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3年,身为军科院院长的宋时轮,到海运仓招待所看望一些老战友。此次过来,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给自己找搭档。
1972年,叶帅不再兼任军科院院长兼政委后,上级让宋时轮担任院长,粟裕担任第一政委,王树声担任第二政委,王新亭为政委。
按说军科院的领导班子非常高,不是上将就是大将,是当时所有大军区单位中最抢眼的。
1973年,宋时轮怎么又找廖汉生担任政委呢?
虽然军科院设有多位政委,可各有情况。第一政委粟裕的经历不完全在军科院,还参与军队工作。

很多人不知道,在特殊时期,他受到的冲击不大,上级让军科院对一机部军管工作,由粟裕负责;1967年又让他负责中科院军管工作。一个人负责三个单位工作,精力实在是忙不过来。
这时候的他,受命担任军委常委,协助叶帅工作。很多不了解他情况的人,都认为他在1958年离开总参后,就被边缘化。实际上从六十年代中后期,他还在军队核心层,只不过低调很多。
1971年,周总理让他到国务院业务组工作,他选择分管铁道、交通、邮电、港口等。虽然兼任军科院职务,实际上很长一段时间负责地方工作。此后,粟裕还担任国务院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1972年,他被任命军科院第一政委兼党委第一书记,但精力不在军科院,将日常工作交给其他人负责,主要精力在国务院业务组。
此时,宋时轮和政委王新亭负责军科院的日常工作。
说到第二政委王树声,与粟裕到军科院时间差不多,俩人都担任副院长。1972年改任第二政委,按说他应该来主持军科院工作,可他的身体不好,已经是养病为主,并不在院里负责实际工作。
或许是王新亭身体原因,在1973年,宋时轮到海运仓招待所看望廖汉生,或许也看其他战友。这里有很多位干部,都等待职务安排。

他俩过去是老搭档,抗战爆发后,宋时轮指挥的部队编入120师358旅担任716团团长,廖汉生担任副团长。不过,很短时间宋时轮就带领2营组建宋支队,孤军挺进雁北敌后展开游击战。
在聊天中,他得知自己迫切的工作愿望后,问廖汉生愿不愿意到军科院担任政委,再次搭伙。廖汉生表示:行,只要能干点工作都可以。廖汉生自从解放后,已经赋闲很久了,如果等合适职务安排不知道要什么生活。军科院也是大单位。
仅仅10天,总政部就派人过来找廖汉生,通知他被任命为军科院政委。在廖汉生的回忆录里说到,自己去上任时,院长宋时轮与副院长、副政委等领导班子成员热烈欢迎他。同时,看望在医院住院的第一政委粟裕和第二政委王树声,没有提到王新亭。
廖汉生在军科院工作到1975年后,调去南京军区担任政委。上级派肖华为第二政委,刘志坚为政委等。