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14个儿子:8儿卷入谋反,3儿自然去世,3儿早夭

会会谈历史 2023-09-28 08:03:00

在唐太宗14个儿子中,8个儿子卷入谋反,3个儿子自然去世,另外3个儿子早夭。

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史家之笔和后世对他评价很高,称之为“明君”和“千古一帝”。

这样一位帝王,他却有8个儿子卷入了谋反之中。

要知道,李世民一生,有记载的,一共有15位后妃,其中长孙皇后生下3个嫡子,其他14位嫔妃生下11个庶子。

这也就意味着,李世民一半以上的儿子都卷入了谋反。

那么,他们到底都做了什么事?李世民另外的6个儿子,又都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八个儿子卷入谋反,结局迥异

这八个儿子中,老大谋反,但被庇护到最后,受尽宠爱,其他七个儿子就没这个运气了,老三和老六,被冤枉致死,老五被赐死,老七、老八、老十四自尽而亡,老十死于流放地。

受尽宠爱的老大

在李世民的一生中,只有长孙皇后这一位皇后,二人年少成婚,夫妻感情和睦,在婚后第六年,夫妇迎来了人生中的第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便是嫡长子李承乾。

从名字上来看,“承乾”二字已注定,这个嫡长子承载着殷切盼望,日后会继承大统。

李承乾1岁时,被封恒山王;5岁时,被封中山王;

在李承乾8岁这一年,李世民终于坐上了龙座,这时他才28岁,且这时至少已有5个儿子,并不着急立皇储。

但李世民依然决定,让8岁的李承乾成为太子,并让多位名噪一时的名家大儒教导李承乾。

编辑

李承乾也很优秀。

李承乾儿时爱生病,每当这时,李世民特意吩咐让他多休息,可即便如此,李承乾依然刻苦读书,等他十岁时,老师李纲患了足疾,行路不便,他亲自站在门口,谦卑有礼引老师进门。

看到李承乾这般,李世民很欣慰,在李承乾11岁时,开始让他接触朝中的政务,后来,李世民外出,13岁的李承乾开始监国。在16岁那年,李承乾娶妻,再次以太子之身监国。

他所行之事,可圈可点,连李世民也表示认可。

在李承乾23岁时,李世民特意为他设立崇文馆,招揽人才。

要知道,李世民起家时,秦王府就有十八学士,而他为李承乾设立崇文馆,用意不言自明。

自古以来,在皇室之中,权力至上,哪怕是父子,亦为了权力互相算计,为君为父者,总会削弱太子势力。

此时,李世民这个皇帝正值壮年,李承乾这个太子年轻有为,可李世民却为了儿子,主动培养太子自己的势力。

只能说,他真的很宠爱李承乾。

可即便如此,在万众瞩目中长大的嫡长子李承乾,最终还是走上了谋反的道路。

不可否认,李世民很宠爱李承乾这个儿子,但另一方面,他也把李承乾当做继承人在培养,对这个儿子有很高的期待。

高期待,也有高配置,像教导李承乾的老师,都是于志宁、张玄素、孔颖达等人。

这些人,要么是当初秦王府十八学士中人,要么是当朝大臣,总之都是受李世民认可的大家,有他们在,李承乾所得到的教育水平是非常高的。

可也正是这样的高期待和高水平,毁了李承乾。

孔颖达和张玄素等人,时刻盯着李承乾的一举一动,只要犯一点错,马上劈头盖脸大骂,然后告诉李世民。

编辑

在李世民看来,这是对儿子负责任的表现,因此一般都是哄这几位老臣,他也的确希望严师门下出高徒。

可李承乾的想法,没有人在乎,这些老臣们,也只是想要个完全听话以及规规矩矩的太子爷。

后来,还是李承乾的奶娘,悄悄告诉孔颖达,太子已不是小孩子,已不能随便当面大骂,然而没人能听进奶娘的话。

就在这时,李承乾还患了病,在身体和心理双重压力下,他也逐渐生出了反抗的心思。

李承乾开始宠幸一名太常乐人,还给他起名叫称心。

没多久,这个消息,传到了李世民耳朵里,他怒不可遏,下令处死了称心,但没有惩罚李承乾。

李承乾没有收敛,之后他又偷带突厥进了宫,于志宁发现后,马上把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李承乾也因此想要除去这些老臣。

到了这时,他做出的很多举动,已经不符合太子的身份,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依然没动过废太子的念头,为了平息他人之口,李世民还把自己的镜子——魏征,扶为了太子太师。

但仍有人不断提出异议,希望李世民认真考虑国本一事,李世民不为所动,依然力挺李承乾。

可在后来,李承乾已经开始缺乏太子的安全感。

642年,魏王李泰完成《括地志》编撰,李世民赐下许多金银财宝,甚至超过了太子的规格,事后李世民感觉到不合适,直接取消了太子用度的规格。

这个举动,事实上已经补偿了李承乾,但李承乾的内心,仍然极为不安,生怕太子之位被夺。

没办法,魏王李泰也占尽了优势。

李泰,是李世民的嫡次子,母亲同样是长孙皇后,李世民也很宠爱这个儿子,他唯一输给李承乾的地方,可能只是,他比李承乾晚生了一年。

焦虑不安的李承乾,铤然走险,选择暗中除去李泰,在行动失败后,他联合大将侯君集直接准备谋反抢位。

编辑

然而,对方是李世民,是当年四处征战的秦王,况且还有李靖、尉迟恭等名将尚在。

李承乾等人,不是对手,谋反最终以失败告终。

李世民很心痛,爱子走了极端,但眼下也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那就是怎么处置李承乾呢?

自古以来,谋反意味着对君权的绝对挑衅,谋反者都不会有好下场,诛杀也是基本操作。

只是,李世民不舍得爱子,最后和大臣们极限拉扯,仅是废了李承乾,将他贬为庶人,从而保住了李承乾的性命。

不过,命虽留住,李承乾的心魂却没有了,仅过两年,26岁的李承乾在流放地郁郁而终,李世民特意为他废朝,让曾经的太子爷,以国公之礼下葬。

这样一来,也算给足了李承乾最后的体面。

不得不说,李承乾这位嫡长子,的确受尽宠爱,哪怕他做了许多荒唐事,李世民也依然力挺他,甚至在李承乾谋反时,李世民这个老父亲还费尽心思护他周全。

只是,也很惋惜,过高的期待和过于严苛的教导,压垮了这位曾经无比优秀的太子爷。

但,相对其他兄弟来说,他的结局已经算是不错了。

被人冤枉的老三、老六

李恪,是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杨妃。

关于杨妃,有关记载寥寥无几,不过根据她最大的儿子李恪出生在619年这一点,可以确定的是,在李世民还是秦王时,她就已经嫁给了李世民。

也因此,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她是“四妃”之一。

在那时,隋炀帝早已死去,杨妃没有一个强大的母家,她也只是空有一个前朝公主的称号。

编辑

但即便如此,李世民也依然很宠爱李恪。

李恪的气质,很像李世民,故而李世民很喜欢这个儿子,在他1岁时就封了长沙郡王,6岁改封汉中郡王,8岁改封汉王,这还不满意,又在9岁时改封蜀王。

直到18岁,李世民安排李恪赴任安州都督,也许是因为年少轻狂,李恪做了一些出格之举。

不过,对于这一点,史上记载不一样,主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御史柳范斥责李恪打猎无度,另一种是说李恪是因为与他人作赌。

不管怎样,李恪都因此受到了惩罚,他被削官了,只是不到一年,19岁的李恪再次出任安州都督。

这一次,李世民特意嘱咐李恪,要注意一言一行。

643年,太子李承乾谋反,李世民万般心痛之下,只好重新选择继承人,后在宰相长孙无忌的力挺下,李世民立李治为太子。

不过,李治性格仁弱,李世民不喜欢,他想换太子,便召来长孙无忌,表示:李恪有我的风范,当立为储。

谁知,长孙无忌却表示:太子已定,不可随意更换。

之后,李世民似乎看出,长孙无忌要借李治专权,他特意叮嘱李恪:行事要小心谨慎,以霍光除去汉燕王刘旦为例,臣也可除王,要吸取教训。

《资治通鉴》:上谓吴王恪曰:“……汉已立昭帝,燕王旦不服,阴图不轨,霍光折简诛之。为人臣子,不可不戒!”

649年,李治登基为帝,第二年拜李恪为司空,第三年又加授李恪为太子太师。

653年,房遗爱与高阳公主谋反,李治命令长孙无忌审理此案,长孙无忌抓住这个机会,把李恪牵扯进了这场谋反局。

据记载,李治心软,还与兵部尚书崔敦礼给李恪等人求情,但崔敦礼以谋反为由,坚持不放过李恪,李治这才放弃。

编辑

就这样,李恪被冤枉致死,临死前大骂长孙无忌。

《资治通鉴》:上润谓侍臣曰:“荆王,朕之叔父,吴王,朕兄,欲匄其死,可乎?”兵部尚书崔敦礼以为不可,乃杀之……吴王恪且死,骂曰:“长孙无忌窃弄威权,构害良善,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

看样子,是长孙无忌害了李恪,但纵观整件事来看,李治这个皇帝也未必完全无辜。

要知道,这个时候,李恪才34岁,身在重位,又是此时李世民尚存于世最大的儿子。

很有可能,冤枉李恪,是李治和长孙无忌这对君臣联手主导并出演的一出戏剧。

甚至,李恪的死,还牵连了自己的同母弟弟李愔。

李愔,是李世民的第六个儿子,母亲也是杨妃。

只是,李愔的死,并不无辜。

李愔身为皇子,行为不端,常常踩着老百姓的庄稼去打猎,还动手打官员,无法接受的官员,慢慢把状告到李世民面前。

一开始,李世民循循善诱,耐心教导,可李愔依然无法无天,连亲爹李世民后来都在怒骂,这臭小子冥顽不灵。

之后,李愔被贬为了虢州刺史。

李治登基后,李愔依然我行我素,对官员说打就打,没有一点收敛,故而,李恪卷进房遗爱谋反时,李愔也没躲过。

不过,他的结局,比李恪好一点。

李愔被贬为庶人,虽说他没有谋反,是被冤枉的,但至少他比哥哥李恪多活了二十年。

被赐死的老五

李佑,是李世民的第五个儿子,母亲是阴妃。

客观来说,阴妃和李世民是有世仇的,当初李渊起兵,隋朝留守阴世师杀了李渊的儿子李智云,并且还掘了李渊家族的坟墓。

这位阴世师,就是阴妃的父亲,而李渊进了长安城之后,也借机除掉了阴世师。

编辑

但事后来看,李世民对阴妃和他的儿子还是不错的。

李佑也像其他的皇子一样,先后封王,并且李世民教导李佑,要亲近贤臣远离小人,还让大臣权万纪,成为了李佑的长史,负责教导李佑。

也许是天高皇帝远,李佑来到封地后,非常喜欢打猎,他还招募了昝君谟和梁猛彪两位善打猎的幕僚。

在这二位的撺掇下,李佑开始玩物丧志,权万纪为了让李佑收心,特意赶走了二人。

昝君谟和梁猛彪怀恨在心,准备暗地除掉权万纪,可没想到,却被权万纪逮了个正着,权万纪立刻将此事告到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派人调查,发现事情属实,就让权万纪和李佑先后返京。

这时,在昝君谟和梁猛彪等人的劝说下,李佑派人偷偷肢解了权万纪,并且直接举兵谋反。

李世民得知后,先是跳着脚大骂,李佑不听自己的话,又哭着说,自己愧对皇天和祖宗。

不过,李佑等人虽然张牙舞爪,但说到底,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很快他就被送到了李世民面前,李世民很心痛,将李佑贬为庶人,后来又含泪将他赐死。

李佑卷入谋反,大多都是昝君谟、梁猛彪、燕弘亮等人的撺掇,如果他能够听李世民的话,亲贤臣远小人,也许就不至于,因谋反而被人赐死。

自尽而亡的老七、老八、老十四

•老七

李恽,是李世民的第七个儿子,母亲是蒋国夫人,出自琅琊王氏,亦是名门之后。

李世民在世时,先后封李恽郯王、蒋王。

不过,李恽挥霍无度,后来李治登基,李恽被封为了梁州都督,在这里,他索要了四百多辆车,当地州县不堪重负,告状到李治面前,李治没有处罚他。

编辑

674年,李恽出任箕州刺史,依然作威作福,箕州录事参军张君彻告了李恽谋反的御状。

之后,唐高宗李治派人前来核实,李恽仓皇自尽,李治才顺李恽没有谋反,之后下令杀了张君彻,为了弥补李恽,李治追赠他为司空,并且陪葬昭陵。

但这件事,有一点比较模糊,也就是李恽有无谋反。

如果,李恽没有谋反,李治派人调查情况时,他就没有理由选择自尽,因为在当时,李恽多次惹祸,李治都没有计较,李治的确对这位兄长很好。

可如果李恽谋反,在他自尽后,李治不会说他没谋反,也就没有理由杀了张君彻,因为张君彻举报谋反者,算是功臣。

所以,我们也有理由怀疑,张君彻只是个工具人,逼死李恽,很有可能是李治的手笔。

•老八

李贞,是李世民的第八个儿子,母亲是燕德妃。

燕家是军宦世家,12岁的燕氏就嫁给了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坐上皇位第二年,燕氏被封为妃,也是在这一年,李贞出生了。

李世民在世时,李贞也像其他皇子一样封王封官,先后封汉王、徐州都督、越王、相州刺史,李治登基后,先后封李贞左卫大将军、安州都督、相州刺史,李显登基后,李贞被封为太子太傅。

到了这时,年过半百的李贞,已经位极人臣。

不料,李显当皇帝还不到一年,就被武则天废掉,转身立了豫王李旦为新的皇帝。

虽然,皇帝都姓李,但朝局情况不一样了,实际掌权人已是武则天,这让李氏皇族担惊受怕。

688年,61岁的李贞,决定与各王起兵,可惜没多久兵败,为了不被抓,他选择服毒自尽。

李贞的一生,大多都是坦途,只是在晚年,碍于母强子弱的朝局,才落得如此凄凉的结局。

•老十四

李明,是李世民的第十四个儿子,母亲是杨氏。

杨氏,本来是李世民弟弟李元吉的王妃,后来经过“玄武门之变”后,李元吉身死,杨氏因此进了李世民的后宫。

编辑

李世民很宠爱杨氏,杨氏也在后来为李世民生下了儿子李明,李世民在位时,李明被封为曹王。

等李治登基后,李明被任命为梁州都督,以及三州刺史,这样来看,李治对这位十四弟还算不错,可就在这时,他做出了一个举动。

李治下令,李明过继给李元吉。

也就是说,李世民不仅迎娶李元吉的王妃,生下的儿子,还被挂在了李元吉名下。

不知道,李明会作何感想?但即便李明没有不满,他这个人,也的确行事不矩。

长史孔祯担忧李明,总是劝李明要规矩一些,可李明却认为,他是皇帝的弟弟,不会有危险,因此他对孔祯的话充耳不闻,继续走嚣张跋扈的路线。

680年,李贤谋反,李明因为行事乖张被牵连。

李明终于后悔,但已来不及,他被流放到黔州,此时李治身体每况愈下,武则天大权在握,在她的授意下,黔州都督故意步步紧逼,最终让李明在惶惶不安中自尽。

李明死后,埋葬在黔州,三十年后才回到长安。

李明卷入谋反,最后被武则天逼着自尽,是由于他自己行事高调,招惹来这一场祸事。

死于流放的老十

李慎,是李世民的第十个儿子,母亲是韦贵妃。

韦氏,是隋朝大臣韦圆成的女儿,她先是嫁给了尚书李子雄,后来李子雄追随杨玄感兵败被杀,没几年,秦王李世民为了拉拢名门,迎娶韦氏。

李世民坐上皇位那年,韦氏被封贵妃,是“四妃”之首。

两年后,韦贵妃生下李慎,李世民在世时,李慎被封申王、纪王、襄州刺史,后来李治登基,李慎被任命为左卫大将军、荆州都督。

编辑

683年,李治去世,武则天独掌大权,为稳住李唐皇室,武则天能封就封,能赏就赏,李慎作为李世民的儿子,也在这时被封为太子太保和太子太师。

不过,即便如此,李唐宗室依然惶惶不安。

688年,李贞决定,联合诸王起兵,反对武则天。

这个消息,也告诉了李慎,但李慎经过慎重思考,没有加入,可这场反对武则天的起兵,最终还是牵连了李慎。

武则天念在,李慎没参与,便放过了他一命,只是下令,将其一家流放到岭南。

然而,李慎老迈,他的身体已经禁不住一路折腾。

689年,61岁的李慎,死在了去岭南的路上。

李慎由于自己宗室的身份,无辜卷入谋反,幸好十六年后,李显恢复了李慎的王爵。

三个儿子自然去世,各有智慧

在李世民的14个儿子中,只有三个儿子算是自然去世的,分别是老四、老九、老十三,都比较难得,但三个人也是各有智慧。

(一)晚年收敛的老四

李泰,是李世民的第四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

和李承乾一样,作为嫡子,李泰自小受尽宠爱。

李泰刚一出生,就被封为宜都王,1岁时进封卫王,九岁时改封越王、以及十六州刺史、封地更是达到了22州,14岁被封左武候大将军,同时兼管长安。

据《朝野佥载》记载,李世民养了一只叫将军的白鹘,他想李泰时,常常用它给李泰送信,一天能送许多趟。

要知道,在那时,李泰就在长安,李世民对这个儿子,可谓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朝野佥载卷五》 太宗养一白鹘,号曰“将军”。取鸟常驱至于殿前,然后击杀,故名“落雁殿”。上恒令送书,从京至东都与魏王,仍取报,日往反数回。亦陆机黄耳之徒欤!

还有,不论是在《旧唐书》还是在《唐会要》,里面都记载过这样一件事。

李泰的身材胖,弯腰困难,李世民却没有为了君臣之礼,让他减肥,而是下令,允许李泰坐着轿子来。

《旧唐书》 又以泰腰腹洪大,趋拜稍难,复令乘小舆至于朝所。其宠异如此 。

桩桩件件,连刀笔吏都赞叹:“其宠异如此。”

但不得不说,李泰也很优秀。

李泰好文擅文,李世民因此给他布置了主编《括地志》的任务,而在641年,李泰也和众学士交上了这份答卷,这份《括地志》内容详实,有十分大的参考价值,李世民笑着收藏了起来。

之后,为了奖励儿子,李世民赐下大量的金银财宝,甚至已经超过了太子的规格。

这时,大臣褚遂良劝谏,对魏王的赏赐已经超过礼制,李世民也反应过来此举不合适,但却没有减少李泰的赏赐,而是直接取消了太子原本的规格。

这样的宠爱,让李泰有理由相信,如果大哥李承乾不是太子,他完全可以胜任太子。

643年,李承乾被废,在李世民看来,新任太子会在嫡子魏王李泰和晋王李治中产生。

这时,李泰主动去找李世民,表示让他让当太子,将来再杀了自己的儿子,把大位还给李治。李世民很激动,当场允诺:行,那就由你来当这个太子。

没多久,大臣褚遂良上书劝谏李世民:一个连亲儿子都能杀的人,怎么会放过九皇子呢?

李世民这才冷静思考,他是很宠爱李泰这个儿子,但他作为父亲,希望每个儿子都能活着,因此谋嫡的李泰被降为郡王。

编辑

652年,李泰去世,死时32岁,在唐高宗李治的安排下,李泰的葬礼十分风光。

诏式披哀荣之典,赠太尉、雍州牧,班剑卌人,羽葆鼓吹,赙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赐东园秘器,葬事官给,务从优厚

对于李泰的晚年生活,史料记载相对较少。

但可以肯定的是,经过谋嫡失败后,他行事收敛,不然即便李世民再宠爱,他也很难得到唐高宗李治的如此优待。

(二)深藏不露的老九

李治,是李世民的第九个儿子,母亲是长孙皇后。

和李承乾、李泰一样,李世民对发妻的儿子,依然无比宠爱,不过在李治出生的这一年,李世民已经有8个儿子了。

而李承乾和李泰,都在靠前面的位置,很少有人来分担爱,可到了李治这里,儿子太多,总是受到了一点点影响。

3岁被封晋王,李世民考《孝经》,8岁为母亲去世而难过,之后被封为了右武候大将军。

这,几乎就是李治在成为太子之前的所有记载。

甚至,李治的小名,叫雉奴。

这个名字,本身并无问题,也是寓意李治的善良仁厚,但另外的两个嫡子,李承乾的“承乾”二字,已不用说,而李泰的小名,叫青雀,寓意健康成长。

故而,李治这位九皇子的存在感,没有那么强,包括李治给后世的印象,也是懦弱。

但纵观历史,这位九皇子,却绝不是一般的人物。

当初,李承乾谋反,李世民要在剩下的两个嫡子中立太子,这时李泰主动出击,称要杀子立弟,李世民本来已经答应了李泰,但很快又冷静下来了。

最后经过慎重考虑,李世民决定,为了保全兄弟二人,让相对宽厚的李治成为太子。

编辑

做出这个决定,除了李世民的考量,这里面还有李治的智慧。

李泰为争太子,拿死去的汉王李元昌吓唬李治,当着李泰的面,李治战战兢兢,等李世民来探望时,李治蔫头耷脑不说话,直到李世民逼问,李治才说出这件事。

李世民大为恼火,立刻决定就让李治成为太子。

在这时,李治才15岁,但在夺嫡关键时刻,他却打败了李泰,这说明他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

这之后,李世民培养李治6年。

649年,21岁的李治登基,开始了他作为唐高宗的生涯,在位期间,宠爱皇后武则天,让她逐渐掌权,也是世人诟病李治懦弱的缘由。

但其实,李治宠爱武则天,也绝非完全是被美人迷了眼,在当时,长孙无忌等老臣专权,李治借宠爱武则天这个机会,打击老臣,也是便于掌权。

李治在位三十四年,史称“永徽之治”,有人称不输“贞观之治”,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位深藏不露的九皇子!

(三)行事低调的老十三

李福,是李世民的第十三个儿子,母亲与十四皇子李明一样,都是李元吉王妃杨氏。

关于李福,史料记载较少。

李世民在世时,李福先后被封为赵王、秦州都督,并且还把他出继给了李建成,李治登基后,李福被封右卫大将军,但没多久,李福就被安排到地方当都督。

此后,长达二十余年,风平浪静。

670年,34岁的李福,在梁州去世,李治下令追赠他为司空,并且陪葬昭陵。

以上,是关于李福的记载。

但即便如此,史书三言两语,就是一个人的一生。

事后来看,李福被外放,应该也是遭到了李治的忌惮,但他因为行事低调,没有插手朝廷政务,才能二十余年风平浪静,并且死后得到了李治的优待。

编辑

三个儿子早夭,也算幸运

在李世民的14个儿子中,还有3个儿子早夭,分别是老二李宽、老十一李嚣、老十二李简。

不过,纵观李世民14个儿子的结局,8个儿子卷入谋反,各有各的凄凉,真正能称得上善终的,也就只有3个儿子。

最是无情帝王家,或许对于这三个皇子来说,没有如期长大,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吧!

关于李世民的这14个儿子,你怎么想呢?

0 阅读:6

会会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