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美丽杭州城阴雨绵绵,天气阴冷,但再冷的天再难的路,也抵挡不住络绎不绝的杭州市民,他们纷纷前往娃哈哈集团下沙产业园,著名企业家宗庆后的追思会,就在这里举行。
人们捧着菊花,撑着伞,早早就等到了这里,希望能有机会进入会场悼念。
会场内,追思会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在接待环节,以宗馥莉为首的四人排成一条直线,与到来宾客一一握手。
来宾说着安慰宗馥莉的话,宗馥莉哽咽地点头致谢,宗馥莉旁边,紧靠着的是她的母亲施幼珍,施幼珍的旁边,是宗馥莉的两位叔叔。
施幼珍身着黑色羽绒服,留着黑色短发,与人握手时微躬着身子,十分谦卑。
即便镜头很远,也能从她身上感受到悲痛和不舍,脸上疑似还有泪水。
多年来,施幼珍一直是宗庆后的得力助手,在多家分公司担任实职,法人,但她的知名度,与丈夫和女儿却相差甚远。
直到宗庆后去世后,人们才开始留意这位贤内助。
1980年5月1日,刚回杭州顶替母亲王树珍工作的宗庆后,与在黑龙江插过队的施幼珍喜结连理,一年半后,他们的宝贝女儿宗馥莉出生了。
此前,宗庆后已经辗转各地做了15年的知青,他种过茶树,烧过窑,在海滩上挖盐,晒盐,干的都是辛苦的体力活。
王树珍是教师退休,按理宗庆后可以接替成为一名老师,可他的学历不够,只能在校办工厂做工人。
工人一年的工作都能看到头,这不符合宗庆后的性格,他主动向领导请缨,做起了人人都不看好的供销员。
可以说,宗庆后的命运,就是从做供销员开始改变了。
他一年到头都在外面跑,发现有什么商机就积极尝试,纸盒厂效益起来后, 他又成立了一个杭州胜利电子仪表厂。
他作为这个厂里的负责人,也是最大的推销员,工作阵地依然在五湖四海。
这期间,家里的一切全靠施幼珍来承担,就连宗馥莉,一年看到爸爸的次数, 也都十分有限。
施幼珍不怕苦不怕累,默默地服侍公婆,教育女儿,为宗庆后在前方冲刺稳住阵地。
随着娃哈哈集团越来越大,施幼珍又从一个幕后的主妇,成了叱咤商海的女强人,她全力地支持丈夫这棵大树的不断壮大。
可以说,宗庆后的成功,离不开施幼珍这些年来默默的支持和付出。
可能有母亲在身边,追思会开始前,宗馥莉情况一直都比较平静。
但到了致词环节,可能是看到父亲宗庆后曾经的老朋友都还健在,宗馥莉在讲到父亲毕生的追求时,禁不住哽咽了。
他说,我这个人没有什么爱好,每天就是工作,根本没时间出去花钱,但是我身后有两万多名员工,有无数个家庭,我要维护他们的利益........
这几句话,令宗馥莉数次哽咽,甚至一度说不出话来。
与此同时,台下的来宾在听到这句话后,也都忍不住跟着擦眼泪。
成为娃哈哈的员工有多幸福,这些天,有不少曾经娃哈哈的老员工都自发地到下沙来缅怀曾经的领导。
其中一位大爷比较有代表性。
大爷一开始并不是娃哈哈的员工,而是另一家厂的,但这家厂被娃哈哈在1991年兼并了,他于是成了娃哈哈的一员。
大爷成娃哈哈员工的第二年,当许多人还在住筒子楼的时候,他已经分到了一套60平的三房。
2001年,集团又大力改善员工的住房环境,大爷又分到了140平的复式楼。
这些楼并不在郊区,而是在繁华的市中心,如今这里的房价已经达到了5万+。
可以说,大爷住房环境的改变,是宗庆后坚持为员工谋福利的一个缩影。
上世纪90年代,老师福利待遇比较差,一些优秀教职工离开了学校,选择了下海。
这本来和宗庆后没有什么关系,但他不忍优秀老师流失,于是由娃哈哈出资,对这些老师进行补贴,一直到这些老师退休, 每个人都还能收到了娃哈哈的补贴。
中国有句古话叫盖棺定论,一个人只有棺材板板盖上的时候,才能对他进行结论。
这些天,不管是一生捐助7.5亿元,个人一年的消费不到5万元;
还是不坐头等舱,不开除45岁以上的员工;
亦或是毕生为员工谋求福利,为国家做出贡献。
宗庆后这每一个举动的背后,都饱含着他老人家的赤子之心,怎能不让无数人敬仰。
有人说,上一次能够令全城全国人民主动人缅怀的,是让我们吃饱肚子的袁老。
现在又加了一个宗庆后。
有不少网友说,从前觉得宗庆后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家,但现在看了他这么多事使,才发现他不仅仅是一个企业家这么简单,他有别于一般的企业家,他有他的情怀,对人民深沉的爱,以及对国家的责任和担当。
也许,央视对他的评价就能说明问题。
宗老,您一路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