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贵妃得了怪病,李时珍在椅子上铺满面粉,再埋个小刀,让贵妃坐下

秋萧浅读 2023-02-09 10:36:24

嘉靖年间,张贵妃得了怪病,太医束手无策。李时珍却在椅子上铺满面粉,再埋个小刀,让贵妃坐下。刚落座,她“啊”地一声,弹跳起来,看鲜血染红了面粉,大怒:“拖出去,斩了!”

要说张贵妃这怪病,还真是让太医为难了,偏偏长在屁股上,瞧不能瞧,看不能看。

正值盛夏,张贵妃趴在床上,满脸大汗,“哎呦,疼死我了!”嘉靖帝急得团团转,赶紧宣太医过来。

太医匆匆赶来,隔着屏障,让娘娘伸出手来,号了脉后,心里有了大概。但是,想进一步了解症状时,太医却为难了。

俗话说:“男女有别”。更何况,这是嘉靖帝的宠妃张贵妃,太医是慎之又慎,情急之下,把贵妃身边的贴身宫女叫了出来。

经太医发问,宫女仔细观察后,再来一一描述。可听完描述,太医们却是汗流浃背,暗自叫苦。

其实,张贵妃的病并不是什么大毛病,说白了就是屁股上长了脓疮,只要戳破,让毒血流出来,就能痊愈。

但是,难题来了,谁敢在贵妃的身上动刀子呢?

太医们面面相觑,都想不出什么好办法。见张贵妃疼痛难耐,嘉靖帝踱来踱去,质问道太医:“抓紧治,务必把贵妃治好。”

经过商议,太医只能先开了两种药。一种是让贵妃内服,一种是让她涂在伤口上外敷。他们已经尽力,剩下的只能祈求上苍,赶快让伤口愈合,让贵妃好起来。

然而,事与愿违。张贵妃用了药后,病痛没有丝毫减轻,脓疮还是鼓鼓地长在那,并且已经开始流脓,这让她更加坐立难安。

嘉靖帝拍着桌子,大骂:“真是群废物!”立即罢免了太医院判,并命人到处张贴告示:医治好张贵妃者,重重有赏。

这事让富顺王朱厚焜知道了,他跑到嘉靖帝跟前说:“我可以举荐一个人,小儿的病就是他看好的。”

他推荐的人就是李时珍,富顺王之所以对李时珍的医术是深信不疑,赞不绝口,是因为他治好了儿子的“怪病”。

当时,富顺王儿子10岁。奇怪的是,每到夜晚,家里掌灯时,这孩子就大哭大闹,非要吃一种“怪”东西。

他要吃的东西可不一般,他要吃蜡烛燃尽后的灯芯、灯花。每每点起蜡烛,他就盯着蜡烛哭闹,非要把灯花吃到嘴里才罢休。

为了这病,富顺王请遍名医,但医生看完后,都摇摇头,表示没见过这种病,没法治。也有些郎中,开了几副药,可都不见效。

然而,李时珍看完后说:“这孩子肚子里有虫,需要用一些杀虫的药。”服药后,孩子病情果然大有好转,没几天就治愈了。

因此,富顺王把李时珍请进宫来。了解完情况之后,李时珍拍着大腿说:“这不是害我嘛!”

但是,既然来了,富顺王又在皇帝面前夸下海口,还是得好好想个办法,在接触不到张贵妃的情况下,把伤口弄破,让脓血流出来。

李时珍绞尽脑汁,走来走去。走累了,他一下坐在太师椅上。突然,有个东西硌了下他,拿出一看,是个扇子。他灵机一动,想到了办法。

第二天,他在太师椅上,铺满厚厚一层面粉。让宫女把椅子搬到贵妃寝宫,再让贵妃赤身坐到上去。

一开始,张贵妃听到这个要求,瞪大了眼珠子拒绝了。此时,宫女按李时珍教她的说:“李大夫说,这是治病的。”

被病痛折磨多日的张贵妃,心想:管不了这么多,还是治病要紧。一咬牙,便坐了上去。

不久,椅子被搬了出来,李时珍根据面粉的形状,判断出脓疮的位置。他在那里插了一把小刀,刀尖朝上,四周又铺满厚厚的面粉,吩咐宫女搬进去,让贵妃再坐一次。

谁料,张贵妃刚一落座,她就“啊”地一声,一阵刺痛,弹跳起来。她回头一看,鲜血染红了面粉,大怒:“把他拖出去,斩了!”

然而,身边的宫女却高兴地叫道:“娘娘,脓疮破了!”一下子,脓血都流了出来。

一时间,张贵妃觉得没有这么疼了,身体轻松了许多。她才明白,李时珍不是谋害她,是在帮她治病。她瞬间转怒为喜,笑着说:“赏,重重地赏。”

随后,李时珍又开了一些补身体的方子,没过几日,张贵妃的病就痊愈了。

嘉靖帝大喜,封李时珍为院判,留在了太医院。

【秋萧浅读】

李时珍不但有高明的医术,还有灵活变通的思维。他的智慧、机敏、不拘一格的治病形式,为后世所赞叹。

“变则通、通则达”,当遇到困难、遇到瓶颈时,不要一味地钻牛角尖。换个思维,换个角度,或许事情会迎刃而解,会迎来新的转机。

要用变通的眼光看待问题,方法总比困难多。

1 阅读:98

秋萧浅读

简介:读史明智,用独特的视角带你看百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