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茶馆》中有句台词:“若旗人沦为汉奸,其罪行更重一等。”
清末民初,有位正白旗人,曾为满清大官,中外闻名,被视为开明派。但他却投敌日本,沦为汉奸,送38个儿女出国。临终遗言:不准为中国效力。
这位人物乃清朝第十代肃亲王,亦是末代肃亲王,名为善耆。
平心而论,善耆在清亡前表现尚可,于满清亲贵中属开明。他未杀策划刺载沣的汪精卫,反言:“你们革命有因,恨清朝腐败。若成功,你亦未必强过我们。”
善耆去世后,汪精卫赴大连吊唁,言:“其言成真,吾辈今日虽胜,却远不及清朝,境况如此糟糕。”
善耆为缓和矛盾,积极参与新政并任用革命党人,意图借此消弭革命。然而,此举反增强了京津地区革命党实力。
善耆此举并非出于同情革命,而是意图为腐朽的满清王朝延续命脉,他深知清朝要存续,必须进行变革。
问题是,天下局势非一王爷所能左右。他欲借革命党之力,革命党亦图谋他,双方互为利用,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进程。
辛亥革命后,局势显示大清将亡,但善耆拒不接受。良弼、铁良、溥伟等人怂恿他成立宗社党,旨在誓死保卫皇室。
但他们如秋后蚂蚱,蹦跶不久。见“复国”无望,善耆转向外国人。因英美等国不感兴趣,他选择结交日本。
1912年2月,溥仪退位之际,善耆独树一帜,成为唯一未在清帝退位诏书上署名的王公贵族。
1912年2月2日,袁世凯就任大总统之日,善耆在川岛速浪协助下,乘火车自北京至秦皇岛,转乘日本军舰赴旅顺,表决心与民国决裂。途中赋诗:“幽燕别故土,啸返辽东路,回望烽火处,中原映残阳。”
随后,他百余名家眷抵达旅顺,由福岛安正安置于原民政部长官官邸(今新华大街9号)。为安抚善耆,日本人将“旭川町”更名为“镇远町”。
善耆已沦为日本走狗,他心甘情愿地持续进行复辟清朝与分裂祖国的活动。
问题随之浮现,清朝既已覆灭,善耆一家百余人该如何维系生计?
答案是名为川岛浪速的日本浪人,他每月为善耆一家筹备约3000元生活费。
善耆因此对日本人极为感激,为表心意,他对日本主子尽显谄媚之态,极力讨好,以示忠诚。
1912年7月30日,日本明治天皇逝世。善耆闻讯震惊,表现茫然。他特在王府设灵堂,并亲自为明治天皇服丧三日。
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人决定在旅顺白玉山建造“表忠塔”,善耆慷慨捐赠200元作为“香火钱”,以示支持。
时间流逝,善耆愈发绝望,深知复国无望。于是,他将所有希望寄托于儿女,期盼他们能继续这一未竟之志。
他有38个儿女,分工明确:儿子们需多历练,被派往国外学习;女儿们则需为家族出力,方式是结交日本人。
因此,他将女儿也卷入其中,以增进与日本人的“联系”。
善耆将6岁爱女爱新觉罗·显玗送给川岛浪速作“养女”,她随川岛赴日,全面接受日本思想教育。
作为日本人的养女,爱新觉罗·显玗需改日本姓,故得名“川岛芳子”。
善耆十年间倾尽财力物力与精力,策划的“满蒙独立运动”均以失败告终。
他至死不悟,临终嘱咐子女:“切勿为中国效力。”
善耆遗愿由女川岛芳子继承,她为拉拢满蒙势力,嫁予蒙古贵族甘珠儿扎布。阴谋败露即速离婚,继而国内外奔忙,施展各种阴谋手段。
在“九一八”事变及日本全面侵华期间,川岛芳子充当日军先锋,犯下诸多罪行,二战结束后被处以枪决。
善耆生平因辛亥革命分为两阶段:前期为“开明肃亲王”,后期则成“投日走狗”,令人不齿。
溥仪之父爱新觉罗·载沣,在清朝灭亡后未生邪念。即便溥仪赴东北为汉奸,遣人至天津劝降,载沣仍怒斥来人,拒绝与日本合作。
新中国成立后,载沣主动捐出醇王府,供人民政府公用。
此境界格局,远超执迷不悟的善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