头吃饭的杨善,一下抬起头,看到对方挑衅的眼神后,却愁眉苦脸起来,他叹气道:“这事本来不想说的,看来今天不得不说。”

看对方愣了一下,杨善不紧不慢地说:“土木之战时,我们的主力部队全都南征去了,仅有一部分出来作战,才会失败。现在大部队已经回来了,有几十万人,随时可以作战。”

对方使者倒抽了一口凉气,半信半疑地看着他。

见状,杨善压低了声音道:“我们在边界埋伏了很多火枪和带毒的弓箭,而且还在道路上安放了很多铁锥,你们的马蹄会被刺穿,必死无疑。”

对方使者瞪大了眼睛,脸色大变。杨善阴笑了一下说:“实话告诉你,夜里,我们会派很多刺客窥视你们的营帐,来无影去无踪,你们不知道吧?”

转而,杨善又叹息道:“唉,可惜这些都没用了。”

瓦剌使者满脸疑问:“为什么呢?”

杨善哈哈一笑,“我们已经讲和,彼此之间像兄弟一样,怎么还用得上这些!”

瓦剌使者笑了,杨善完美地完成了这场较量,但他没有放松,明天要面对的是瓦剌的太师也先。

果然,太师也先上来就杀气腾腾问:“为什么降低马价?”“为什么卖我们的布匹都是劣等货?”“为什么要降低给我们的封赏?”

面对连续发问,杨善并没慌乱,他思考了片刻后,一一解答。

他镇定对也先说:“马价逐年上涨,我们买不起,又不好拒绝太师,只能略微降价,这是迫不得已啊,现在马价可比之前高很多了。”

“至于布匹,我们已经严惩了相关人员,您送来的马匹不也有不好的吗,这自然也不是您的意思对吧?”

太师也先点点头:“当然,当然,这绝对不是我安排的,那为什么降低封赏哪?”

杨善解释说:“封赏我们并没有降低,只是经过核实,减去了虚报的人数。”

见太师也先一时语塞,杨善一把把国书递到他手中,试探地说:“不如把太上皇送回大明,然后大明每年给太师赏赐,这样两国都好啊!”

太师也先思考了下,拿起国书一看,皱起了眉头问道:“你们国书上为什么没写要接太上皇哪?”

果然,问到了这个重要的问题。

杨善早有预料,他故意提高了音量:“这是为了成全太师的名声啊,国书是故意不写的,是为了让太师自己做这件事。”

见太师态度有所松动,杨善继续说:“您想啊,如果在国书上写出来,太师您不就成了奉命行事了吗?这可是大明的一片苦心啊!”

太师也先被忽悠得晕头转向,不断地点头称赞道:“说的对,说的是!”

最后,他还是问到了点子上:“怎么不带钱来赎人?”

杨善心想:果然还是问到了这个问题。

他笑了下说:“我们本来是带钱来的,但是这样显得太师太贪财了,幸好我们特意不带钱来,才能见识到太师的仁义啊!”

【“太师不贪财,是男子汉,必当名垂青史,万世传颂(好男子,垂史册,颂扬万世)!”】

这一顿马屁拍的,太师一边笑一边不停地说:“好!好!”

就这样,杨善凭过人的智慧和出色的口才,在没有割让一寸土地,没有付出一分钱的情况下,轻松地将朱祁镇带了回来。

众所皆知,一言以兴邦,一言以丧邦。一句话能让人笑,一句话能让人跳,可见会说话的重要性。

口才是一个人智慧的反映,是影响一个人事业成功、人际和睦、生活幸福的重要因素,是一种可随身携带永不过时的基本能力。

好的口才,能进善言,也是社稷的福祉。

1 阅读:9

秋萧浅读

简介:读史明智,用独特的视角带你看百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