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我是土豆
在当今社会,似乎每个人都在谈论社交恐惧,但实际上,真正患有社恐的人并不在少数。大多数人只是在陌生人面前表现得像个淑女或绅士,而在熟人面前则变得疯狂。
这算社恐吗?或许也算是一种吧。但生活中,我们很多人都会有“羞耻症”的经历,这种症状并不专属于社恐人士。
举个例子,有个叫笑笑的人,她就有“读名字羞耻症”,在别人面前不愿意提及自己的名字,每当听到自己说出自己的名字,就会感到尴尬和难以启齿。
那么,你听说过“普通话羞耻症”吗?所谓的“普通话羞耻症”,指的是打工族或大学生在假期回家时,由于语言系统未能及时切换,而感到的尴尬。
回到家,方言还没来得及切换,却不自觉地说出了标准的普通话,让自己都觉得不自在。
随着大学生放假回家的高峰期来临,许多学生踏上了归途。一回到家,就成了村里的焦点,毕竟大学生承载着“全村的希望”。
然而,不少大学生一回家就自动患上了“普通话羞耻症”,更尴尬的是,他们甚至忘了方言怎么说。
大学生们纷纷在线求助:如何快速学会家乡方言,真的很急!
有的学生在回家的路上,因为需要转车,全程都不敢开口说话,生怕一张嘴就是普通话。
上大学时发现了这个现象,宿舍里的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平时交流都用普通话,但打电话回家就能自由切换到方言。
可能山东室友不会有这个问题,她能自如地切换。但有的学生回家后,就得重新适应,把遗忘的方言捡起来。
比如,有学生在下车时,要告诉司机在哪个站下,都得在心里默念好几遍,生怕说错话。
甚至有的学生在家里说错话,一不小心蹦出普通话,就会被妈妈调侃,说孩子上了大学变得不一样了。
大学生确实不容易,在学校可能患有“方言羞耻症”,回家后又得面对“普通话羞耻症”,需要灵活切换两种语言系统。
说到最具传染力的方言,非东北方言莫属。如果宿舍里有东北人,他们的语言风格足以让大家忘记自己家的方言怎么说,一张嘴就是东北味。
这种语言切换的挑战,让大学生在公交车上都紧张不已,纠结于该用方言还是普通话,有时甚至会叫错站名,造成尴尬的场面。
在家里说普通话,甚至被家人上升到忘本的高度,让人担心会不会被家乡人排斥。
回家的学生如果说了普通话,会被要求说“土话”,最尴尬的是忘了“土话”怎么说,这确实让人感觉忘本。
就像有些人出国回来,说话夹杂英语,会被认为是在“装”。这语言系统的切换,确实是个难题。
有些学生回家说普通话,会被亲戚调侃,比如有人的表姐夫说他们是“贵州骡子学马叫”,让人哭笑不得。
大学生回家后,得先调整好语言频道,否则可能会遭受家长的犀利批评。
能够自如切换学校与家乡语言系统的大学生,确实很厉害,这说明他们大脑反应灵活,适应能力强。
而一时调整不过来的学生,也只能说明他们回家的时间太少,缺乏说方言的环境。
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大学生在校期间应该多和家人通话,这样既能减少家人的担忧,又能缓解对家的思念。家乡话一出口,就能拉近与家人的距离。出门在外不容易,能和家人聊聊家常,也是一种幸福。
记住,普通话虽然通用,但家乡话更是我们的瑰宝,需要传承,不可忘记。回家的你,别忘了家乡的方言哦!
话题讨论:
大学生的你,放假后有“普通话羞耻症”吗?
欢迎在评论下方留言分享讨论或吐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